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局和谐建设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791101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局和谐建设问卷调查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水利局和谐建设问卷调查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水利局和谐建设问卷调查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水利局和谐建设问卷调查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水利局和谐建设问卷调查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利局和谐建设问卷调查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局和谐建设问卷调查分析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利局和谐建设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水利局和谐建设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利职业认同感,或者称作敬业精神的缺失问题 从对工作意义看法的三组调查数据看,部分层次职工对水利职业认同感有所减弱。对有关在目前的各种岗位上工作,您认为您的发展前途如何(第12题)。 .%认为有很好的发展前途的; 30.77认为有一点,但不多的, 24.43认为就这样了; 5.73%认为对个人发展没好处或抑制了个人发展的; 12.97%无法评价的。对您选择目前的工作,主要的原因(第题): 212认为发挥了自己的专长; 3.05认为这个工作比较适合自己; 3786%认为为了生活和保证经济收入或工作是过去分配

2、的,没法选择。对工作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第4题):5.49%认为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387%认为是挣钱谋生的途径或打发时间的方式或让我和别人都一样的手段。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职工的命运与单位紧密相连,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和公益事业单位的职工往往以单位为骄傲,两者之间有相当大的认同感。如今,单位不再办“社会”,已经有的“社会”也逐渐被剥离。职工与单位的关系已经淡化,相当多的人甚至认为职工与单位只是被雇用与雇用的关系。这样,职工与单位的认同感往往消失,“打工思想”普遍,对单位的经营、管理甚至可以漠不关心。由于缺失认同感,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往往降低。我们注意到在下列选项中相当部分的职工的回答:做自己

3、的事,与世无争(第42题d):4932%同意和较同意的;43.74%不太同意的和不同意的。您对全局的重要工作(第36题):0.3%非常关心,主动了解;45.25%对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比较关心,无关的不想了解;241%根本不想了解,认为与自己没什么关系。 同时,我们亦注意到职工分层的差异。以下以学历结构分层分三组表格看这种差异: 第一组、对目前工作现状和日常生活现状的满意度评估(略) 第二组、对工作意义的认知(略) 第三组、工作进取心的状况(略) 从上述三组表格所列数字看到无论是在对目前工作现状和日常生活现状的满意度评估方面,还是在对工作意义的认知以及工作进取心的状况方面,大本及以上学历者都大大高

4、于其他学历层次的职工。而且在涉及工作进取心的选项“做自己的事,与世无争”上,更表现出明显认知差异。说明对水利职业认同感的缺失上,目前主要集中在中间学历人群,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 出现水利职业认同感,或者称作敬业精神的缺失问题,抛开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因素,单从水利系统自身的原因看,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水利单位的发展状况和盈利能力很大程度决定了职工的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实现的程度,水利单位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从而也就影响到对水利职业的认同感。由于水利主体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它的产出主要反映着社会公共利益,同时又由于水利单位是主要以增强社会效益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公

5、益性的补偿受到政府的严格规制,自身的经济效益水平较低,因而物质条件较差,职工待遇也不高。同时,尽管水利职工的收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他们主观上感受到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实际状况有着相当大的偏差。特别是当职工们习惯于在收入方面同高收入者攀比时,往往更觉得实际生活水平的提高微乎其微。联系到物价上涨因素,他们会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实际上在下降。从主观感受,引起水利职工的心理失衡。二是水利系统仍然缺乏提升水利职业认同感的行业文化。98年由温家宝副总理总结归纳并提出的、水利部领导大力倡导的“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正式面世,19年11月召开的全国水利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献身、负责、求

6、实的行业精神是水利工作者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但迄今,有关水利行业精神的研究却数量不多,且多停留在对字面的诠释和作用的阐发上,缺乏对水利行业精神本质的理解和思考,因此难以引起广泛的重视,对水利职工的行为实践也就缺乏应有的指导力度。三是水利单位对成员的培养居多的是业务方面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求成员具有与单位的组织文化和价值观相统一的思想,使个体的行为更加符合水利发展目标,以形成内部和谐的宏观基础所做的工作不多,组织的成员也就失去了提高自身的外部推动力。 2.职工学习状态不尽人意,“终身学习”的现代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职工是具有独立思维、丰富情感的成人,每位职工都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和

7、个人经历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心理,因而虽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从动地位,但又有反作用于职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于职工的年龄、经历、职业、文化程度、心理过程、个体心理趋向和个人心理特征等方面都存在前着很大差异,所以每位职工在学习能力、学习需要、学习动机以及学习行为等方面都呈现出差异性的特点。在调查中,我们虽然只调查了职工个体在闲暇时间的学习问题,但亦和职工平常的学习状况有明显的联系。在以下一组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显著的差异: 上述图表使我们注意到。首先,整体学习状态不佳,始终坚持和经常进行业余学习的只有3.4,而有时业余学习的和很少和从不钻研则高达5。;其次越是学历层次高的越倾向学习。第三,从调查

8、的其他群体分类看,譬如年龄结构,始终坚持和经常进行业余学习的5岁以下9%,6-4岁为8.2%,4560岁为392%。 按照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从我局现状看当前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学习观念有待改进。一些同志认为,学习主要是领导干部的事,与一般干部关系不大;有的认为学好不如干好,只要工作干出成绩,学不学没有关系;有些年龄比较大的同志认为学习是年轻人的事,自己凭经验就能应付工作;一些年轻同志只热衷于各种学历教育,轻视实践,认为文凭就代表水平。总之,对“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缺乏深刻的认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 学习内容和方法不能完全适应新

