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诗歌表达技巧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7902364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版诗歌表达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师版诗歌表达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师版诗歌表达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师版诗歌表达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师版诗歌表达技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版诗歌表达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版诗歌表达技巧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高考古诗鉴赏之表达技巧知识综述:概念解说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作品所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主要包括:1、表达方式2、表现手法3、结构技巧提冋方式(1)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来表现思想内容的?(3)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解答要领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兼而有之。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 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2、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谨记:表达效果

2、是为内容、结构服务的。1、为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 (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2、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3、为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表情作用来答题。表达技巧的种类: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 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 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

3、的作用。答题步骤(1) 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 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 析效果:此手法有效烘托出怎样的意境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知识梳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 说明”这一种)。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

4、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 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 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抒情方式 二、表现手法:A、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偶、设问、反问、借代、双关、夸张、互文、叠字附:双关一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思,谐音双

5、关;泪(烛泪、相思之泪) 语义双关。意义双关【例】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三春”表面指暮 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互文一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秦汉时的月与关。 互补互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意思是:迢迢皎皎牵牛星,迢迢皎皎河汉女。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上逢李龟年)意思是:(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贴黄花。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汉乐府木兰诗)三句

6、的意思是:开我东、西阁的门,坐我东、西阁里的床。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云鬓并贴上黄花。雄兔和 雌兔脚都扑朔,眼都迷离。不是开东门坐西床;不是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贴黄花只对镜而不当窗;也不 是兔子“脚扑朔者为雄,眼迷离者为 当句互文即上半句的词语与下半句的词语互相补充才是其原意。如: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凡指互文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同上)句中的“东西左右”凡指“四周”。“十三十六”凡指兰芝少年时期,并不具体指某年夸张一一“白

7、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白发因愁而长,长达三千,多么深重的愁思。 叠字一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形象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形象。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丰富联想,以创造意境。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抒情强烈。设问:提出问题,弓I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判断下列

8、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比喻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拟人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一一双关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一一借代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李白北风行)夸张”(杜甫绝句)对偶 ”(白居易琵琶行)一一互文(王维辋川积雨)叠字课堂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

9、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 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 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欢乐喜悦,超脱豁达的心境。2、真题再现:例2 (比拟)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1. 卷帘尽放春愁去” 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此句采用了比拟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2、对点演练:鹧鸪天(比拟)鹧鸪天预报金王寂秋后

10、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注亭皋:水边的平地。【鹧鸪天预报金王寂阅读答案】鹧鸪天预报金王寂阅读答案。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1)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题干主要是要结合诗歌分析其表达效果。写了什么,怎样 写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答,会更好。答案示例: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

11、阔;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B、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析】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问:最后两句采用的是 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 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牙璋” “凤阙”

12、 “铁骑” “龙城”采用的都是 的修辞方法。? 答案: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 民族心态;借代的修辞方法。景与情的关系可分为:? 即景抒情-先写景后抒情? 寓情于景-只写景,通过情感语言来抒情? 融情入景-通过特定意象来抒情情景交融-景语即情语,“杨柳岸,晓风残月”再如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借典抒情(用典?)、借古讽今、乐景哀情例:借景抒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

13、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 离别情意。绝句二首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 别具韵致。寓情于景杜甫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灾难中的春花感于时事,露水化眼泪;被战乱吓破胆 的春鸟,闻声而心惊。 这里明写 “花”与“鸟”,但是,一个 “感”、一个“恨”字,却道破了句句在表现 “人 即作者的情怀:此处的 “景语”,都是 “情语”。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

14、中, 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是一 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 物细无声。在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诗人的喜悦心情。触景生情王昌龄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忽见陌头柳色引起了少妇的联想与 感触蒲柳先衰,青春易逝,从而表明闺怨的主旨托物言志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 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 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 诗人 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见于咏物诗。? 蝉 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析】诗中三四句

15、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 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借典抒情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 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 暗用。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 到字少意丰的效果。理解用典, 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 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 (或是自比, 或是对比衬托) ,在此基础上, 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 例: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