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新高考卷)-语文(全解全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90640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新高考卷)-语文(全解全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新高考卷)-语文(全解全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新高考卷)-语文(全解全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新高考卷)-语文(全解全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新高考卷)-语文(全解全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新高考卷)-语文(全解全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新高考卷)-语文(全解全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 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 01【新高考卷】语文全解全析12367101112151819ABDCABDBADA1.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开始运用诗意手法”错误,此意于文无据,材料一第一段只是说唐传奇使用诗意笔法,但无法看出是“开始运用”; “推动创作走向了自觉与成熟”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我国古代小说到了唐传奇,创作才真正进入自觉与成熟”,是说创作进入“自觉与成熟”, 并非唐传奇“推动创作”。故选 A。2.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描写了真实的历史事件”错误,柳毅传写的是神话故事。C“所以”错误,因果关系不成立,材料中说的是“同

2、样体现出含蓄蕴籍的艺术追求,不论是小说中人物的痴情,还是创作主体的情思,都不是直露式的宽泄,而是充分体现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二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人物情感”范围扩大,材料中是“人物的痴情”。D“若换成其他方式进行景物描写,则无法取得理想效果”错误,材料二最后只是说“以诗写眼前所见之景物,这在客观上 增强了唐传奇的艺术表现力”,只能说明诗歌渲染氛围达到的效果,但无法说明其他方式进行景物描写旧无 法取得理想效果。过于绝对。故选 B。3.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层层递进”错误,原文主体部分是并列 结构,形象、叙事、抒情是并列关系。故选 D。4. 材料一所

3、说的“诗笔”侧重指与诗歌创作相通的艺术手段和艺术追求,如虚实相生的手法、叙事的节奏与韵律、含蓄蕴藉的特色等;材料二所说的“诗笔”,侧重指诗歌在小说叙事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如推动 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气氛、抒发情感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材料一是总分总结构,由第一段“特别是诗意笔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化风格,使作品洋溢着诗的审美意蕴”和最后一段“总之,诗笔的运用, 使唐传奇呈现出明显的诗化特征,而这一点是传奇小说最为独特的审美特征之一”可知,材料一主要是说“诗笔”手法在唐传奇中的运用;结合分说的三个部分来看,“虚实相生是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

4、,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古代诗歌长于抒情,但不排斥叙事,它在叙事上讲究取舍剪裁,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策略。这样的诗笔体现在唐传奇的写作中,形成了中国古代小说独特的叙事节奏与韵律”“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同样体现出含蓄蕴籍的艺术追求,不论是小说中人物的痴情,还是创作主体的情思,都不是直露式的宽泄,而是充分体现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籍之第 1页(共 10页)美”,可见,材料一主要是说唐传奇中所运用的和诗歌创作相通的手法。材料二只有一段文字,材料先提出 观点,然后列举例子进行证明。由一开始的观点“唐传奇中的所谓诗笔叙事,是指以诗歌穿插于小说叙事过程中,

5、或对叙事活动进行干预,或成为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或进行环境氛围的渲染、情感的抒发等, 具有很大的叙事作用。在很多传奇作品中,诗歌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可知,材料二中的“诗笔” 是说诗歌在小说叙事过程中的具体作用。5. 采用虚实相生之法,写女子之美仅用“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八字进行正面描写,然后从虚处着笔,通 过崔护的“眷盼”“径往寻之”等来侧面烘托,让读者感到女子美貌如在目前。重视情境的营造,如崔护“复往寻之”,其痴情自见;老父哭诉“君杀吾女”“常恍惚若有所失”“遂绝食数日 而死”,女子虽未出场,但其痴情可见。体现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举手投足间喑含深情。如“彼此目注”“送至门”“眷盼”等

6、动作、神态,体现了二 人的一见钟情,人物情感的表达含蓄蕴藉。小说中引用崔护的诗歌,既表现崔护的心理,又推动情节发展,于叙事作用甚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题干可知,可以先结合两则材料,分析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然后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分析。材料一提到唐传奇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诗笔”运用“虚实相生是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这段材料在塑造女子形象的时候也使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如对女子进行直接描写的语言“妖姿媚态,绰有余妍”,正面展现其美,这是实,如通过崔护的表现进行侧面烘托,崔护

