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918235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有效地针对科室进行全面的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二、范围适用于生物安全专业实验室:实验室为一级/二级生物实验室。三、职责3.1科主任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的运行。3。2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生物安全管理日常工作的安排。3。3中心实验室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具体工作。四、工作程序4.1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组成4.1。1科主任是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4。1。2生物安全负责人:4.2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维护和检查4.2。1生物安全负责人指定针对安全操作和安全装备的检查方案,至少每年检查一次.4。2。2生物安全负责人会建立安全清单,为回顾性检

2、查提供资料并进行记录,形成安全记录。4.2。3对危险品、危险区进行鉴定并加以标志。4.2。4实验室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所有的事件和潜在的危险因素。4.2。5生物安全负责人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对各种紧急情况下应急措施进行培训。4.2.6若发生职业暴露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和生物安全负责人。4。3警告标记和标签的建立.4。3.1对不同危险程度的实验工作区进行标志.4.3。2对高度危险性区域要张贴危险公告。4。3.3装存危险物质的容器必须贴上标签,其内容应详细。五、安全操作规程5。1生物安全实验室个人防护规程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穿着所提供的工作服.离开实验室时,工作服须挂在指定地方,不得

3、在实验室外冼工作服。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在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脱掉并洗手。5.2生物安全标准个人行为5.2。1在实验室工作区禁止吸烟。5.2.2禁止在实验室放置食物、饮料及类似的存在有潜在的从手到口的接触途径的其他物质.禁止用实验室的冰箱(柜)储存食物。5。2。3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必须做好防护工作.应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他的眼睛和面部防护用品.5。2。4在实验室工作区,污染区应穿白大衣或隔离衣,服装应符合实验室设备的要求。5。2.5应穿着舒适,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子。5。2。6在实验工作区头发不可下垂,避免与污染物质接触或影响实验操作,有此类危险的饰物应避免带入工作区。不可留长胡须。5

4、.2.7由实验工作区进入非污染区要洗手,接触污染物后要立即洗手。5。2。8实验室禁止堆积过多的垃圾,至少应每日清理一次.5。2.9禁止在实验工作区存放个人物品。5。2.10在实验室指定清洁区和非清洁区,非本室工作人员禁止进入工作区。5。2.11从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5.2.12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5。2.13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5。2。14需运出实验室灭活的物品必须放在专用密闭容器内.5。2.15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一定要分开装放.5。2。16无论何时都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注射器,针头或其它锐器。5。2.17使用过的针头和一次性切割器

5、必须丢入专门的带有盖子和桶内,以备安全处理、防止容器过满盛装,使用过的针头不许重新使用或再用手操作.5.2.18打烂的玻璃必须放入坚硬的容器(不要用手),然后再放入垃圾袋。5.3实验室入口贴有生物危险标志,内部显著位置须贴上有关的生物危险信息,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5。4禁止非工作人员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5.5工作人员应接受必须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建立工作人员的健康档案。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人员的基本血清留底,并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应有检测报告,如有问题及时处理。5。6样本、血清或培养物的操作全过程应穿戴实验防护服

6、、手套、口罩和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必要时戴护目镜或面罩),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5。7混匀时最好使用震荡器,使用移液管吸头吹打时不要太激烈,减少气溶胶的产生。5。8摘除手套后一定要洗手。通常用普通的肥皂和水彻底洗手,高危时应该用杀菌香皂涂抹至少10秒钟后再用清水冲洗。洗后用一次性纸巾擦手或使用热空气干手机。5.9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5。10人员暴露感染性物质时,及时向科主任或安全管理小组人员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六、样本处置的生物安全规程对于所有可能潜在传染性生物因子样本或未知危险样本(如临床标本或现场采集的流行病学标本),无论来源如何,应该始终坚持全面防护的原则.

7、6。1样本的采集现场采集样本时操作人员必须穿戴手套,戴口罩。样本应装在大小合适的螺旋盖塑料容器中,以样本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3为佳。将样本的基本信息用非水溶性墨水写在标签上,牢固的贴于容器外壁。6。2样本/病原分离物/菌毒种的运输样品的运输采用三层包装。6。2。1最内层是样品存放管,用封口膜或胶带密封管口,外包适量有吸收能力的物质(如棉花吸水纸)。6.2.2第二层包装为双层塑料袋或可密封塑料盒。同一患者的不同样本可放在同一个塑料袋内,不同患者的样本应分袋放置.塑料袋可用热力、防水胶带或拉链密封.6.2。3将装有样本管的密封塑料袋/盒放入三级螺旋盖硬质塑料容器里,周围填充有吸收能力的物质。不同患

8、者的样本在严格密封的情况下,可以放在同一个三级塑料容器里。把三级容器内所有样本的详细情况、与样本有关的信息、运送者及预期接受者的具体地址备份在一张纸上并密封在塑料袋里,用胶带贴在三级塑料容器外面。装入有明显生物安全标志的冷藏包或专用运输箱中进行运输。运送样本的冷藏包和运输箱必须专用.6.3样本的接收实验室收到样本时其状态是否正常应记录在案。6.4样本的销毁完成全部检验项目的样本按要求保存一定时间后销毁.七、应急设施急救箱、合适的灭火器或熄火装置、房间消毒用具(如喷雾器、甲醛熏蒸器)、工具(如锤子、扳手、梯子等)等基本应急设施应常备。八、记录安全记录8.1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记录8。2实验室消毒记录8.3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