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后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906686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后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后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后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后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后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后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后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随堂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是 易传中的观点。该观点主要体现了(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相对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事物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永恒的A.C.B.D.答案 D解析“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体现了事物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固有 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符合题意;在材料中体现不出;运动是绝对的,说法错误。2.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 )A.承认物质是运动的物质B.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

2、C.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D.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答案 C解析毕尔生虽然承认运动,但认为运动的主体是概念,即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C 项符合题意;A、B、 D 三项与题意不符。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 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说明( )1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A.C.B.D.答案 C解析材料反映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与基本国情的变与不变,

3、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符合题意;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说法错误。正 确选项为 C 项。4.科研人员通过降低高粱体内的某种关键激素 , 能让高粱更多开花、结籽 ,大大提高了高粱的产量。这体现了(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规律是人在实践中创造的C.人能够根据需要改造规律D.规律是人对事物的正确反映答案 A解析科研人员通过降低高粱体内的某种关键激素,能让高粱更多开花、结籽,大大提高了高粱的产量,这表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A 项正确;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

4、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不是人创造的,B 项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改造规律,C 项错误;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人们对事物的反映,正确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 映,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根据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2020 年起, 山东省将全面实施新高考,“一考定终身”的魔咒正式被打破。2新高考改革提倡考试科目的多样组合,鼓励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就开始对未来的学科兴趣和职业发展进行选择和谋划,符合人的主体性原则,相对于过去实行的“3+大综合”“文理分科”等传统模式,新高考的多样选考

5、组合,给予学生更多的规划自主权,最大限度满足学习兴趣,充分释放学习内驱力,保障学生个性发展,但问题在于,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在初高中阶段各方面发展还未成熟,这 一时期的自我选择和未来规划不一定完全是理性行为。新高考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运用规律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对此观点加以分析。答案规律是普遍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时代发展对人才选拔与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高考遵循教育规律 , 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 ,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释放学习内驱力。规律具有客观性 ,人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新高考下的选择性和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推动选课

6、走班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卫星必须围绕地球不停地运转,才能保持平衡而不撞向地球。这表明( )A.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没有物质就没有运动B.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C.运动就是指物体在位置上的移动D.物质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答案 D解析“卫星必须围绕地球不停地运转,才能保持平衡而不撞向地球”,表明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物质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故答案选 D 项;A、B 两项与题意不符;运动既包括物体在位置上的移动,也包括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C 项 说法不准确。2.“水停百日生毒,人闲百日

7、生病”是我国民间总结的谚语。这一谚语强调了(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运动是物质 的根本属性3A.C.B.D.答案 B解析与题意不符;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说法错误。3.马克思认为,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说明(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 态A.C.B.D.答案 B解析一切存在物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 方式,符合题意;干肢不符;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说法错误。4.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没有虚空

8、,世界充满着相互差别的存在物,运动就发生在这些存在物的相互 关系之中。这说明(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D.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答案 C解析“运动就发生在这些存在物的相互关系之中”体现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答案为 C 项;A、B、D 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45.大豆过江为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和江苏邳县农民朱会然合作的作品。五个人坐在体形超大的 大豆上,乘风破浪横渡长江。反思历史,我们建设新时代应该做到( )A.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D.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答案 A解析漫画中“五个人坐在体形超大

9、的大豆上,乘风破浪横渡长江”,这违背事实,违背规律。反思历史,我们建设新时代应该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意思是要想获得粮食,就一定要遵守农时,想治理好国家,就一定要适应时代大势,强调要尊重客观规律,A 项符合题意;“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无论治理天下还是国家,都不能按照死板的方法去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强调发展变化,B 项不符合题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反映的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 项不符合题意;“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意思是自己的心血如同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洒向群峰,染红所有秋叶,反映的是正 确的

10、价值观,D 项不符合题意。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体现了( )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B.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C.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D.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答案 C5解析题干中古诗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 ,体现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 项符合题意;A、 B 两项与题意不符;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 项说法错误。7.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世界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规律是客观的,不受人的意识影响 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 有的规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A.B. C

11、. D.答案 B解析暮春一诗揭示了自然界有其客观规律,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并不是不受人的意识影响,说法错误;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 规律为人类造福,说法错误。8.2021 年是澳门回归祖国 22 周年。22 年来,“一国两制”构想下的澳门愈加繁荣,同时基本法承诺的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仍然保持不变。这体现的哲理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B.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D.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过程答案 B解析“22 年来,一国两制构想下的澳门愈加繁荣,同时基本法承诺的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

12、方式仍然保持不变”,这体现的哲理是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 项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过程等哲理,排除 C、D 两项。9.下面漫画启示我们( )6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要自觉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物质是 运动的载体和承担者A.B. C. D.答案 A解析漫画反映养殖户无视价值规律,受到了规律的惩罚,是其应有的启示;改造规律违背了规律 的客观性,说法错误;与题意不符。10.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让人耳目一新。当一群极具攻击性的白血病细胞在体内肆虐

13、时,最好的解决方法不是杀灭而是对其进行转化和“策反”。研究人员称,该发现有望为白血病的 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体现了( )A.人可以改造规律,从而使规律为人民服务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突破规律的限制C.实践是认识和创造规律的前提条件D.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其变害为利答案 D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A、C 两项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突破规律的限制,B 项说法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其变害为 利,D 项符合题意。11.一直以来 ,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 ,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 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上述材料表明(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为人类造福 认识规律是利用规律的基础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医学研究事业取得成功的前提7A.B. C. D.答案 C解析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这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正确;随着研究的深入,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体现了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