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7920963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以2010年高考为例广东刘国伟选择题具有客观性公正性等特点,是当前高考不可或缺的重要题型。在高考历史中,选择题的分值比重占到全卷总分近半(如2010广东卷选择题占总分48%)。从选择题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重来看,选择题解答的准确性,决定了整份试卷的总成绩,选择题的位置一般处在试卷的前半部分,选择题解答是否顺利且时间耗费多寡,直接影响了考生解答后续题目情绪与考试总体时间分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选择题的成败直接关系历史考试的成败。可见,提高选择题的解答技巧对提高整个试卷的考试成绩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高考历史来讲,选择题的解答技巧,除了平时多练以外,还必须分析、把握

2、其题型的特点,研究其内在规律,做到胸有成竹。 虽然选择题数量较多且考查非常灵活,但选择题有其特点和规律可循。下面笔者结合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对历史高考选择题的题型进行总结归类,并对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梳理,基本囊括了选择题的所有类型,希望能对学生2011年备考有益。 1.表述型表述型选择题是选择题中容易设计且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题型,它要求考生按照题中提供的选项选出应该肯定的一项。此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再认识能力。按照题干的表述类型可分为三种。(1)表现型 关键词有“表现在”,“体现”;(2)评价型 关键词有“表明”、反映了;(3)概念型 关键词有“标志是” “内容是”“性

3、(本)质是”“特点有”。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采用比较法,即辨析比较选项的词语含义与句意,辨析其与题意的合适程度。例1.1:(2010江苏15)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解析】:本题所给材料完整。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后,英国就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的权利中心在议会,议会至上,即议会权高于王权。以上是本题目考查的基本史实。所以按

4、照时间推断在1701年时英国已经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通过比较四个选项,只有最后一个适合。【答案】:D例1.2:(2010全国16)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解析】: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故A错;国名党撕毁协议,发动内战,故B错;国名党没有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故D错。而基本史实是双十协定的签订避免内战提前爆发,映证答案。【答案】:C此类选择题题目所给的四个备选项一般会采

5、用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鱼目混珠或以本代末因果倒置等方式呈现,只要仔细分辨不难作答。2.因果型因果型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描述和解释能力。因果型选择题常用标志性词语为“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 “背景是”等,其考查原因时原因又分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主客观原因等多种。大多是题干为果,选项为因,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也可以是一因多果等。这种题型多变且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解答此类型题要把题干与题肢结合起来分析,题干为果,题肢就因该为因,反之亦然。时间交久远的一般为因,出现时间于今较近的一般为果。例2.1:(2010天津4

6、)“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解析】:17到18世纪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为思想领域发展提供了根据和方法,理性学说成为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理性学说是对中世纪以后文艺复兴所宣传的人文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本题考查的是“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一论断的原因,所以,不难选出答案。【答案】;A例2.2:(2010北京17)“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

7、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清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解析】:本题材料主体叙述了一段史实,考查学生通过对材料信息解读推断该史实可以发生的原因及背景。从“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可以看出,全国性的联合,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活动只能是抗日了。【答案】:D例2.3:(2010全国15)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8、,”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A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解析】:从材料可知:一般人并不了解辛亥革命,不知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故选C。其他选项与材料无关。【答案】:C需要注意的情况:答非所问者不选;与题干重复者不选;因果倒置者不选。3.材料型材料型选择题是把材料解析题放在选择题中进行考查,即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造新的问题情境,结合材料设计选项,一考查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它可分为观点材料题和事实材料题等。

9、目前这类型题在高考选择题中所占比例较重,而且多提供新情景、新材料。解答材料型选择题,关键你是提取材料中的有用信息,如时间概念、地点、人物等,抠字眼。关键词有材料表明、体现、反映等,选项也可以是材料主体,材料形式也多样,可以是图片、地图、表格、文字等。例3.1:(2010广东卷20)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A. 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 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C. “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 共

10、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解析】:观察材料可以得出如下几个重要历史信息:1873年、法国、共和政体-君主派-极端共和派,本题实质考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从材料所给的信息可以应证。【答案】:A例3.2:(2010四川12)丝绸之路是汉代中外交流的见证。图中(图略)所示中国通往南亚、中亚的交通要冲是 葱岭 B玉门关 C大宛 D安息【解析】:从于阗往西出国境应是“葱岭”,而玉门关在阳关以北,C、D两项在国外【答案】:A例3.3:(2010广东18)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邮件种类计费单位(每10克)邮资(元)航空亚洲各国032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04

11、8西欧各国(捷克转)048西欧各国(香港转)O80其他各洲O80A. 香港已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 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 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D. 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解析】:从国际邮件资费表可以看出,该时段为两大阵营对峙(冷战)时期,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香港1997年回归,A说法不正确;B项明显可以排除;捷克2005年才加入欧盟,C不正确。【答案】:D。对于此类题目解题对策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较并筛选选项选择。4.逆向型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与事实不符或错

12、误的选项。关键词有: 不正确的是、不包括、不属于、错误的是等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意,正向和逆向思维并用。具体讲:首先根据题意正向思维,找出符合事实的选项,然后再逆向思维,把符合事实的选项删除,剩余的选项就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选出答案以后要再复核一下,以防止未按照逆向选择要求答题。例4.1:(2010山东16)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解析】:智者学派思想属于古希腊哲学派别,智者学派的出现标志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故A符合题意;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关于

13、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也可看得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和发展,B也符合题意;“君权神授”是说皇权是上帝授予的,不是人民授予的,人民不得反抗,而“社会签约论”是说国家是按社会契约形成了,谁违背民意,阻碍国家的发展,侵犯人民的权力,人民就有权推翻他,由此可以看出二者观点相反,不具有继承和发展关系,符合题意。故C为正确答案。【答案】:C例4.2:(2010四川16)“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解析】:D项错在“基本

14、瓦解”,应为“受到一定冲击”即资本主义萌芽及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影响。【答案】:D例4.3:(2010四川19)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法国采取了激进的斗争方式,对大革命时期的法国产生了多方面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造成了政局动荡 B.加快了反封建进程C.传播了启蒙思想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解析】: “激进的斗争方式”是指法国雅各宾派专政时期的一系列措施,D项是君主立宪派时期带有一定妥协性的产物。【答案】:D5.目的型 此类题一般会问 “主要目的是 ” 、“目的是 ”等。材料往往是过程,选项是目的,过程与目的也可倒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就是对题干叙述的史实非常全面了解,一般情况下,“目的”可能很

15、多,但是要选对答案还需要抓住选项的特点与问题指向。例5.1:(2010全国1-21)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为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这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 B.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C.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 D.调整德国与法国关系【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俾斯麦“德意志革命”的主要目的,即革命达到的主要结果。通过对史实的回顾,不难作出判断。根据所学知识,俾斯麦结束了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故选B。其他与题干无关。【答案】:B例5.2:(2010江苏17)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解析】:从材料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对农业进行调整,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所达到的目标结果就是稳定混乱的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