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物理实验——补充材料(H)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922391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物理实验——补充材料(H)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09物理实验——补充材料(H)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09物理实验——补充材料(H)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09物理实验——补充材料(H)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09物理实验——补充材料(H)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9物理实验——补充材料(H)》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物理实验——补充材料(H)(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2 示波器的原理与应用参考课本P36、37页TFG1005 DDS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波形的选取:按按键 shift+正弦波 ;按按键shift+方波;按按键shift+三角波。输出10KHZ频率:频率+1+0+KHZ输出10V电压:幅度+1+0+V频率39.82KHz40KHz的调节:频率+4+0+KHZ+,使40000.00HZ的数字末尾的光标向左移位到十位数的上方,再调节右上方的“微调手轮”,即可测出“声速换能器”的实际谐振频率。显示A通道输出信号:A 主通道显示B通道输出信号:B 副通道复位信号或重开电源的输出(默认)信号为:A通道 1KHz、1Vpp正弦波。实验6 声速测量声速测

2、量实验中,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正弦波约40KHz、10Vpp)输入到“SW3型声速测定仪”左侧的“发射”端接口,而将声速测定仪右侧 的“接收”端接口接入到示波器的“CH2”输入通道(或“CH1” 输入通道)。由于声速测定仪左侧上接口“发射”端与下接口“发射波形”端之间有衰减器,在相位比较法的测量时“发射波形”端接口只能接示波器“CH1”输入通道(或“CH2”输入通道)。l 实验分析讨论:分析实验结果的误差来源。l 实验思考要点:1、超声波发射器产生超声波是应用压电换能器的 逆压电 效应;接收器接收超声波是应用压电换能器的 正压电 效应。2、如何选择超声波的最佳测量频率,使两压电换能器有

3、谐振状态?(P59页)3、本实验选择在超声波范围内测量,有什么好处? (P59页)4、两压电换能器的端面为什么要平行?5、为避免压坏超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开始操作时,应注意如何调节它们的距离?(提示:开始调节接收器与发射器靠近时,发射器和接收器绝对不能相碰。)6、如何防止读数鼓轮的回程误差?7、读数鼓轮如何读数?分度值是多少?最小有效数位在哪一位?8、测量超声波的波长和声速时,应用 振幅极大值 、 相位比较法 两种实验方法。9、驻波共振(即振幅极大值)时,超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两端面距离的改变与声波波长的关系式 。10、在同一时刻,发射面与接收面两处声压振动的相位差= 2 l / ;发射面与接收

4、面两处声压振动的相位是同相位j = 2 n 时,超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改变的距离与声波波长的关系式 ln= n ,(n=1、2、3、) 。11、驻波共振法测量中,当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幅度极大时,移动接收器使再连续显示20次波形幅度极大,则接收器移动的距离是波长的 10 倍。12、相位比较法测量中,当示波器显示向右直线时,移动接收器使再连续显示6次同向直线,相位改变 12 ,则接收器移动的距离是波长的 6 倍。13、振幅极值法测量时,在示波器上可明显地观察到声压振幅随距离的增长而衰减,为了提高测量灵敏度,当声压振幅不够大时,应如何调节示波器?(提示:为了提高测量灵敏度,使接收波形的垂直幅度适当大,应

5、把示波器的偏转因数适当调大还是调小?)整理为word格式14、把干燥空气看作理想气体时,声速的理论值计算式为 。l 数据处理参考格式1振幅极大值法测量声速 谐振频率fo = kHz(测量前、后的平均值),f = 0.10k Hz 表17-1 振幅极大值位置测定法测量声速的测量数据 (读数鼓轮:l = mm即分度值)序号123456li(mm)序号789101112li(mm)li=li+6-li (mm)i(mm)备注:li为峰值时接收器位置; li+6-li为6个半波长的距离,故 用逐差法计算声速测量值 (以下必做数据计算) 代入数据的计算式 = (mm) ,其它li同理计算记录于上表。 代

6、入数据的计算式 = (mm) ,其它i同理计算记录于上表。 代入数据的计算式 = (mm) 计算声速测量结果 代入数据的计算式 = (m/s)计算测量不确定度 = = mm,= = (mm), 而 相对不确定度E=100%= = ,则 = = (m/s)所以,声速测量结果表示为 v=( )m/s P=68%2相位法测量声速谐振频率fo = kHz,f = 0.10k Hz 表17-2 相位法测量声速的测量数据表 (读数鼓轮l = m m)(每隔2测一次)序号123456li(mm)序号789101112整理为word格式li(mm)li=li+6-li (mm)i=| l i+6- li|/6

