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复习纲要(精品)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7903838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纲要(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纲要(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纲要(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纲要(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纲要(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寄生虫学复习纲要(精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寄生虫学复习纲要医学蠕虫 线虫虫名:蛔虫形态特征:成虫:似蚯蚓、粉红色/灰白色、雌雄、有侧线、三个唇瓣、(雄)一对交合刺。受精虫卵未受精虫卵大小60*45 um90*40 um形状宽椭圆形长椭圆形颜色棕黄色棕黄色卵壳厚、外披凹凸不平蛋白膜卵壳及蛋白膜薄、无蛔甙层内容含一圆形卵细胞、壳内有新月形间隙含大小不一的折光性卵黄颗粒感染阶段及途径:感染性虫卵 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水,经手口途径感染移行阶段和途径:整个发育阶段 口、小肠、门静脉、肝、右心、肺、气管、食管、胃、小肠。寄居阶段、部位、寿命:整个发育阶段、成虫寄生于小肠、寿命约一年。致病阶段:成虫和幼虫;机理和临床症状:幼虫:移行造成机械损伤蛔

2、虫性肺炎;变态反应;异位损害;成虫:(1)消化道症状:损伤肠粘膜,间歇性脐周腹痛、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2)营养不良:掠夺宿主营养,造成发育不良。(3)变态反应: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结膜炎、头痛、磨牙。(4)其他:胆道蛔虫症是最常见的合并症、蛔虫性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肠穿孔是最严重的合并症。离体阶段和途径:虫卵随粪便排出诊断阶段方法:(1)虫卵检查: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沉淀法、饱和盐水漂浮法(2)成虫检查:痰中查蛔虫幼虫,用于肺蛔虫症或幼虫引起的过敏性肺炎,若为雄虫单性感染,且粪便中查不虫卵,则可用实验性驱虫法,若驱出蛔虫,便能诊断、。流行防治:分布世界性、流行地方性;宣传

3、教育、粪便管理、阿苯达唑。感染多在春夏季,驱虫一般在秋冬季。虫名:钩虫(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形态特征:成虫:约1cm,肉红色/灰白色、雌雄、有一口囊,三种腺体:一对头腺分泌抗凝素;3个咽腺分泌乙酰胆碱酶、胶原酶;一对排泄腺分泌蛋白酶。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大小十二指肠钩虫大于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大于美洲钩虫形态C形S形口囊2对钩齿一对半月形板齿交合伞略圆略扁背幅肋二三分支二二分支交合刺两刺长鬃状,末端分开一刺末端形成钩,长包套在另一刺凹槽内尾刺有无虫卵:光镜下不易分辨两种虫卵,椭圆形卵壳薄、无色透明、有明显透明间隙,含4个细胞。钩虫幼虫(杆状蚴和丝状蚴):杆状蚴自生生活、丝状蚴具有感染性向温

4、性、向湿性、向上性。感染阶段和方式:丝状蚴 主要经皮肤感染,十二指肠钩虫也可经口感染移行阶段和途径: 丝状蚴到成虫 皮肤(或口腔伤口)、血循环、右心、肺、气管、咽。小肠 或口腔、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钩虫可以迁延移行。寄居阶段、部位、寿命:成虫寄居于小肠,十二指肠钩虫约7年,美洲钩虫约1315年。致病阶段、机理、临床表现:1.幼虫(丝状蚴):(1)钩蚴性皮炎着土痒、粪毒、粪疙瘩,型变态反应,钩虫分泌透明质酸是主要致病因素,皮肤烧灼、奇痒、针刺感,继而出现出血性斑点或小丘疹。美洲钩虫所致皮炎较十二指肠钩虫严重。(2)呼吸系统症状钩蚴性肺炎。2.成虫(1)消化道病变及症状:肠粘膜出现散在出血点及

5、小溃疡或大块出血性瘀斑;(2)贫血主要危害,其最突出的表现是缺铁性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3)异嗜症(4)婴幼儿钩虫病:急性便血性腹泻、柏油样便、黑便或血水便,预后较差。(5)其他: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离体阶段和方式:虫卵经粪便排出诊断阶段、方法、注意事项:粪便查虫卵或孵出钩蚴(1)直接涂片,检出率低(2)饱和盐水漂浮法,最常用(3)钩蚴培养法,需36天(4)改良加藤法,检出率较直接涂片法高(5)痰中查钩蚴流行防治:世界性分布,热带、亚热带较普遍,我国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钩虫病患者和带虫者是唯一的传染源。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对钩蚴性皮炎患者首选噻苯达唑,感染后24小时内用

