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791901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 文 试 卷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8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巢穴(xu) 记载(zi) 斤斤计较(jio)B解剖(po) 暂时(zhn) 茅塞顿开(s)C脑髓(su) 颠簸(b) 牵强附会(qin)D酝酿(nin) 应酬(yn) 扣人心弦(xin)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布告布局 解说:两个“布”字意思相同,都是“分布”的意思。 B谋略谋生 解说:两个“谋”字意思不同,“谋略”的“谋”是

2、“计策”的意思;“谋生”的“谋”是“设法寻求”的意思。C情不自禁忍俊不禁解说:两个“禁”字意思相同,都是“禁受”的意思。D温故知新无缘无故解说:两个“故”字意思不同,“温故知新”的“故”是“原因”的意思;“无缘无故”的“故”是“从前的”意思。3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河北省涞源县东团堡乡中心小学副校长张胜利,当初是依靠“希望工程”的资助,才完成学业的。他懂得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他放弃留城机会,回乡任教,并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先后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以行动回报社会。南非曾在2000年申办2006年足球“世界杯”,为此做了很多工作,满以为胜券在握,结果却以一票之差输给

3、德国,可谓 。然而南非人并未放弃,最终在2004年获得了2010年足球“世界杯”的承办权。A句填“饮水思源” 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B句填“饮水思源” 句填“功亏一篑”C句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句填“功亏一篑”D句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4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实相关政策,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为达到这个目的,各级政府 。要让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要加快退耕还林、退耕

4、还草、治理土地沙化的进程要贯彻由“救助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的工作方针要在公共服务和就业等方面满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切实需要A B C D二、填空(共8分)5默写(5分)(1)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1分)(2)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1分)(3)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1分)(4)岳阳楼记中描写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语句是: , 。(2分)6名著阅读(3分)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的 所作。左传善于记录战争,其中曹刿论战记录的就是齐鲁两国在鲁国的 发生的一次战争。左传还善于记录人物语言,这一点在曹刿论战中表现为对 过程的描写。三

5、、综合性学习(共9分)为了弘扬尊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增强学生敬老、助老、孝老的意识,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社区养老”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7社区居委会王主任为你提供了下面两则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说出北京市开展“社区养老”的原因。(4分)【材料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一个国家(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这个国家(地区)则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北京市户籍总人口为1197.6万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52.9万人,占总人口的12.8%,北京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然而,北京市养老设施十分有限,全市共有养老机构3

6、24所,平均每百位65岁以上老人仅有床位2.3个。另外,调查显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有53.3%的市民因不愿离开家人,首选依托社区居家养老,另有22.1%的市民宁愿自聘保姆也要在家养老。(数据来源:北京市2006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 2010年5月11日北京日报)【材料二】20072009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及老年人口状况年 度总人口数(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20071213.3158.813.120081229.9162.213.220091245.8168.813.5(数据来源:北京市2007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 北京市2008年老

7、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 2010年5月14日北京晚报)答: 8. 作为社区养老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老年餐桌”已经覆盖到北京市2600多个社区。下面是对三位老人的一段采访记录,请你从中概括出他们认可“老年餐桌”的三条理由。(每空要用4个字回答)(3分)张爷爷:我和老伴儿都80多岁了,就想着能在小区里有个地方吃饭,那多省事啊。现在有了“老年餐桌”,走路用不了几分钟,就能吃上饭。真好! 李奶奶:“老年餐桌”价钱可便宜啦,花几块钱就能吃一顿饭,有荤,有素,还有汤,饭菜都不错,吃得特可口!赵爷爷:政府不但给补贴,还给指定餐馆挂牌呢,要是饭菜不好,不讲卫生,服务不好,就摘它的牌。理由一: 理由

8、二: 理由三: 9在与居委会王主任交谈时,他说了下面一番话。面对王主任的困难,请你提出一个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2分)王主任说:“咱们的社区老年人多,需要助老服务的内容还多着呢。除了为老年人开办老年餐桌以外,好多老年人因行动不便,盼着有人能上门打扫卫生,代买物品,帮助到医院取药等等。这些我们都想做,可是为老年人服务的就那么几个人,实在忙不过来。”答: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第1012题。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

9、:“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注】有教材为“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有教

10、材此处为逗号。有教材此处为叹号。有教材此处有冒号。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今亡亦死 亡: (2)宜多应者 应: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1)上使外将兵 翻译: (2)置人所罾鱼腹中 翻译: 12阅读选文,写出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用原文回答)(2分)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阅读忆冼星海,完成第1315题。(共13分)忆冼星海茅 盾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万余言的自传以后。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

11、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 我见过马达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它还远不能

12、满足我的“好奇”。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才得到部分的满足。从冼星海的生活经历,我了解了他的作品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气魄。他做过饭店堂倌,咖啡馆杂役,做过轮船上锅炉间的火夫,浴堂的打杂,也做过乞丐。什么都做过的一个人,有两种可能:一是被生活所压倒,虽有抱负,只成为一场梦;一是战胜了生活,那他的抱负不但能实现,而且必将放出万丈光芒。“星海就是后一种人!”我当时这样想,仿佛我和他已是很熟悉的了。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 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即将经过新疆赴苏联。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我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我将这坐在我对

13、面的人和马达木刻中的人作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象中描绘出来的人作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暄也忘记了。然而冼星海却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他的话我已记不全了,可是,他那种气魄,却使我兴奋鼓舞。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的创作计划。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而且又是那样好学深思,勤于收集各地民歌民谣的材料。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现在我还记得他的民族交响乐的一部分计划。他将从海陆空三方面来描写我们祖国山河的美丽、雄伟与博大。他将以“狮子舞”、“划龙船”、“放风筝”这三

14、种民间的娱乐,作为这伟大创作的“象征”或“韵调”,来描写祖国人民的生活、理想和要求。“你预备在旅居苏联的时候写你这作品么?”“不!”他回答,“我去苏联是学习,吸收他们的好东西。要写,还得回中国来!”那天我们的长谈,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谁又料得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这句话,今天还响在我耳边,谁又料得到他不能回来了!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昨晚我忽然这样想,当他在国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万里,且经受生活的极端的困厄,而回莫斯科去的时候,他大概还觉得,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又将使他的创作增加绮丽的色彩和声调。要是他不死,他一定会津津乐道这一番的遭遇。现在我还是这样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开头他就会讲述这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且要说:“我经过中亚细亚,步行过万里,我看见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许多题材,我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