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914149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8 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戈尔巴 乔夫时期的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的解体。2通过分析东欧各国的改革和失败原因、演变过程和剧变原因,形成一定的历史分析 归纳能力。3.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的。重点: 赫鲁晓夫改革; “八一九”事件难点: 苏联的解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 设计者:)多媒体播放音像资料 百年百事有关苏联解体的片段, 组织学生观看。通过前面的学 习,我们了解到苏联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曾作为两个超级大国之一, 拥有与 美国相匹敌的

2、军事力量, 但这样一个国家是怎样解体的?为什么会解体?它的解体给我们留 下哪些思考?这是我们要通过今天这节课来学习和了解的。1. 自读教材2. 结合学生用书预习部分,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上标注清楚。 探究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冷战形成后, 苏联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什么组织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上 的援助,并把东欧各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轨道?学生思考,教师归纳:苏联同东欧各国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教师提问:东欧各国共产党有自主权吗?教师归纳: 斯大林还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 按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 方位的内部改造。多媒

3、体展示中国开国大典图片,播放国歌: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新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 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师生共同思考:中苏双方建立友好关系,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归纳:新中国成立后,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0 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探究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教师讲述: 1953 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当选为苏共第一书记,他着手在苏联的 政治、经济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提问:他在经济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教师总结: 他对经济管理体制, 特别是农业管理体制进行了改

4、革, 精简管理机构, 裁减 冗员,下放企业,两年间撤销了一半以上的中央各部的管理司和总XX局,精简了90多万名行政干部,把 1.5 万多个中央直属企业下放给地方管理,扩大加盟共和国的部分经济管理 权和企业厂长的经营权,并对信贷、银行体制和劳动、工资制度进行调整。在农业方面,改 革农畜产品义务交售制, 提高农畜产品的收购价格, 降低交售定额, 扩大农业企业制订计划 的自主权, 并以提高农产品商品量为出发点制订计划。 为提高谷物和饲料的产量, 还由国家 投资并动员人们在哈萨克斯坦、 西伯利亚、 乌克兰、 伏尔加河流域以及北高加索等地区进行 大面积垦荒,推广高产作物玉米的种植。讨论:如何看待赫鲁晓夫

5、的改革?教师点评: 他在农业方面进行的调整与改革, 改变了苏联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 到 1960 年初,耕地与谷物的播种和收获已实现全面机械化,农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提高,但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成效不大。之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也进行了一些改革, 但由于与美国争霸, 不断加大国民经济军 事化程度,加剧了经济困难,助长了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探究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 教师提问: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什么改革作为重点?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教师提问: 由于经济方面的改革仓促上马,阻力比较大, 改革效果不佳,这是为什么?

6、 教师总结:没有对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予以重点调整。 80 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 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组织学生观看反映当时苏联人民生活状况的图片,然后教师讲述:从 1988 年 6 月到 1989 年底,改革转向政治体制方面。 1988 年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 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概念, 把社会主义“多元化”“民主化”和“公开性”作为三大倡 议。 1990 年苏共召开扩大的中央全会及二十八大,把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 主义”思想变成苏共的行动纲领。 在党的奋斗目标上, 宣布“向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过 渡”,在政治体制方面,推行政治多元化(教师解释什么是政治多元化

7、 ),实行多党制和西方式三权分立。苏共分裂的趋势进一步加剧, 广大党员对形势的变化迷惑不解, 相当多的人对政治冷漠 和厌倦,不少人因失望而脱党、退党。共产党的领导集体已经分裂,内部斗争不断加剧,人 事变动频繁,党组织和国家政权陷于半瘫痪状态。2东欧剧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思考: 东欧剧变是如何发生的? 根据所搜集的资料介绍波兰、南斯拉夫、民主德国等国剧变的情况。 教师提问:比较一下四个国家在剧变过程中所具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因经济困难导致政治危机。 (2) 面对动荡的政局,执政的共产党、工人党妥 协让步,实行政治多元化、多党制,使反对派得以扩大势力。(3)

8、反对派最终得逞,取得了政权。不同点: 反对派夺权的方式不同, 波兰等大多数国家是通过和平方式, 民主德国是通过 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罗马尼亚是通过流血冲突的方式实现的。教师提问: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指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提问:东欧发生剧变的原因有哪些?总结: 东欧发生剧变的重要原因是照搬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经济上实行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的作用, 使经济发展缺乏活力, 造成经济 发展迟缓, 落后于周边的资本主义国家, 引起人民的不满,失去人民的信任,严重脱离了群 众。东欧剧变也有外部因素, 首先是苏联方面。二战后

9、,苏联对东欧国家的高压控制, 使苏 联与东欧国家之间矛盾不断加剧。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对东欧各国的执政党产生了很大冲击。 其次是西方的影响。 “和平演变” 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基 本战略,东欧是一个突破口。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呢?启示: 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建立和健全社会 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地位等等。3苏联解体教师提问:什么是“八一九事件”?其影响如何? 小结:“八一九事件”后叶利钦及其支持者掌握了国家大权,苏共被排挤出

10、政权机构, 政权发生了根本变化,各加盟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纷纷宣布独立。教师提问:苏联完全解体的标志是什么?小结; 1991 年 12 月 25 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最高领导人职务,至此存在了约七 十年之久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最终解体。教师提问:社会主义的苏联经历了 69 年之后正式解体,它的解体留给我们很多思考, 那么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人说: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 苏联也许还会存在, 有人说: 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葬送了苏联。你是怎么考虑的?归纳:历史原因:苏联从 20 年代建立到 90年代解体,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在体制上 有许多弊端, 政策上也有错误。 内部原因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导致 了苏联解体。外部原因是西方国家对苏联实行的“和平演变”战略。赫鲁晓夫时期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因素改革失败, 仍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 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 改革激化了苏联 社会的各种矛盾, 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东欧剧变、 1991 年底苏联完全解体。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 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更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部分。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部分。第 #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