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913708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三篇古诗和一篇自读的议论文均是经典名篇,学习本单元课文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继续进行诵读训练,背诵全文或经典片段,以增强语感。2.继续培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义、句义读懂课文,理解内容的能力。3.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常用实词和虚词词汇,并对实词中的几种特殊情况(通假字、词性活用词、古今异义词)进行梳理归类,对几种常用虚词(之、其、而、以、乃、焉、于、则等)能梳理其用法和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4.梳理和掌握一定的文言特殊句式(省略句、到装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特点,能更好地疏通和理解句意。5.通过多种

2、途径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能知人论世解读经典,了解古人的社会理想、抱负和顽强的精神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单元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1.文言词汇的梳理和积累。2.理解性的背诵名篇名段。3.能自主学习文言文,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 学习难点:1.梳理和掌握常用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课文的欣赏。 三、单元教材内容分析及教学设想: 本单元是初中阶段最后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由三篇文言文构成,这三篇课文都是传统的名篇。学习本单元课文,要重视复习与归类整理工作。首先要引导学生继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原文,并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思想或

3、中心意思以及写作特色做深入的探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综合性学习与探究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常用实词的意义和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类整理,对特殊句式进行梳理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体会诗、曲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经过两年的中学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对课文的主题思想或写作特色作深入探究的能力。因此本单元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帮助梳理和共同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读通文章:

4、要求读准字音(注意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读准节奏停顿。方法:根据页下注释和工具书确认有关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在相关字下圈点并在字上面注音;根据句子的大意和结构特点划分句子的停顿,难读句子用铅笔在句子上划分好;同学间互读互听,相互纠正,直到读通顺为止;教师让学生把朗读中难以把握的字和句子写到黑板上,利用字在语境中的意义来确认字音,利用句子的意义和结构特点来划分停顿,让学生真正掌握如何读准字音和读准句子停顿;开展班级内的朗读比赛,看谁能把课文读通顺,能读出一定的语气语调更好。(1课时) 2.读懂文章: (1)理解词义:阅读文中的句子,找出难以理解的词,在实词下圈点、虚词整个加圈,学

5、会利用注解和工具书释意,把恰当的意义直接批注在有关的词上面。方法:学习综合学习与探究的二、三,复习注释的解题、释词、注音、通句的功能,了解文言词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虚词的一般用法;同学相互合作,共同探究有关词语的语境义;真正难理解的提出与教师合作探究加以解决;教师提供单篇加点实、虚词的理解检测题对学生进行检测,了解掌握情况;整个单元理解后对特殊的实词加以归类整理,对常用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进行归类整理。(1课时)(2)疏通句意:在解决句子中的实虚词解释障碍后,能逐句用现代汉语翻译原文。方法:学习综合学习与探究的四、五,复习和了解几种文言特殊句式(判断、省略、倒装、被动

6、、固定结构等)的特点、翻译的方法,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为翻译作基础;直译意义不明的句子用意译的方法翻译其大致意义;借助页下注解通句;有真正疑难不能解决的句子同伴互助、小组合作或提出与老师共同探讨加以解决;整个单元理解后归类整理特殊句式;教师提供单篇句子翻译小检测;要求能用现代汉语顺畅地朗读每篇课文内容。(1课时) (3)概括内容: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概括各段内容和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在文章上作批注,学生间相互交流和补充修改,再全班交流。(1课时) (二)深入理解。 1.知人论世:在理解文意和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课前通过课本注释、报刊网络和相关的文献中,获得写作背景方面的信息资料,了解

7、作者写作的情感起点,从而走进经典的世界。 2.分篇探讨:预设与生成结合,教师可预设一些讨论题,也可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产生问题。 曹刿论战:预设讨论题:(1)从齐鲁战争战前准备、指挥战争、战后回答几个内容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有哪些?(2)本文中描述的两个人物一主一辅,从他们对战争的认识和指挥过程的表现中说说分别是怎样的人,作点评。(3)文章如何详略得当地突出论战这一中心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预设讨论题:(1)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说明治国应注意什么问题?(2)邹忌讽齐王有什么高明之处,效果怎样?(3)妻、妾、客针对邹忌的问话,回答大致相同,但有细微的差异,你能说出这细微的差别吗,为什么

