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92072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确定位置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在研究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在平面上,能用多种方法确定物体位置。二、学习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方法;2、能比较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3、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形成一定的数形结合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三、教材分析确定位置是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节内容。本章是“图形与坐标”的主体内容,将引领学生感觉确定物体位置的多样性,抽象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而形成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确定图形的位置,不仅呈现了“确定位置的多种方法、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内容,而且也从坐标的角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轴对称的数学

2、内涵,同时又是下一章“一次函数”学习的重要基础。本节课通过形式多样的题材,将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定位方法呈现在每一个学生的面前,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和丰富的情感、态度(尤其是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可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多媒体播放神舟十一号发射以及与天宫2号的视频。问题1:看完视频你有何感想

3、?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运用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比如对接的时候就必须非常精准地确定天宫二号的位置。确定位置的方式有很多,那么第五章位置与坐标就可以让我们了解平面内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感受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魅力,相信这一章同学们能够学得很好。今天,先学习第一节确定位置,首先领取学习目标。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发奋图强,好好学习的氛围,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大到祖国的航天技术、海上作战,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进而感受生活中确定位置的必要性。活动预期:学生爱国情感被激发,全身心的投入对新课的学习。(三)探索新知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时候需要确定位置。环节

4、一:师生互动(用行、列确定位置)1、问题情境: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1)在电影票上,“3排6座”与“6排3座”中的“6”的含义有什么不同?(2)如果将“3排6座”简记为(3,6),那么“6排3座”应表示为 。 (3)在电影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几个数据?教师引导预设:引导学生掌握用行和列表示位置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仅靠一个数据不能确定座位的位置,从而得到需要两个数据表示位置。2、问题情境:在三军仪仗队中有一位威海人,你能找到他的位置吗?(7排5列)(1)在方队和电影院中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位置,需要几个数据?(2)还有哪些时候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确定位置?3、接龙游戏:

5、根据规定的行和列,先确定自己的位置,再说出一个好朋友的位置,依次接龙。教师引导预设:通过描述自己的位置加深并巩固表示位置的方法,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评价学生对此种方法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4、过程检测:破译密码:如图,方块中有25个汉字,如:用(5,3)表示“天”,请按下列排列组成一句话,写下来!(2,4) (3,5) (3,4) (3,2) (5,1) (2,3) (4,3)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电影院内”和“教室内”位置的确定,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本课的学习做铺垫,能够较好的体现数学的现实性,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

6、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观。同时也在教师的层层设问中,让学生感觉到教室里位置的确定也需要两个数据。通过学生对位置的描述和表示方法的概括,培养学生语言的描述能力。环节二:合作交流(用象限角和距离确定位置)1、问题情境:若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没有了“排”也没有了“列”,怎样来确定位置呢?学生回答预设:方位角和距离(或接近此方法但不具体),其他方法。教师引导预设:肯定学生合理的方法,引出“合作探究”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把这些知识和经验系统化、数学化,2、合作探究:如图是某次海战中敌我双方舰艇对峙示意图。对我方潜艇来说:(1)北偏

7、东40的方向上有哪些目标?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还需要什么数据?(2)距我方潜艇30海里的敌舰有哪几艘?(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几个数据? 北活动要求:独立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举手示意老师。组内合作,组间竞赛!比比看哪个小组最快!学生活动预设: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相互交流,总结出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还是需要2个数据方位角和距离。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探索交流,动手操作中体验位置确定的另一种方法象限角和距离定位法,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采用小组合作实现了兵教兵,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小组竞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在刚才的情境

8、中你是用怎样的方法确定位置?需要几个数据呢?环节三:自主探究(用经纬度确定位置)问题情境:你能用经纬度来确定威海和文登的位置吗?小知识:百度百科北纬37:北纬三十七度,被史学家、地理学家奉为“神奇的纬度”,这个魔力无穷的数字仿佛尽得大自然的灵气,它所穿行而过的地域,尽是人类文明的聚集之地。不仅如此,北纬三十七度这一黄金纬度线上聚集了无数美丽富饶的城市,从法国波尔多、希腊雅典、韩国首尔、美国旧金山、意大利西西里,到中国文登,纬度与海洋、陆地的完美结合,造就了这条纬线宜人的气候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文登得益于这条纬线的馈赠,四季分明,非常适宜养生居住,是中国少有的养生福地。 环节四:自主学习(区域定位

