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的地质成因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7904189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峨眉山的地质成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峨眉山的地质成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峨眉山的地质成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峨眉山的地质成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峨眉山的地质成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峨眉山的地质成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峨眉山的地质成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峨眉山的地质成因峨眉山雄镇于成都平原西南隅,具体位置2926 1326e。山林拔地而起,峰峦重叠,高插入云。千百年来,就以它雄、秀、险、奇的风姿著称于世。山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地貌景观及典型的地质特征.一.地质部分(一) 地层峨眉山区地层出露较全,在全世界出露的13个系的地层中,除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外,其余10个系均有出露。总厚度达740。32米。其中,震旦系上统三叠系中统主要为海相沉积;三叠系上统为海陆过渡相;侏罗系一-下第三系为河湖相;上第三系-第四系为冲积层、洪积层及冰川沉积。前震旦系峨眉山岗岩、埋藏在峨眉山背斜核部,由于断层的抬升和流水的切割才零星出露地表,主要分布在张沟两侧谷坡

2、上及黑龙江、白龙江深谷中。岩性特征:灰白色、浅灰色及肉红色,中至细粒结构(一线天一带)和中粗粒似班状结构(张沟)。岩体出露部位为边缘相和过渡相。震旦系峨眉山缺失下统及上统下部列古六组.上统观音岩组直接不整合于晋宁期峨眉山花岗岩岩体之上。峨眉山花岗岩出露于石笋沟、洪椿坪、牛心寺、张沟等地,构成峨眉山背斜核部,其岩体剥蚀较浅,仅出露了边缘相和过渡相.(1)喇叭岩组(zbl)下部浅灰色砂岩夹薄层不纯白云岩,底部有一层含细砾石英岩(不稳定),上部为灰至深灰色薄至中层泥至白云岩,顶部夹黑色碳质页岩,厚47。5米。()洪椿坪(zb) 为浅灰色薄层微晶白岩,局部夹硅质条带,含丰富的藻类化石,与下伏喇叭岗组及

3、上伏麦地坪组呈整合接触。寒武系发育完整,与震旦系连续沉积,为中国有代表性的著名剖面之一。分布与震旦系大体一致,并展布于遇仙寺、九岗子、洗象池一带,构成峨眉山背斜两翼。其东翼受构造影响,地层残缺。与下伏震旦系整合接触,分下、中、中上统。(1)麦地坪组( 1) 为浅灰至深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白云岩,中夹有硅质岩,硅质条带及磷块岩,是本区最主要的含磷矿层位.(2)九老洞组(1)底部为一层黑色、灰色炭质页岩及粉砂岩,其上为灰、深灰、黄灰色等薄至中厚层泥质粉砂岩,顶部为灰色页岩。该层页岩中含三叶虫化石.与下伏麦地坪组为平行不整合.()遇仙寺组( 1y) 下部为灰色中层石英砂岩夹紫红色泥岩、灰绿色粉砂岩及白云

4、岩.上部为灰色薄层至厚层泥质白云岩、鲕状白云岩及白云岩。含三叶虫化石(古油节虫、莱得利基虫)(4)大鼻山组(qd)杂色(浅灰、紫红、黄、灰、灰绿)薄层泥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细砂岩之互层。下部泥砂质教重,中上部钙镁质较重其中夹有多层紫红色岩、与q2 其中的紫红色夹层想对照,称“上红层”.(5)洗象池组(2x)灰色中厚至厚层致密细晶白云岩,炭质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夹少量钙质砂岩,底部常见3米厚的浅灰石英砂岩,本层致密坚硬,常成绝壁,洗象池,仙峰寺一带的悬岩上部均由它构成。奥陶系分布于阎王坡、大乘寺等地,构成峨眉山背斜两翼.缺失下统上部以及中、上统。其下统分两组,即罗汉坡组和大乘寺组。与下伏寒武系整合

5、接触。其岩性为石英砂岩、泥岩、页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粉砂岩等。含丰富的三叶虫化石。(1) 罗汉坡组(o2l)厚159米底部为浅灰上午页岩及石英砂岩,夹多层竹叶状灰岩;下部为浅灰、橘红、紫薄至厚层白云岩夹浅灰色石英砂岩;上部为黄绿色、深灰色薄层至中厚层白云质砂岩及结晶灰岩,发与波浪及交错层等构造。(2)大乘寺组(od)厚148米以黄绿色及灰绿页岩为主、夹薄层砂岩,整合于o1l上。二叠系主要分布于新开寺、清音阁、两河口、挖断山、雷洞坪、金顶等地.与下伏奥陶系呈假整合接触,分上、下两个统。()梁山组(1l)厚-1米灰色,黄绿色及黑色砂质页岩夹灰质页岩及赤铁矿、菱铁矿组.(2)栖霞组(pq)厚82米灰

