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2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906921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物辩证法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唯物辩证法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唯物辩证法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唯物辩证法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唯物辩证法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唯物辩证法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物辩证法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矛盾 分析方法是我们最根本的认识方法。人们认识事物就是要认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的原因,而事物变化和发展的 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因此,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最根本的认 识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论断,(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的实质。辩证法是关于普通联系 的科学,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但不论是什么 样的联系,其根本内容都是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

2、关系,即既对立 又统一。所以,联系就是矛盾,只有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才能说明事物的 联系,了解联系的内容和本质。(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区别于形而上学 发展观的根本标志。辩证法是永恒发展的科学,只有从 对立统一中,才能了解发展的动力源泉、根本内容和实在过程;才能从根 本上同形而上学的发展观区别开来。(3)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把握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唯 物辩证法作为完整而严密的科学具有丰富内容,它是由三个基本规律(质 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若干范畴所组成。在全 部辩证法的内容中,唯有对立统一规律是核心,它贯穿于一切其他规律和 范畴。只要以它为指导,其

3、他规律和范畴便可获得深刻的解释和正确的规 定。以上三个方面表明:对立统一规 律对于唯物辩证法具有根本性意义。唯物辩证法发布时间:2009年8 月31日 15时13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2. 物质世界是有恒发展的。二、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1. 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把一切事物都堪称彼此孤立,毫不相干的2.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按其固有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观察事物3. 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则以点代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4. 关

4、于事物发展动力的对立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 对立统一规律2. 质量互变规律3. 否定之否定规律四、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范畴1.原因和结果,亦成因果关系是揭示客观世界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事物和现象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2. 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相识揭示客观事物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一对范畴3. 可能性和现实性4. 内容与形式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这些要素的结构或存在方式。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辩证统 一的。内容是主要的,它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受内容的制约,但形势又反作用于内容。内容与形 式之间的矛盾边现在:内容是不断变化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5. 本质和现象本质和现象是揭

5、示事物内部联系与外部表现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 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 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 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 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 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起源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的进程由心灵“正、反、合”的“对反、重复、 超

6、越”原则支配,这是辩证法;费尔巴哈则提出“唯物质才是真实”的世 界观,这是唯物主义。马克思结合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学说而创造出“唯物 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 一般规律的科学。编辑本段两个基本特征唯物辩证法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在这个问题 上,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存在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个是世界是普遍联系 的,另一个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普遍联系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 中,反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7、、和多样性。1.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的。2.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包括横向的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也包括纵向的 与历史未来的联系。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及其内部各要素、部分、环 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另一方 面事物又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即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区别而相对独立 地存在。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事物的相对独立存在是互为前提的。3. 联系的多样性:从大的方面说,联系可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直 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等等。4. 联系的条件性:所谓的条件是指同某一事

8、物相联系的,对它的存在 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每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依赖于周围的 其他事物,都同其他事物有联系,这些事物就是这一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 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条件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第一在 条件问题上坚持有条件论和条件的客观性,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各种 条件的制约,任何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存在和发展,也只有 在一定条件下才会灭亡。第二,在条件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承认条件 的复杂性和可变性。唯物辩证法承认条件的可变性,首先,条件是复杂的。 其次,条件是可变的。并不是说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和创造条件,改 变和创造条件必须遵循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并且也

9、要依赖一定的条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即对立统一)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所谓矛盾,在辩证法中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 关系”;矛盾的双方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恩格斯认 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毛泽东更强调: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 过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换言之,矛盾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深刻基础,也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从一 定意义上说,事物就是矛盾,世界就是矛盾的集合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 物或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或世界的发展。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过程,过程是由状态组成的,状

10、态是过 程中的状态;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有生必有灭,无灭必无生;旧事物 灭亡的同时,就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的变化趋势,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一个事物的发展往 往是一个“不平衡f平衡f新的不平衡f新的平衡”的波浪式前进、循环 往复式上升的过程,而一个个有限的过程就组成了无限发展的世界,换言 之,世界也可以被看作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的集合体。编辑本段三个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 的联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可重复性和普遍 性。换言之,规律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

11、识,既不能被人创造,也不能被人 消灭,只要条件具备就一定要发生作用,所以必须尊重规律。但辩证法也 强调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其一,在认识世界时,由于规律隐藏在事 物的内部,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把握规律;其二,在改造 世界时,也要依靠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的目的、因势利导地改变规律赖 以起作用的条件,从而引导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方式。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即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规律)、质 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关于这三条基本规律的内在关系,一般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 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否定之否定规 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以毛泽东

12、为代表的很多人主张最基本规 律只有一条,即对立统一规律;毛泽东曾指出:“应该是一元论,不应该 是三元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但也有的人 不赞成这个观点,而主张把三大规律并列化和立体化一一即矛盾方面的共 存、斗争、综合规律;量变、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再肯定的否 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由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 对矛盾组合而成(例如,有光就有影,有正就有负,有生就有死,有得就 有失,电现象中包含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等等)。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 统一,从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因此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 和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

13、的对立统一思想来自黑格尔。质量互变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属性具有质和量两个属性。量是指衡量事物 处在的某种状态的数量或具体形式;质是指事物的性质或本质。量变是事物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质变是事物 根本的变化,是一种飞跃,往往表现为突变。质量互变规律,即从量变到质变,是说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事物, 在其每次由一种性质变化到另一种性质的过程中,总是由微小的变化(即 量变)慢慢积累开始,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事物由一个性质 变化到另一个性质(即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发生 质变;经过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推动 事物无限

14、地发展下去。因此说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辩证否定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否定之否定原理来自黑格尔的“正 -反-合”三阶段 论:“正”态事物由于内部矛盾的发展,会过渡到反面,成为“反”阶段, 这是第一个否定;由反阶段再过渡到它的反面,是为否定之否定。经过否 定之否定后,事物显然回到“正”态。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连着一个过程的,过程的更 替要通过否定来实现。在事物发展的长链条中,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 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一一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因此说,否定之 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否定之否定后的状态并不是原有的肯定的状态, 而是一种更上层楼

15、后的“扬弃”。用列宁的话说:仿佛是旧东西在高级基 础上的回复,是“内容的前进、形式的复归”。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却是 迂回曲折的,之所以说总趋势是前进的,正是因为否定不是“抛弃”,而 是“扬弃”,是在肯定一部分的基础上再发展,是集中了前两个阶段的积 极成果后的更加完善。而之所以说发展是曲折的,是因为事物的发展是事 物内部矛盾斗争推动的。例如,种子到果实再到种子,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又如中国的 民间谚语,“物极必反”是第一否定,“否极泰来”则是否定之否定。再 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原始社会是公有制,奴隶、封建和资本主 义是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又

16、将是公有制(不是原始社会的物质匮 乏的公有制,而是经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发展后,物质极大丰富的公有 制),这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编辑本段五对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 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现象和本质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 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或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 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一对辩证统一:1.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表面的、具体的、和易逝多变的,往 往靠感官即能感知;本质则是隐藏在事物的内部的、是事物一般的共同的 方面、而且是相对稳定的,它往往只能依靠抽象思维来把握。例如,谁都 可能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