9、)问题情境:展示停车场图片,它是如何确定位置的呢?自主完成:如图是广州市地图简图的一部分,如何向同伴介绍“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所在的区域?“广州火车站”呢?设计意图: 由于学生在地理中已经对经纬度确定位置的方法比较熟悉,所以由学生自主完成,结合威海的地理位置以及北纬37的特点来渗透德育教育。区域定位适用于对某一区域的描述,所以向学生提供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地下停车场来自主学习,并完成练习。师生总结:平面内不同确定位置方法的异同,并举例。环节五:合作探究(活学活用,快乐达标)如图是某学校的平面示意图,请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描述图中教学楼的位置。并说出你在描述中用到了几个数据?北环节六:课堂小结学有所获:通

10、过本节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学有所思:在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感受和体会?学有所悟:你对确定位置还有怎样的思考呢?环节七:课后巩固,分层作业知识类:习题5.1 1、2 实践类:在你周边的区域内,寻找确定位置的例子,最好是课堂上没有提到的,并说明它是怎样来确定位置的。六、板书设计确定位置1有序数对定位2象限角和距离定位3经纬度定位4用区域定位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课后反思第一次参加市级优质课评选,课后有很多的感触,这样的经历会让自己收获很多。本节课的预设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用有序数对确定位置,由学生小组探究完成象限角加距离确定位置,由学生自主完成用经纬度确定位置以及区域定位法三个大的环

11、节,然后由学生自主合作完成确定位置的方案设计,以多种方法的展示来再次体会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从实际上课来看,也基本按照这个思路顺利完成了整个教学任务,学生也基本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但很多的细节上还有可打磨的地方。比如,有序数对的提炼、象限角距离具体描述位置,最后的合作探究时间不足探究不深等等。本次优质课还有一个主题是德育一体化,因此在课的设计上除了体现数学学科所独有的德育理念,也渗透了其他的德育内容,比如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威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等等,但如何把德育的渗透做的更自然,更有激发性,自己还有待提高。要上好一节课,需要老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超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比如丰富的

12、课堂语言,及时的评价激励,把握节奏的能力,不慌不忙的自信,抓住细节的能力等等都是自己今后需要去努力提升的。课堂的设计一定要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上,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包括小学对本节内容的学习程度,要把握好课标的要求,更要看得出数学内涵和数学方法的渗透,这是上好一堂课的核心理念。效果分析通过练习反馈来看,学生对于行列确定位置掌握比较熟练,练习完成得很好。对于象限角距离确定位置,学生也能够理解,但是个别同学在度量以及单位的转换上出现点问题,也需要老师去强调处理,在位置的具体描述上还需要再规范一下。对于经纬度确定位置和区域定位法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也很熟练,只是区域的描述上需要规范。总体看,本节的

13、内容学生基本都能掌握,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在最后的综合练习中学生也运用了多种方法来确定位置,方法的选择也比较灵活,甚至个别还有创新,学习任务圆满完成。观课记录课题:确定位置鲁教版七年级上册时间:2016/11/15形式:新授任课教师:邵建明参加人员:数学组全体教师评课意见王海华:本节课教学目标清晰,学习任务明确,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多样,而且注重德育的渗透,兼有各种课程的整合,内容丰富多彩,注重问题背景的设置。贺霞:学生能很好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的交流收到很好的效果,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能说明自己的方法和原理,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本节课的学习。孙斌:本节课教师注重了对学生的评

14、价,但评价语言要是能更自然得体效果会更好,学生页可以相互评价,使评价方式多样化。刘志军:本节课在设计上内容比较丰富,导入的视频,游戏的互动,文登的地理位置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举例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的把握上,对细节的处理和内容的提升还可以再细化一些。杨思伟:每个环节都设置了目标检测练习,及时评价学生的完成情况,体现了目标评价的一致性,而且从检测情况来看,学生掌握不错,目标达成度较高,这也是本节课面向全体的一个体现。徐君:整节课的设计思路非常清晰,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而且重点内容一目了然,合理设置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环节,而且在小组合作中师生共同参与,很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小结的环节既有学生的收获也有老师的感想,圆满结束一节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