6、色、深灰色中至厚层灰岩,白云岩灰岩及白云岩、易碎,富含方解石脉及沥青质.()矛口组(p)厚米 深灰色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下部夹浅灰色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纹层。()峨眉山玄武岩(2)厚22米 本区玄武岩底部常有一层灰色薄层粉砂岩,夹炭质页或透镜状煤层及灰色铝土质泥岩。茅口灰岩的预面呈凹凸不平,具黄褐色色调,代表经过一个时期风化剥蚀作用。其上的煤系地层代表海岸沼泽,故二迭系上下统间为一平行不整合面。本区玄武岩主要为黄绿色斑状玄武岩,暗灰绿色微晶玄武岩及杏仁状玄武岩三种,一般可见由斑状-微晶(柱状节理发育)-杏仁状的喷出顺序,均属大陆喷发性质。(5)沙湾组(p2s)厚9米 主要为暗紫色铁质凝灰岩、页岩

7、、粘土岩、粉砂岩与黄绿色、灰绿色岩屑砂岩铁质粘土岩互层含菱铁矿结核。三叠系分布于龙门洞峡谷、张沟、净水等地,构成牛背山背斜两翼.其沉积构造、层面构造非常典型发育。与下伏二叠系整合接触,分下、中、上三个统.下统主要为一套红色陆相碎屑岩潮坪碳酸盐岩。即含砾砂岩、岩屑砂岩、粉砂岩以及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灰岩等。(1)飞(1)(f)厚98米 紫红色薄至中厚层细粒岩屑砂岩,夹粉砂岩,粉沙质泥岩及中粗粒砂岩,含钙质结合,具大型斜层理,泥裂等,属河流及三角洲沉积.()铜街子组(tt)厚14米 下部:紫色薄层细粒钙质岩屑砂岩与浅灰色灰岩(碎屑灰岩、鲕状灰岩等)互层,在露头上紫色白色相间,十分醒目,极易辨认。岩

8、层中波痕、斜层理、虫迹、泥裂等曾面构造发育,属滨海至浅海相。上部:紫色厚层白云岩,含玛瑙砾粗砂岩及薄层细-粉砂岩,属海滨沉积。(3)嘉陵江组(t1j)厚169米 下部:黄灰色薄层泥质灰岩;中部:灰至浅灰色薄层灰岩及中厚层灰质白云岩互层,部分为紫色。上部:浅灰色中厚层灰质白云岩及浅紫色膏溶角砾岩。属滨海相沉积.(4)雷口坡组(2l)厚426米本组地层主要发育于峨眉山东麓。由于岩石坚硬,通常形成峡谷地貌。如龙门峡、庙儿岗峡、张沟口峡等。下部为灰至深灰色薄层钙质页岩及白云质泥灰岩,本层底部常有一层水云母粘土岩(绿豆岩)。中部为浅灰色,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石灰岩及白云岩,夹有瘤状石灰岩及角砾状灰岩.上部为

9、灰至深灰色中厚层至薄层状白云岩。顶部为深灰色膏溶角砾岩(约2040米厚)属浅海至滨海沉积。(5)须家河组(t3x)厚5050米 主要分布在峨眉山北侧(川主)和东南侧(高桥-龙池)。在东麓高桥至龙门洞之间,由于峨眉山大断层和报国寺断层的破坏而大多缺失.底部为灰黑色页岩,薄层粉砂岩,夹多层深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有人将此曾单独命名为“垮洪洞组”)。向上,须家河只要是一套砂岩与含煤系的页岩互层,大致可分为五套,1、3、为砂岩含煤地层;2、为青灰色块状岩屑砂岩夹页岩,其中发育有大型板状层理。侏罗系主要分布于峨眉山东北部,与下伏三叠系呈假整合接触,分下、中、上三个统。下统只有一组,即珍珠冲组,岩性主要为一

10、套岩屑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中下统为一组,即自流井组,其岩性主要为粉砂质钙质泥岩、岩屑砂岩等。中统分两组,即下沙溪庙组和上沙溪庙组。其岩性为一套碎屑岩建造,即长石石英砂岩、泥岩、粉砂岩等.上统分两组,即遂宁组和蓬莱镇组。其岩性为粉砂岩、泥岩等。(1)白田坝组(b)厚3475米 灰褐色粘土岩和页岩,夹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局部含煤线。(2)自流井组(jz)厚224422米 灰白色、浅灰色、灰绿色石英砂岩,岩屑石英岩和紫红色、紫灰色砂质泥岩互层,底部夹有中至薄层状粉砂、细粒石英砂岩.(3)沙溪庙组(j2s) 厚50090米 灰绿色岩屑砂岩和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互层,中部夹一层厚13米的黑灰色、黄绿色页岩。