7、(mm)备注: l i为峰值时接收器位置,则li+6-li 为6个波长的距离。 = (mm) 声速测量值为 = (m/s) ,声速理论值 : 在标准状态下,0干燥空气中声速为v0=331.45m/s实验室温度t= ,查表:空气中声速为 v理= = (m/s)声速的测量值与理论值的比较、计算百分误差 。 计算测量不确定度 (选做数据处理)= = (mm) ,= = (mm)而 ,相对不确定度E= 100%= ,则 = = (m/s)声速测量结果表示为 v=( )m/s P=68%【例如: v=(338.61.3)m/s (P=68.3%),相对不确定度E=1.3/338.6=0.39% 】整理为

8、word格式实验12 霍尔效应【实验内容】1. 测定霍尔元件的灵敏度KH和判断霍尔元件的类型表1 测定霍尔元件的灵敏度KH的测量数据记录表霍尔片所在的位置x = mm、y = mm;励磁系数p= KGS/A,IM=0.600A,磁感应强度B= KGSIs(mA)U1(mV)U 2(mV)U 3(mV)U 4(mV)(+B,+IS)(+B,-IS)(-B,-IS)(-B,+IS)6.00画出判断霍尔元件的类型的示意图。列式子计算霍尔元件的灵敏度KH = mV /(mA KGS),2测绘霍尔元件的UHIS曲线 (参考表格)霍尔片所在的位置x = mm、y = mm;霍尔元件灵敏度KH = mV /

9、(mA KGS),IM= 0.800 AIs(mA)U1(mV)U 2(mV)U 3(mV)U 4(mV)(+B,+IS)(+B,-IS)(-B,-IS)(-B,+IS)1.002.003.004.005.006.007.008.00以IS为横坐标,绘出UHIS图,验证IS与UH的线性关系,列式计算直线斜率a;由直线斜率与磁场的关系a=KHB及其已知的KH,列式计算磁感应强度B。3测绘霍尔元件的UHB曲线和电磁铁的BIM曲线 (参考表格)霍尔片所在的位置x = mm、y = mm;霍尔元件灵敏度KH = mV /(mA KGS),Is= 8.00 (mA)IM(A)U1(mV)U 2(mV)U

10、 3(mV)U 4(mV) (KGS)(+B,+IS)(+B,-IS)(-B,-IS)(-B,+IS)0.3000.4000.5000.6000.7000.800绘制霍尔工作电流为8.00mA时的UHB图;另绘制电磁铁的BIM图,列式计算BIM图的直线斜率P。4测量霍尔系数RH和电导率 (自拟表格)整理为word格式实验14 非平衡电流电桥原理与应用教材上的电源电压4.5V(太大),在室温30时,流过Pt100的电流约为4.5/2/117=19mA(室温30时)、Cu50的电流约为4.5/2/57=39.5mA,超过热电阻的额定电流容易烧坏;流过电阻箱“100”欧姆档电流过大容易烧坏(“100

11、0”或“10000”更容易烧坏)。注意事项:1、在图2电路中,电源电压US改为1.000V(或0.500V)。连接好电路后,先选择电压表2000.0mV量程,将接线板上的转换开关打向左侧“US”,准确调节电源电压US为1.000V(或0.500V);再将接线板上的转换开关打向右侧“U0”,适当选择电压表的量程,测量电桥输出电压U0。(若电流大,传感器自身会发热,影响测量效果。)2、由于标准温度探头和待测传感器不是在加热板的同一位置上,尽量恒温测量,减小两个传感器的温差随即误差。【实验内容】直流电桥电路原理图R1RxR2R3BDACUSKV1、根测量电路原理图,搭接非平衡电桥测量电路 ,其中R1

12、、R2、R3用电阻箱设置,Rx为铂电阻Pt100(或铜电阻Cu50)(已装在加温筒内);(要求10分钟内搭接完)2、记录当时室温温度t0,用数字万用表测量(或应用公式计 算)室温下的Pt100或Cu50热电阻的电阻值Rx0值,作为下一步预调平衡时调节R1的参考值;3、室温状态下,预调电桥平衡:把R1调置为上一步骤的热电阻室温阻值Rx0,看电桥是否处于平衡;不平衡时,调节R1使之处于平衡,并记下电桥平衡时的R1即Rx0值;4、对热电阻加温打开加温控制器,先设置加温最高的温度,然后把加温开关打向合适档位开始对Pt100(或Cu50)热电阻加温(在加温过程中视温度变化快慢可随时改变加温档位),从温度30开始,每升高5,记录相应的电压表显示的U0值;(记录表参考如下表一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卧式非平衡电桥测量Pt100电阻(或铜电阻Cu50)的温度特性(室温:t0= , R1=Rx0= ,R2=R3= 300.0 ,U=1.000V)温度t()t030.03.040.045.050.055.060.065.070.0U0(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