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赤壁》阅读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916813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牧《赤壁》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杜牧《赤壁》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杜牧《赤壁》阅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杜牧《赤壁》阅读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杜牧《赤壁》阅读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牧《赤壁》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牧《赤壁》阅读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杜牧赤壁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审核人:_审批人:_编制单位:_编制时间:_年_月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 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 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 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 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

2、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

3、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第 1 页 共 7 页杜牧赤壁阅读答案杜牧赤壁阅读答案 3 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

4、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杜牧赤壁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杜牧赤壁阅读答案 1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 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答: 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

5、作为,反映出 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3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4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第 2 页 共 7 页为什么?答: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 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5、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周瑜 。诗人杜牧和 李商隐合称“小李杜。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 将被关进铜

6、雀台中了杜牧赤壁阅读答案 2杜牧赤壁阅读答案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 统帅周瑜的夫人。阅读训练及答案(1)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 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2)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东风不与周 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第 3 页 共 7 页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4)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

7、春深锁 二乔。(5)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东风不 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6)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东风不与 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7)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赏析杜牧的赤壁。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 .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 可感,有情味,有风韵。8、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既指

8、自然界的东 风,又指促人成功的机遇,诗中的周郎指周瑜。9、这首诗是咏史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10、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锅二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的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此句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醒。也表达了这样的感慨:第 4 页 共 7 页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1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表达了自身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 平之气。12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 分

9、)13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 为什么?(2 分)参考答案:12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均给 2 分。)杜牧赤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杜牧赤壁阅读答案及翻译 赏析13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 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全诗翻译】沉埋在沙中折断的战草还没有腐蚀,自己拿起来磨洗认出是前朝的兵器。如果不是东风给周郎方便,铜台中深锁的就会是二乔。 赏析: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

10、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第 5 页 共 7 页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 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

11、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 佩服。杜牧赤壁阅读答案 38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

12、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第 6 页 共 7 页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 “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 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 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解析【分析】本诗是唐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 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解答】A有误,诗中的“前朝”指东吴破曹赤壁之战的时代; BCD正确。故选:A。【杜牧赤壁阅读答案 3 篇】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 大家,谢谢!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