6、热透法杀死皮下移行幼虫。虫名:鞭毛虫(毛首鞭形线虫)形态特征:成虫:似马鞭、雌雄(1根交合刺),生殖系统均为单管型 虫卵:50*22um,呈纺锤形、腰鼓状,黄褐色,卵壳较厚,两端各有一透明盖塞,内有一个卵细胞感染阶段和途径:感染期虫卵,经肛手口传播移行阶段和途径:口腔(虫卵)、食道、小肠(孵出幼虫)、盲肠(成虫)寄居阶段、部位、寿命:成虫寄生于盲肠,约35年,人是唯一终宿主致病阶段、机理和临床表现:侵入肠壁、粘膜下层甚至肌层,以血液和组织液为食,机械损伤、分泌物导致慢性炎症,少数形成肉芽肿;轻度感染无明显症状,重度可有食欲不振、腹痛腹泻贫血等,腹泻还可导致直肠脱垂。离体阶段和方式:虫卵,在外发

7、育为感染性虫卵,随粪便排出诊断阶段、方法、注意事项:检获粪便中虫卵直接涂片法、沉淀集卵法、改良加藤法、饱和盐水浮聚法、定量透明法,虫卵小,需反复检查,提高检出率。流行防治:热带、温带,多与蛔虫同在,感染率低于蛔虫,其卵抗低温、干燥不及蛔虫;注意卫生、管理水源粪便;阿苯达唑、甲苯达唑,驱虫效果不及蛔虫。虫名:蛲虫(蠕形住肠线虫)形态特征:成虫:细小、乳白色有头翼和咽管球,雌(生殖系统双管型)雄(一根交合刺,单管型) 虫卵:55*25um,不规则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较厚,含一条幼虫感染阶段和途径:虫卵经肛手口途径感染人,也可通过接触含虫卵的物品间接感染或吸入漂浮于空气中的虫卵而感染。移行阶段和途

8、径:口、食管、小肠、回盲部寄居阶段、部位、寿命:成虫寄生于回盲部寿命约为24周致病阶段、机理和临床表现:蛲虫病雌虫产卵活动引起肛门、会阴部皮肤瘙痒及患者搔抓引起的继发感染;异位寄生常见有雌虫侵入阴道引起阴道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还可引起肉芽肿病变。离体阶段和方式: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诊断阶段、方式、注意事项:1.肛周查虫卵透明胶纸发法和棉签拭子法,宜在清晨解便前进行检查;2.当患者入睡13小时,可查看肛周有无成虫进行诊断。流行防治:世界性分布,城市农村,儿童成人,集体机构散居儿童,人和带虫者为唯一的传染源,由于其生活史简单、虫卵发育速度快、传播快、极易形成相互感染和自身反复感染、逆行感染,

9、因此易防难治。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治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虫名:旋毛虫(旋毛虫形线虫)形态特征:成虫:微小,细丝状,乳白色,雌雄(无交合刺)生殖系统都为单管形 幼虫:含血红蛋白呈橙红色,成熟幼虫卷曲于横纹肌内的梭形囊包中感染阶段和途径:食入含有活幼虫囊包的肉类或肉制品而感染移行阶段和途径:口(活幼虫囊包)、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粘膜、肠腔(发育为成虫并产幼虫)、淋巴管或小静脉(幼虫)、横纹肌寄居阶段、部位和寿命:成虫寄生于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场上段)一般12个月,幼虫寄生于横纹肌,最长可存活39年。离体阶段和方式:生活史过程必须更换宿主才能使虫种绵延,不排出体外。致病阶段、机理和临床表现:(主要

10、致病阶段是幼虫) 1.侵入期(肠道期):成虫以肠绒毛为食,加上机械刺激、排泄物刺激引起十二指肠及空肠广泛炎症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但症状较轻。2.幼虫移行期(肠外期、肌肉期、急性期):机械损伤、代谢物引起全身中毒及过敏反应,导致全身血管炎和肌炎,典型症状:发热、眼睑和面部水肿、过敏性皮疹、肌肉疼痛、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全身性肌痛为最突出症状;心肌炎并发心衰是本病主要死亡原因。3.囊包形成期:全身炎症减轻但肌痛维持,重者可因并发心肌炎、肺炎、脑炎而死亡。诊断阶段、方式、注意事项:从患者肌肉组织查出旋毛虫幼虫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流行防治:旋毛虫病呈世界分布,是一种动物源性疾病,也是一种重要的