11、其内含叶枝介化石.砂岩中可见大型斜层理、波痕、干裂等.(4)遂宁组)jsn)厚20335米 棕红色、砖红色泥岩及粉砂质泥岩,中上部局部产透镜状石膏薄层。(5)蓬莱镇组(3p厚0878米 底部为灰绿色中厚层,透镜状泥至、钙质粉砂-细砂岩,全组岩性主要为棕红、砖红色色岩,粉砂质泥岩。白垩系分布与侏罗系基本一致,即主要分布于峨眉山东北部,构成北东向宽缓的背向斜翼部,缺失下统.其上统分两个组,即夹关组和灌口组。其岩性为砂岩、粉砂岩、夹少量泥岩,局部夹膏盐晶洞等。与下伏侏罗系呈假整合接触.()夹关组(1j) 厚400米 砖红、大红色铁质厚层块状砂岩为主,发育波痕、泥裂构造,具泥质同生砾岩。底部砂岩含石英

12、砾石。(2)灌口组(1j)厚60米 底部以砖红色泥岩与夹关界分界。下部为棕红色泥岩、页岩、粉砂岩、砂岩,夹杂色页岩、泥灰岩,下部为棕红色泥岩、页岩夹浅灰色泥灰岩及褐色页岩。本组岩层中发育有波痕、泥裂、虫迹等构造,并夹石膏薄层。第三系分布零星,集中点为新桥一带。其岩性主要以半胶结砾岩、砂岩为主,局部夹泥岩,与下伏白垩系整合接触。第四系主要分布于峨眉河河床,蕨坪坝及山麓边缘地带.岩性表现为松散泥砾层,粘土层和壤土层。砾石层中见冰川沉积物、冲积物等。主要分布于现代河床及阶地上,部分分布于山麓及山坡.主要成因类型有:冲积物(q)、洪积物(p1)、坡积物(qq1)、残积物(e1)等。(二) 构造峨眉山地

13、跨上扬子台褶带的峨眉山断拱和四川台拗的川西台陷,是一座断块山.其构造较复杂。现将最主要的构造简述如下:1.褶皱(1)峨眉山背斜 位于张沟洪椿坪一带,轴向南北,长约7公里.北端被观心庵断层和万年寺断层斜切而不能北延;南端被峨眉山断层斜切而不能南延。其核部宽缓,出露最老岩层为峨眉山花岗岩。两翼不对称,西翼展布约18公里,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倾角112度;东翼展布约公里,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下第三系,倾角650度,新开寺以东的地层多已倒转.为一轴向西倾的斜歪背斜。(2)桂花场向斜(又名万年寺向斜) 位于纯阳殿-桂花场一带.轴向北西,长约30公里,整体向北西倾伏呈箕状。被响水洞断层、灰厂沟

14、断层错为两段:南东段由纯阳殿至桂花场,核部狭窄,其地层最新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两翼地层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北东翼倾角由520度迅速变陡,南西翼受断层影响常发生倒转,在纯阳殿附近向斜仰起并收敛消失;北西段由红岩脚至黄湾,核部宽缓,两翼倾角度。向斜迅速撒开,逐渐过渡为单斜.(3)牛背山背斜(又名挖断山背斜)位于龙门洞雷岩一带,轴向北西,长约1公里。核部出露最老地层为下二叠统茅口组。两翼分别出露峨眉山玄武岩组侏罗系。其北段黑水岗至雷岩,两翼较对称,倾角1550度;中段和南段,受牛背山断层和伏虎寺断层的影响,两翼不对称,南西翼倾角3560度,北东翼倾角607度。靠近背斜核部倾角变

15、陡,并逐步发生倒转。2 断层本区断层属压性逆断层。主要有:(1)峨眉山断层 分布于峨眉山南东侧.在本区域范围内,由西南杨村铺附近,北东经张山,至峨眉山市中区。区内长约40多公里,走向北东,倾向北西,断面波状。倾角470度。北西盘逆冲于南东盘之上。北西盘往往发育拖拽褶皱和派生断层,南东盘地层局部倒转,并伴生一系列小褶皱和小断层。该断层最大断距部位在其核部,断距达350余米,即北西盘峨眉山花岗岩逆冲于南东盘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之上。而北东段,也就是位于峨眉断陷盆地北西边缘,大部分被第四系掩盖,呈断续出露。如:凉水井、四零医院等地.其表现为北西盘上白垩统灌口组逆冲于南东盘上第三系之上,并使之倒转。() 观心庵断层南东起于新开寺,经纯阳殿、观心坡,往北西延至喻田子,走向北西,长约5公里.断面南西倾,倾角75度。南西盘相对上升,表现为逆断层。该断层被北东向和东西向断层切为数段。南段新开寺至大峨寺,发育于峨眉山背斜东翼。因南西盘逆冲,致使北东盘地层发生倒转。中段牛心寺至唐山,发育于桂花场向斜南西翼,并斜切峨眉山背斜。南西盘上升形成息心所拖拽背斜,北东盘地层倒转,断距100余米。北段麻子坝至喻田子,主要断于三叠系中,南西盘上升,发展为拖拽小褶皱。(3) 万年寺断层 南东起于丁沟,北西延至神卦山.走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