7、离开之时是“眷盼而归”,到下一年清明之时又“径往寻之”,可见女子之貌美,这是虚。材料一提到唐传奇通过 “诗笔”进行情境营造,“具体说来,一是注重情境的营造,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文段中写崔护第二年前去没有看到女子,留下诗作离开之后又“后数日复往寻之”,可见崔护之痴情;女子父亲向崔护哭诉“君杀吾女”, 向崔护讲述女子“常恍惚若有所失”“遂绝食数日而死”,可见女子的痴情。材料一提到唐传奇使用含蓄情感的 “诗笔”表达,“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同样体现出含蓄蕴藉的艺术追求,不论是小说中人物的痴情,还是创作主体的情思,都不是直露式的宽泄,而是充分体现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文段中崔护和女子之间的情感大

8、多通过动作、神态体现出来,如二人初见之时,“彼此目注”,崔护离开,女子“送至门”,崔护归去之时是“眷盼而归”,这些动作神态可以看出二人是一见钟情,情感表达含蓄。材料二提到“唐传奇中的所谓诗笔叙事,是指以诗歌穿插于小说叙事过程中,或对叙事活动进行干预,或成为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 或进行环境氛围的渲染、情感的抒发等,具有很大的叙事作用。在很多传奇作品中,诗歌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这是说引用诗歌在表现人物心理以及推动情节方面的作用,文段中崔护留在门上的诗歌既能体现出崔护再寻女子而未见的失落,又带出了下文女子看到诗歌而绝食而亡的情节。6.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C.“含有

9、对嫂嫂行为的不理解”说法有误,前文有 说“嫂嫂特地从下谷来的用意,弟弟这时候才恍然大悟”,所以应该不存在“对于嫂嫂行为的不理解”。弟弟这时转述嫂嫂的话,是跟之前嫂嫂说阿吉要抽纸烟是一样的意图,就是想向哥哥借钱,说其他方案已被否决, 暗示只有向哥哥借钱这一个方法了。故选 C7.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一波三折”说法错误,本文情节并不曲折, 主要围绕解决阿吉的生活费展开。故选 A。8. 冰冷的墙壁是阿吉寂寞人生的象征;也是一家人各自面临的生活困境的象征;也寓指家人之间的心理和 情感隔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意蕴的能力。由“对着冰冷的墙壁,寂寞地卧着病躯;给

10、吃的就吃,不给吃的就不吃;这就是阿吉的生涯”可知冰冷的墙壁是阿吉寂寞人生的象征。由“这种事呀,一个月两个月算不了什么,长年累月,可就有困窘的时候了”可知墙壁也是一家人各自面临的生活困境的象征,阿吉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嫂嫂一家也需要人接济,弟弟生活窘迫,但也要承担弟弟的生活费。“算了吧!让我和阿吉住在一块儿,那我死也不干”,当弟弟提议出钱由嫂嫂来照顾阿吉,嫂嫂不同意,“我以为你满应付得了呢, 下谷那边的费用我也没给送去。哈哈哈哈哈!都困难到一块儿去啦”,弟弟向哥哥借钱时,哥哥一次次进行语言上的抵挡,“受照顾的人还说这种话”,哥哥指责嫂嫂,“当弟弟从钱包里拿出十圆交给她的时候,却反而觉得受到

11、了阿吉的嘲笑:虽然兄弟很多,却都不够意思啊”,弟弟尽力帮助阿吉,却又觉得阿吉不领情, 可知墙壁也寓指家人之间的心理和情感隔阂。9. 嫂嫂不愿意照顾阿吉,因为阿吉是个“很拖累人的病人”,她与阿吉之间缺少血缘亲情; 哥哥埋怨、指责阿吉,因为他从自身立场和想法出发,认为阿吉受人照顾,不该再麻烦人; 弟弟尽自己的努力照顾阿吉,因为他顾念兄弟之情,觉得阿吉可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无论怎么说,阿吉终究是个很拖累人的病人呀,物价又一个 劲儿地上涨”“算了吧!让我和阿吉住在一块儿,那我死也不干”,当弟弟提议出钱由嫂嫂来照顾阿吉,嫂嫂不同意,因为阿吉是个“很拖累人的病人”,她与阿吉之间缺