8、有这种差别?(4)学习本文对你有什么深刻的启示? 3.单元探究学习。 探究切入点:综合学习与探究一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某一方面可以自主质疑,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给予指导。 4.阅读鉴赏:阅读要有自己独到的感悟和认识,对文章的阅读可以从多角度体味和欣赏,如可以从主题立意的深刻性、意境的深远性、构思结构的巧妙性、描写人物的手法多样和巧妙性、语言的风格独特性等角度入手加以品味。要求读完一篇文章后能从自己阅读感受最深的一点谈阅读体会或写出评论性文章。 参考标题:1.曹刿论战:(详略得当,中心突出、照应自然,结构严谨、辞约意丰,言简意明)2.邹忌讽齐王纳谏:(环环相扣,情节完整、婉言相谏,道理深

9、刻、叙事生动,描写细腻) (三)课外延伸。教师准备相关的课外文言文,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拓展学生的文言阅读,进行互动的阅读赏析,开展评价性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要求能独立阅读。推荐阅读的篇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三海经)隆中对(陈寿) (2课时) 五、写作。 综合学习与探究的作文题紧密联系本单元课文,在写作训练中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两道题目进行写作训练,在作文之前认真阅读有关文章,再作深入理解,为写作打好基础。(3课时) 六、各课教学简案: 曹刿论战 学习目标: 1.了解并能用简要的语言归纳出鲁国以弱胜强的几点原因。 2.能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简要分析文章如何以肉食者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

10、的,体会运用对比衬托手法表现人物性格效果。 3.能分析说出文章如何详略得当地突出论战这一中心的。 4.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5.梳理和积累有关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重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是弄清并能用简要的语言归纳出鲁国以弱胜强的几点原因,体会运用对比衬托手法表现人物性格效果,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及时背诵全文。2.教学难点是对古今异义词不同含义的理解,文章如何详略得当地突出论战这一中心的。 教学设想: 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和课文注释,并凭借工具书疏通字词句。在此基础上,教学中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并通过背诵,加深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

11、堂学习: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由讲述几则古代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教师补充。学生介绍有关作者的资料。 2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思考:本文记述了怎样一个以弱胜强的战例?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学生自由朗读,并作圈点勾画。 3组织学生交流交流 二、反复诵读,分析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出感情,示范朗读。 读课文。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出示讨论问题: 本战例(1)从齐鲁战争战前准备、指挥战争、战后回答几个内容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有哪些?(2)本文中描述的两个人物一主一辅,从他们对战争的认识和指挥过程的

12、表现中说说分别是怎样的人,作点评。(3)能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简要分析文章如何以肉食者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的,体会运用对比衬托手法表现人物性格效果。(4)能分析说出文章如何详略得当地突出论战这一中心的。 学生朗读文章,思考,讨论,交流 三、领会主题,把握写作特色: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曹刿从论战中所表现的战略思想以及他主动请见、请从、指挥的表现的描写是本文的写作重点,可见本文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本文主题。 讨论本文主题思想,交流发言。 2引导学生思考本文写作特色,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讨论本文的写作特色,发言。 四、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就本文的写作特色写一篇欣

13、赏文字讨论,交流,写作。 2课后阅读子鱼论战一文自主学习。 五、课后学习: 背诵全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习目标: 1.能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掌握环环相扣、结构完整的叙述故事情节的方法。 2.能体会和说出邹忌运用设喻进行讽谏的表达效果,懂得古代纳谏除弊、修明政治的道理,并学会这种讲道理的写法。 3.体会文中对人物的描写之处,能辨析妻、妾、客对邹忌问话回答的细微差别,品味本文生动的叙述和描写特点。 4.能在梳理和理解情节内容的基础上及时背诵全文。 重难点分析: 1.朗读、背诵,理解故事的寓意,运用设喻进行讽谏的写法是学习的重点。 2.辨析妻、妾、客对邹忌问话回答的细微差别,品味本文生动的叙述和描

14、写特点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学习: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名家名篇大家谈,导入新课。组织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交流战国策的有关资料。 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见教参教学建议三) 指名朗读 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几句话概括一下。学生听读 一生感情朗读 思考,交流。 二、理清情节,研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指导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体会说出叙述特点。朗读,思考,交流。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出示讨论问题: (1)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说明治国应注意什么问题? (2)邹忌讽齐王有什么高明之处,效果怎样? (3)妻、妾、客针对邹忌的问话,回答大致相同,但有细微的差异,你能说出这细微的差别吗,为什么有这种差别? (4)学习本文对你有什么深刻的启示? 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归纳,明确。 三、综合活动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拓展思路,思考: 1、假如邹忌用直谏的方式劝齐王纳谏会有怎样的结果? 2、请再举几个讽谏的正面和反面的例子。 交流,口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