易学原理与易术实践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92254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学原理与易术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易学原理与易术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易学原理与易术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易学原理与易术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易学原理与易术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易学原理与易术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学原理与易术实践(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易学原理和易术实践 作者:邢玉玺易学,是研究变化的科学。通过研究变化探究以往、预言未来。易学的研究,包括变化的哲学和变化的预测。变化哲学主流派是易经的义理,变化预测方法叫做易术。本文阐述我对易经和易术的基本观点。一、易经的哲学高度周易是周文王在伏羲等先哲对自然和人文认识的基础上,对变化的规律进行的系统总结,其后的历代圣贤对其思想进行了诠释和发展。中外哲学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没有跳脱周易的思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周易比,并没有新意。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综合了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可以说是外国人对周易的另一种诠释。毛泽东思想的哲学核心是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泽东抗日战争初期给当年的中央

2、党校(抗大)讲课时写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一发表,引起了苏联哲学界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达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高度,承认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里的领导地位。其实,毛泽东的哲学高度来自于周易,理所当然高于苏联哲学界的理论泰斗们,更是王明等刚背完苏联哲学教义的教条主义者所不能比拟的。周易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性被古今中外、历朝历代所承认,并且被改头换面成为统治者的思想指南。二、易术的重要价值和应用前景预知未来,避凶趋吉,是人们时时刻刻的需求。古代人为了获取食物,出门打猎,出门之前,都想知道能否取得猎物、是否会遇到危险。现代人搞商业投资,投资之前,就想知道这种投资能否成功,成功了,大把的钞

3、票进入钱柜;失败了,可能会倾家荡产。所以说,预测师作为一种职业,就业(赚钱)的形势非常好,从业人属于缺乏而不是过剩。但关键是预测的技能。人类在灾难中幸存,抗御灾难的能力不断加强,但是灾难还是不可避免的在发生。自从共工头撞不周山、天地倾斜以后,水灾就没离开过人类,北京这样的现代化城市也不能幸免。所以说灾难预测在灾难预防中有重要意义。三、准确预测的一些条件易术的实践分支比如说占卜术,虽然经过了几千年的广泛流传,因为受到准确性的局限,还在经受打击和质疑。这就需要易术的从业人员术士们提高易术,提高准确性并对偶然性做出合理的解释。作为预言,就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准确性,不同的事件对准确性的要求也不一样。比

4、方说对婚姻的预测,25岁前是否动婚?这种预测的准确度必须超过80%,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配偶的属相这种预测准确度达到60%就算铁嘴了;配偶的姓氏这种预测的准确性连10%都很难达到,对这种预测就不能轻易进行。因为这个特性,很多人对易术进行了怀疑和否定。世界是可知的,既然是可知的,就可以占卜未来。从数学的角度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可以用一个大微分方程来表述,求解这个微分方程,就是占卜未来。这个微分方程有多个影响因素,是多元微分方程;这个微分方程有多个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而且边界条件是变化的。预测的准确性和信息量息息相关,信息就是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比方说四柱预测,卦主的年月日时这四个因素构成四元微

5、分方程,卦盘排下来,解释带有偶然性,偶然性关系到预测的准确性,初级的预测师牵强附会,进行很教条的解释,有些事件“蒙”对了,有些事件驴唇不对马嘴,影响了占卜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高级预测师可能把卦主父母的四柱、祖父母的四柱、兄弟姐妹的四柱、出生的方位、出生时的星象、居留地的历史事件、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个人血型等等因素都考虑进来,也就是说获得尽可能多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这种解释,肯定更加准确。现在流行拼爹,两个相同四柱的孩子竞聘同样一个工作岗位,官二代成功了,农二代失败了,这是父母的四柱影响卦主运程的例子。退回50年,国民党的官二代下放劳动了,农二代进城当官了,这就是历史事件对运程的影响。微分方程