12、少血缘亲情;“阿吉这家伙真是个使人操心的人呀”“唉,话又说回来了,第一,他的思想方法就是错误的。既然是个窝囊废,就应该像个窝囊废的样儿,老 老实实地听从大家的安排。残废到那样,还动不动要责难别人”,哥哥埋怨、指责阿吉,因为他从自身立场 和想法出发,认为阿吉受人照顾,不该再麻烦人;“说起来阿吉也真够可怜的了”“而且一想到世上还有阿吉那样的人,弟弟不由得为自己的奔波忙碌而感到可笑起来。但是,又觉得只要是阿吉活一天,就不能不养活一天”,弟弟尽自己的努力照顾阿吉,因为他顾念兄弟之情,觉得阿吉可怜。10.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先前奉诏担任定州路副都部署,望都之战从辰时到酉时,

13、营帐没有准备好,物资粮食也还没有到,士兵没有解下盔甲,战马没有饲料,就这样两天,加上士兵缺水,冒死争相取水。“臣”是主语,“充”是谓语,“都部署”为官职名,做宾语,主谓宾结构齐全,所以 “都部署”后面断开,排除选项 AC。“军不解甲”与“马不刍秣”为对称结构,所以应在“马不刍秣”后断开,排除选项 D。故选 B。11.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朕,与寡人、孤、不谷在先秦时均被用做君主或诸侯的自称,但只有朕被一直沿用”错误,“朕”在先秦时并非君主或诸侯的自称,“孤”在后世仍被使用。 故选 D。12.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发现敌人

14、有议和的想法,就趁机提出议和的建议”错误。由原文“闰九月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战败,为敌所获,敌即授以官,稍亲信之,继忠乘间言和好之利。时敌人颇有厌兵意,虽大举深入,然亦纳继忠说,于是遣小校李兴等四人持信箭,以继忠书诣莫州部署石普,且致密奏一封,愿速达阙下”可知,景德元年闰九月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战败,被敌人俘虏,敌人立刻授予他官职,逐渐地亲近信任他,王继忠趁机进言和好的益处。当时的敌人也很有厌 战的意思,虽然大举深入(宋境),但是也采纳了王继忠的建议,于是派遣小校李兴等四人拿着信物、令箭, 带着王继忠的书信拜访莫州部署石普,并且送上写给皇帝一封密奏,希望能够迅速送达给皇帝。由此可知, 是敌人立

15、刻授予他官职,逐渐地亲近信任他,王继忠趁机进言和好的益处,并不是“发现敌人有议和的想法”。 故选 B。13(1)北朝(契丹)因为我早年在宫里做事,曾经承担边防事务,(就)给与我特别的恩宠,(让我)位列于大臣之中。(2)现在(契丹)在军队多次受挫后,又对自己退兵感到耻辱,所以通过王继忠来请求(议和),料想不是假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赋分点:(1) “以”,因为;“荷”,承担;“被以殊宠”,给与我特别的恩宠。(2) “兵锋”,军队;“耻”,意动用法,对感到耻辱;“因”,通过;“谅”,估计,料想。14. 虽心存疑虑但愿意和谈。前者是因为他认为契丹人本性粗野彪悍,不会轻易顺服。后者是因为他想要 安定百姓,不想穷兵黩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由原文“谓辅臣曰:朕念往昔全盛之时,亦以和好 为利。朕初即位,吕端等建议,欲因太宗上仙,命使告讣; 次则何承矩谓因转战之后, 达意边臣。朕以为诚未交通,不可强致。念非怀之以至德,威之以大兵,则犷悍之性,岂 能柔服? 此奏虽至,恐未可信也”可知,皇帝对辅臣说:“我回想过去全盛的时候,也认为和好是最为有利的。我刚刚即位的时候,吕端等人建议,想要通过太宗去世的机会,让使者报丧;其次何承矩说通过在不同地方作战后,把(和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