11、人兽共患疾病。猪是人体旋毛虫病的主要传染源。阿苯达唑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虫名:广州管圆线虫形态特征:成虫:线状,体表具有微细环状横纹,缺口囊,雌雄,雄虫交合伞对称,交合刺两根雌虫子宫双管型白色,有红白相间的螺旋纹。 虫卵:长椭圆形,卵壳薄而透明,内含一卵细胞。感染阶段和途径:主要经口感染,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感染性幼虫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或生食被幼虫感染的蔬菜瓜果、生水而感染。但人是该虫的非正常宿主。移行阶段和途径:鼠的肺动脉(成虫并产卵)、肺毛细血管(一期幼虫)、肺泡、呼吸道、咽、消化道、排出、中间宿主(螺或蛞蝓,2期,3期幼虫即感染性幼虫)寄居阶段、部位、和寿命:成虫寄生于鼠类的肺动脉中。

12、致病阶段、机理和临床表现:幼虫侵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以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为特征,突出症状急性剧烈头痛或脑膜脑炎表现,其次为颈项强直、可伴发热、感觉异常、视觉损害。诊断阶段、方式和注意事项:有吞食或接触含该虫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史;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脑积液压力升高、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数超过10%(多为20%70%)免疫学检查(ELISA 或IFAT)血清或脑脊液特异性抗体或抗原阳性;从脑积液查出幼虫或发育期雌性成虫或雄性成虫可确诊,但病原学检查检出率不高。流行防治:不生食或半生食螺类、生菜、生水,用甲苯达唑杀鼠体内成虫,用阿苯达唑治疗本病。

13、绦虫虫名:猪肉绦虫(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白虫、寸白虫)形态特征:成虫:带状,乳白/白色,背负扁平,虫体由头节和链体组成,头节圆球状,有顶突、4个吸盘和2圈小钩,雌雄同体,卵巢分3叶,子宫分支13支幼虫(猪囊尾蚴、囊虫):卵圆形,黄豆大小,乳白色半透明,囊内充满囊液,内有一向内翻卷的白色头节。虫卵:圆球形,棕黄色,d=3142um,最外层是无色透明的卵壳,薄而易脱落,其次是胚膜,较厚,有放射状条纹,内含六钩蚴。感染阶段和途径:误食虫卵,活的囊尾蚴(自体内感染、逆行感染、内在自身感染;自体外感染、外在自身感染;异体感染、外来感染;)移行阶段和途径:虫卵:口腔、小肠(经消化液作用,六钩蚴孵出,钻入

14、肠壁)、血管或淋巴管、全身各组织器官(约10w发育为囊尾蚴,寄生于肌肉) 活的囊尾蚴:口腔、小肠(在碱性消化液胆汁的作用下头节翻出,附于肠壁,23月发育为成虫。寄居阶段、部位、和寿命:成虫寄生于小肠上段,可活1020年;囊尾蚴寄生于运动较多的肌肉,可存活数年。致病阶段、机理和临床表现:1.成虫致病猪带绦虫病:夺取营养;机械刺激;毒素作用,可引起肠功能紊乱腹痛腹泻、消化不良消瘦等偶可致肠穿孔、肠梗阻、腹膜炎;2.猪囊尾蚴致病囊虫病(危害成虫):炎症;过敏;占位,可导致皮下及肌肉囊虫病(最常见):寄生于皮下时呈结节状、圆/椭圆,硬如软骨、能稍移动、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多分批出现,可自行消失、

15、以头部和躯干部多见,寄生于肌肉时,引起局部肌肉酸痛,也可不症状;脑囊虫病(危害最严重):三大主要症状:癫痫发作、颅压增高、精神症状,以癫痫发作最为常见,脑脊液白细胞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眼囊虫病:以寄生于眼球深部玻璃体及视网膜下最常见。诊断阶段、方式和注意事项:1.猪带绦虫病诊断:询问食肉方式、有无生食或半生食米猪肉及有无排节片史,肛门拭子法是带绦虫卵的首选方法,棉拭子法、透明胶带法等2.囊虫病的诊断:皮下及肌肉囊虫病:组织活检;脑囊虫病:脑脊液或血清学检查、CT或MRI;眼囊虫病:眼底镜检查。3.免疫学检查流行防治:与食肉方式、食物污染有关,治疗绦虫病患者和带虫者常用药物有吡喹酮、灭绦灵、槟榔和南瓜子等;治疗囊虫病吡喹酮和阿苯达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