6、的方程本构,决定了预测的准确性。四柱八字、六爻八卦、紫微斗数、奇门遁甲、大六壬等不同易术,为预测建立了不同的微分方程。随着认识世界手段的进步,不同的历史阶段针对不同的预测对象,古代大师们与时俱进的创立和发展了新的预测方法。伏羲时代和文王时代人文和地理环境有了很大变化,后天八卦修正了先天八卦。今天的世界,科技发展了,环境改变了,易术学者继续机械的沿用传统预测方法,预测的准确性会下降,这就难怪会被掌握现代科技的人们把易术说成封建迷信,比方说方舟子就在质疑中医的科学性。被诬蔑为封建迷信,是我们这代易术学者的整体悲哀。四、自相似性海绵和易学思想数学有个新的发展方向叫分形理论,分形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

7、80年代。分形几何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自相似性。什么叫自相似性?看看这个图形,这个图形叫做自相似海绵,数学界叫谢尔宾斯基三角垫,以波兰数学家的名字命名,这个数学家20世纪初构造的这个图形,不用解释,从事易学研究的学者就感到多么的似曾相识。这个图形粗看起来很有规律,好像是第一个图形的压缩后组合,仔细看又不是,数数孔的数量,又数不清,大大小小的孔都有。这就叫自相似性。这个图是一种图形的自相似性,叫做一维自相似,如果这个图是多种图形组合起来的相似性,就叫多维自相似性,这种多维自相似性,把世界的规则出人意料的揭示出来。再看看易经里的一句话: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句话是不是对自相似海绵的形

8、象描述?道家思想,是在周易以后发展起来的,它的思想基础是伏羲、文王、周公等先哲的易学思想。看一篇道家著作,太一生水篇说: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沧热;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成岁,也就是形成了这块自相似海绵缤纷世界。周易认识世界,是撇去现象抓本质的,不是“百姓曰用而不知”。我们看易经的基本发展脉络:伏羲等远祖圣人观天文、察地理后,首先发现宇宙万物有阴阳两性,阴阳的程度不一样,分出四象;万物根据本质不同可以划分为金、木、水、火、土五大类,这五大

9、类因为阴阳属性、阴阳程度不一样,展现出来的就是世界万物,世界万物“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分成了相似的一些群和类。抽取万物的本质,找到宇宙的自相似的维度,伏羲做八卦、文王做六十四卦,然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认识万物以及万物的变化。从易经的发展可以看出,人类认识世界是从比对万物、发现万物的相似性开始的。最初发现阴阳两性,并据此进行推测:白天是阳,黑夜是阴;山南为阳,山北为阴,共同的相似性就是阳暖和、阴寒冷,阳明亮、阴暗淡。据此如果推测太阳和月亮的温度,毫不犹豫的就可以得出结论:太阳的温度高于月亮的温度。除了阴阳外,根据物质的属性,划分为五行,五行再分阴阳,金木水火土,阴金阳金,这样划分下来,就有1

10、0种事物,再按阴阳的老少程度分,就有40种之多。根据这40种抽象出来的相似“物质”,先从形象的、可以眼见触摸的、特性明确的“物质”进行研究,研究他们本身特性、互相影响变化的规律,依据“近取诸物、远取诸身”的原则,推测这类物质里那些不能做直观研究的事物所具备的特性和规律,这就是占卜,或者叫预测,中医理论是易术成功的典范。阴阳五行之后,八卦和六十四卦,把相似物质的种类扩展到更多,变化的形态也更多。简单的说就有六十四种,这六十四种事物虽然是同一种,具有相同的特性和发展规律,但是大小不一样,就像上图的自相似海绵,都是三角形,但大小不一样。六十四卦组成的世界,就叫六十四维自相似性。我们回过头来看现代科学

11、对自相似性的描述:一个系统的自相似性是指某种结构或过程的特征从不同的空间尺度或时间尺度来看都是相似的, 或者某系统或结构的局域性质或局域结构与整体类似。另外,在整体与整体之间或部分与部分之间,也会存在自相似性.一般情况下自相似性有比较复杂的表现形式,而不是局域放大一定倍数以后简单地和整体完全重合。我们举一个自相似性的实例:这幅图是温总理查看干旱的农田:这幅图是玄武岩水平断面:这幅图是一片杨树叶:这幅图是蜂巢:这幅图是欧洲地图:干旱的农田、玄武岩断面、树叶、蜂巢、地图,这是5个没有什么关系的事物,他们的形状却惊人的相似,这就是世界的自相似性。五、分形理论和中华易学世界的自相似性,我们的先祖伏羲已

