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910642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化学-冲刺期末-知识点复习(二)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按照 原子序数 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周期序数= 电子层数 主族的族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 (2)周期表的结构短周期(一、二、三周期)(元素种类2、8、8) 周期 长周期(四、五、六、七周期)(元素种类18、18、32、26)元素周期表结构 主族(1、2、13、14、15、16、17列),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A表示。 副族(3、4、5、6、7、11、12列),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B表示。 族 零族(18列) 第VIII族(8、9、10列)注意:0族不是主族,第VIII族不是副族主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

2、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副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 过渡元素:族和全部副族元素。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所以又把它们叫做过渡金属。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B族,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族是A族。(3)在下面的元素周期表中标出:各族的族序数、每一周期起止元素的原子序数、镧系和锕系的位置。 画出主族的边界、过渡元素的边界、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 例题:1.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族可能是( B ) A0族 B主族 C副族 D族2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X: Y: 3判断:87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 116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4. 某周期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

3、周期的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 D )A只可能是x+1 B只可能是x+1或x+11C可能是 x+2 D 可能是x+1或x11或x255. A、B为同主族的两元素,A在B的上一周期,若A的原子序数为n,则B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D )A.n+8 B.n+18 C.n+32 D.n+206.在元素周期表的前四周期中,如右图排列着五种元素:若B元素的核电荷数为Z,则这五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可能是(C )A 5Z2B 5Z8 C 5Z10 D 5Z18二、碱金属元素 碱金属元素包括 ;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由钠钾分别与氧气与水反应得出) 相似性: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 个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化

4、合价都是 。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 ,原子半径逐渐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 。所以,碱金属元素多数性质也有差异,从锂到铯金属性逐渐 ,如它们与氧气或水反应时,钾比钠的反应 ,铷、铯的反应更加剧烈,生成的氧化物越来越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 。注意:锂和氧气只能生成Li2O一种产物。 碱金属与水反应的通式:2R +2H2O=2 ROH+H2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相似点: 色(Cs略带金属光泽),质 ,密度 ,熔沸点 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好。递变性:从LiCs:碱金属元素单质的密度 ( ):熔沸点 。注意:锂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所以锂不能保存在煤油

5、中,应存放于液体石蜡中。金属性强弱的依据单质跟水或酸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易,说明其金属性就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说明其金属性也就越强,反之则弱。金属间的置换反应。金属甲能从金属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就越弱。(易失不易得)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位置越靠前,说明金属性越强 )例题:1. 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下列预言错误的是 ( C )A.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 B. 它的熔点很低 C.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

6、2O的氧化物 D. 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是一种极强的碱2. 钾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强,根本原因是 ( B ) w.w.w.k.s.5.u.c.o.mA.钾的密度比钠的小 B.钾原子的电子层比钠原子多一层 C.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 D.加热时,钾比钠更易汽化四、卤族元素1.卤素原子结构示意图:F Cl Br I 。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个,但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 ,非金属性 。2.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1)颜色、状态:F2 Cl 2 Br 2 I2 (颜色逐渐加深,状态由气到固) (2)熔沸点:逐渐 (3)密度:逐渐 (4)溶解性: 。3.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名

7、称反应条件方程式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F2 H2+F22HFHF很稳定Cl2 H2+Cl2光照或点燃2HClHCl稳定Br2 H2+Br22HBrHBr较不稳定I2 H2+I22HIHI 稳定结论:与氢气反应难易程度: 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氯气通入溴化钠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Cl2+2NaBr=Br22NaCl 氧化性:Cl2 Br2。氯气通入碘化钾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Cl2+2KI=I22KCl 氧化性:Cl2 I2。溴水滴入碘化钾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Br2+2KI = I22KBr 氧化性:Br2 I2。结论:(1)氧化性:F2Cl2Br2I2 还原性:F

8、-Cl-Br-I-注意: F2的特殊性:2F2+2H2O=4HF+O2; 氢氟酸为弱酸,其余氢卤酸(盐酸、氢溴酸、氢碘酸)均为强酸;AgF易溶,其余AgX均难溶,AgCl(白色) AgBr(浅黄色) AgI (黄色)5.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1)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与H2反应,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稳定,也就说明其非金属性也就越强。(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越强,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3)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非金属甲把非金属乙对应的阴离子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甲的非金属性比乙强。Br2+2KI = I22KBr(4)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还

9、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易得不易失)例题:1砹(At)原子序数85,与F、Cl、Br、I同族,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C )A砹是有色固体 B非金属性:AtI2CHAt非常稳定 DI2 可以At从At的可溶性的盐溶液置换出来。 2. 下列对卤素的说法不符合递变规律的是 ( CD )A.F2、Cl2、Br2、I2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 C.F、Cl、Br、I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D.卤素单质按F2、Cl2、Br2、I2的顺序颜色变浅,密度增大四、元素、核素、同位素(1)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

10、,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注意:原子的质量数近似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不能说原子的质量数就是其相对原子质量(2)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关键记忆:阳离子 aWm+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m阴离子 bYn-: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n(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 核电荷数 (即 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关键记忆:同位素在周期表里占据同一位置。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略有差异天然

11、存在的某种元素,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其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即丰度)一般是不变的。同种元素的不同的原子也可组成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分子。例如: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H、D、T),则其单质与氧气化合生成的水分子共6种:H2O、D2O、T2O、HDO、HTO 、DTO,这些水分子的最大式量_22_,最小式量_18_,共有_5_种式量。(4)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一个原子的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照各种核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例如:C1:35.45,就是一个平均值。(计算公式:M = M1 n1%+ M2n2%)【随堂练习】1.硼元素的平均原子量为10.8,则自然界中10B 和 11B的原子个数比 1:4 (用十字交叉法解题),10B的物质的量分数 20% ,质量分数 略小于20% 。原子核质子:带1个单位的 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的 电荷五、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 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