9、的形势,学习效果不太显著。一些单位只满足于上级布置什么就学什么,内容安排既不考虑本单位工作实际需要和干部文化基础差别,也不考虑知识体系内在结构的连续性与完整性,政治理论学习照本宣科,业务学习内容老化肤浅,个人自学依兴趣随心所欲,造成了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的各种新知识,很难有效地内化为干部和群众自身的知识体系,转化成行之有效的精神动力和工作能力。 形式主义程度不同地存在,学风建设仍需加强,在干部学习的安排上,多头布置,要求多变,缺乏统筹规划和对知识系统性的考虑;一些干部的学习,与思想和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照搬照抄。应付差事;科学有效的学习机制还没有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和办法不多,学习成效与干

10、部使用脱节;规章制度坚持不严,一些单位对学习的检查考核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对学习起到督促和保障作用。 3.局务公开存在着基层较弱的现象 无疑,局务公开是我局自年以来工作的一个亮点。根据本次调查数据,了解我局各种信息的最主要消息来源(第35题):局域网和局公众信息网38.8;单位领导传达324;从有关通知、简报等材料上获悉13.9%;听同事、朋友转述15%。近年来我局不断丰富具有时代特色的局务公开民主管理形式。在推进全局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着手组建了局公众信息网站和局域网,这是我们不断探索、丰富局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新形式。现在职工群众只要轻轻一点鼠标,就可以全面了解国家政策、我局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各种

11、局务公开的资料。通过局务公开信息化建设,已经形成了上下贯通的局务公开网络,进一步促进了全局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深化发展。 但是我局信息化建设发展是不平衡的,这样在水管单位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地处偏远的基层管理局的局务公开相对较弱。从下面一组统计数字可以看到这种差异(略): 尽管我们在局务公开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是需要在局务公开方面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 对局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上,个别领导对坚持职工民主参与和民主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担心公开多了会限制自己的权利,影响决策的实施效能;也有部分职工群众只关心直接涉及自身权益内容的公开,不关心单位重大决策的公开,从而造成

12、某些公开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在局务公开的内容和程序上,有的单位公开的内容不够完善,或只公开结果,不公开过程,存在避实就虚的现象,也(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有的单位公开不及时或公开不到位,导致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不到真正全面的落实,存在着公开的程度和内容不规范的现象。 各单位局务公开的发展仍不平衡,形式主义现象仍然存在。由于单位领导人认识的高低不同,对局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就不同,导致局务公开民主管理流于形式的情况在一些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局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但难以发挥作用。如一些单位的局务公开栏的内容几个月都不更新,公开的内容也是敷衍了事,职

13、工群众关注的、想知道内容的仍然难以了解。公开制度下降为了一种告知制度,没有真正起到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作用。 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目前,仍有少数单位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重建制、轻监督,缺乏对违反局务公开制度者实行责任追究的条款和具体实施,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影响了局务公开的作用发挥。 、亟待解决的具体生活问题 您觉得目前生活中最大的困扰(第4题)。其中选择人数居前三位的是住房问题为21人;收入问题10人;个人发展问题4人。 淮委党组专门安排淮河工会在去年8月来我局基层单位对职工住房问题进行了调研。去年月中国农林水利工会又再次来我局进行了专题调研局共有职工1518人(02X年底,

14、含离退休586人)。199年11月30日以前参加工作的老职工无房户和未达标住户职工人数达14人,约占全局职工总人数70%。其中:沂沭河局无房户职工14人,未达标住户12户,测算需资金10万;南四湖局无房职工48人(均在基层),未达标住户24户,测算需资金498万元;骆马湖局无房职工154人,未达标住户181户,测算需资金53.13万元;沂沭泗局直机关职工人(包括离退休)目前无住房户、未达标职工住房问题现已通过自筹资金解决。从全局职工住房调查情况看,98年11月30日以前参加工作的老职工无房和未达标问题最为突出,重点在3个直属局和19个基层局。其中:职工住房问题最为突出的骆马湖局有31户人住在6

15、0年代、70年代搭建的简易工棚中(已成危房)。由此看,我局局基层职工的住房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职工队伍稳定,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四、几点建议 (一)以水利行业文化建设为先导,大力实施和谐管理 “和谐”既是一种伦理道德,也是一项管理准则。这就要求水利行业以“和谐管理”为指导思想,建设优秀的水利行业文化。这不但是水利系统实现与外部环境和谐的重要途径和标志,也是创建和谐水利单位的基石和保障。 单位内部各种冲突的根源,从根本上讲就是缺乏建立在统一的价值观上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具有的整合组织各种生产或工作要素的功能,实质上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方面是将组织文化作为灵魂来指导单位发展,通过文化建设建立单位良好的形象,取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另一方面,就是要在单位内部形成统一的管理语言平台和标准,使职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奋斗目标,进而形成统一的力量。优秀的组织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为和谐单位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对单位的发展会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组织文化是组织领导者的文化,是领导群体的文化,而不是职工自发生成的文化。各级领导一定要致力于创造有文化、有内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