12、经发现,在中华民族近万年的文明史上,历代圣哲发明出很多方法利用这个特性,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中华文化对自相似性的研究和利用,因为其前瞻性衍生了神秘性,甚至被人误解为封建迷信。20世纪7080年代,被称为分形之父的数学家Mandelbrot(19242010)从研究海岸线长度开始,系统的提出了分形理论,这个理论一提出来,被人们称为描述大自然的语言,原本复杂的、其他数学手段无法解决的自然界问题变得迎刃而解。易学学者最早介绍Mandelbrot分形理论的人,是李树菁((19262003)先生。易学学者如果系统学习了分形理论,就会感觉到:分形理论从原理上,没有任何创新之处,就是中华易学理论的现代数学符

13、号化(公式化)描述。Mandelbrot分形理论实际上还比不上传统易学研究的深入、广泛。Mandelbrot分形理论主要研究03维的分形和分维,深入到几何相似性的层面,初步触及物理相似性。相似性,包括几何相似性、物理相似性、人文相似性,最简单的是几何相似性,其基本原理在初中几何里讲述清楚了,物理相似性就复杂了很多,非专业人士难以理解,人文相似性就更加深奥了,这就是中华易术的学术高点。中华易术研究了064维的分形和分维问题,深入到几何、物理、人文相似性的各个层面。如果年轻数学家研究中华易学,把中华易学用现代数学的符号体系表述出来,等于走了一条简捷的途径,在数学界会做出震惊世界的贡献。在这里,举一

14、个分形理论是易学理论的现代数学符号化描述的例子。分形理论研究自然界对象的生成,比方说树枝、云彩、海浪、山峦、地貌以及海岸线等,第一种生成法就是L系统生成法。生成规则如下图的左图,b生a,a反辅b,是以成ab;ab反辅b,是以成aba,这不就是太乙生水篇吗?太乙生水篇是出土于战国墓的竹简,L系统生成法提出于1968年。根据L系统生成法构造并描绘出树枝的生长规律(右图)。 研究过分形理论后,再看易学的易术,再也不会认为传统易术是封建迷信了,只会觉得因为传统文化的文字表述,不如现代数学的符号体系更能表述易学的易理和易术,传统的易理和易术因此有些失传,传下来的有些变形,需要重新整理、补充、丰富、发展。

15、如果著名科普人士方舟子学习过分形理论,他也不会说中医是伪科学了。数学家Mandelbrot写完专著后,对“分形“这个术语反复推敲,觉得现有的词都不能准确表达,1975年的一天,在他翻看儿子的拉丁语课本时受到启发,他凝视着动词frangere(破坏)变来的形容词fractus,联想到英文中的同源词fracture(断裂)和fraction(分数),于是创造了新词fractal,来表达“分形”。70年代末这个理论传到中国,物理学家李荫远院士提出把fractal译成“分形,来表述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自相似性这一特点,自此,分形理论的叫法约定俗成到今天。其实分形理论这一叫法并不准确,我认为应该叫“易变理

16、论”,切合内容而又能表述这一理论是中华易学的西方诠释。利用分形理论的成果,继续把研究六十四卦组成的世界,无疑是易术发展的新方向。传统易学理论和现代分形分维理论的结合,将会促进自相似性的研究达到新的水平。六、自相似性与预测的准确性易理表明,宇宙系统存在自相似性,有相似性,就能类比,有类比就能推测,这就是占卜的科学性。基于易理的占卜是科学的,故意骗人的占卜就是骗术。关于地球的结构,下面有个图。地壳-地幔-地核这样一个构造形式,写进中小学课本,成为科学,基本没人怀疑。我们质疑一下,曾有什么仪器透视过地球?曾钻过哪一个孔穿透过地心?其实关于地球构造的这个结论,就是科学的推测,推测的依据就是自相似性:地球和鸡蛋(或果实)的自相似性。有了自相似性这一易理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去算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