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同步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900714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同步练习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同步练习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质教学资料 优质教学资料 优质教学资料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1“低碳生活”已成为热门话题。下列环境问题与CO2的排放有关的是()A酸雨 B白色污染C臭氧层破坏 D温室效应2确定某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不需要考虑的是()A反应所需药品和反应条件B实验装置C气体的验证D气体的用途3常温下,某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该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向上排空气法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4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用澄清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

2、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5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6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1)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_(填序号)。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B它们由相同元素组成C它们都有毒D它们都能溶于水(2)也有人认为,二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给出一条支持他的理由。_。(3)其实,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过程:_。7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简图,请回答:(1

3、)含碳单质的矿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植物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4)降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研究方向有两个: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_。能力提升 NENGLI TISHENG8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A用制取氧气B用制取二氧化碳C用制取氧气D用制取二氧化碳9“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A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B性质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

4、与碱反应;都能燃烧等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等10不少科学家认为地球表面变暖及一些异常气候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所形成的“温室效应”有一定的关系。(1)下列反应都能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试分析判断,会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化学反应是_(填序号)。CO2CO2CH42O2CO22H2OCaCO32HCl=CaCl2H2OCO2石油氧气二氧化碳水2NaHCO3Na2CO3H2OCO2(2)下列反应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试判断,对维

5、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_(填序号)。CO22NaOH=Na2CO3H2O6CO26H2OC6H12O66O2CO2H2O=H2CO3(3)根据对(1)(2)的分析,你认为,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以防止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_;_。11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_;_。(2)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3)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此外,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

6、化学方程式为_,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收集装置为_。(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填“有”或“无”)明显影响。12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考试中,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1)要制取二氧化碳,小明同学应该从以下药品中选择_和_反应。(2)选择以上药品的理由是_(填序号)。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使氯化氢气体混入二氧化碳中。一般不选用碳酸钠粉末。因为它与酸反应速度太快,不便于收集。可用木炭和氧气反应,因为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最好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因为反应速度适中

7、,条件要求不高,气体产物纯净,易于收集。(3)写出用你选择的药品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4)下图是小明实验时的主要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填字母序号,下同)。(5)用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还可以制取其他气体,请举一例:可制取的气体是_,制取该气体的反应方程式为_。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看,为什么这两种气体所用的发生装置相同?_参考答案1D点拨:本题考查了四大环境问题,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酸雨与氮、硫的氧化物有关;白色污染与废弃塑料有关;臭氧层破坏与氟利昂等物质有关;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有关。2D点拨:气体的用途与实验室制法无关。3A点拨:因为气体能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因

8、为密度比空气大,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4C点拨:熟石灰的溶解度很小,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很弱,故用澄清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来解决“温室效应”的措施是不可行的。5D点拨:干冰升华吸热,瓶中水的温度降低,水不会汽化,二氧化碳不是白色,故A、B错;干冰不是熔化是升华,C错,故只有D正确。6(1)B(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氧化碳可以燃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一氧化碳不能或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不能或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二氧化碳不能)(3)2COO22CO2(或CCO22CO)7(1)CO2CO2(2)H2OCO2=H2CO3(3)6CO26H2OC6H12O66

9、O2(4)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8C点拨:氧气、二氧化碳的密度都大于空气的密度,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B错误;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可以用装置制取氧气,C正确;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D错误。9B点拨:CO2与CO的化学性质完全不同。CO2能溶于水生成碳酸,也能与碱反应,但CO却不能。CO2不能燃烧,CO却能燃烧。10(1)(2)(3)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或使用氢能、核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点拨:(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主要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引起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都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不是主要原因

10、。(2)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这是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最主要方法。(3)减缓“温室效应”,一方面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另一方面要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如植树造林等措施。11(1)铁架台集气瓶(2)BC(或E或CE)(3)CaCO32HCl=CaCl2CO2H2O2NaHCO3Na2CO3CO2H2OAD(4)防止CO2溶于水(造成测量不准确)(意思相近即可)无点拨:(1)要认识化学实验中的常用仪器,为铁架台,为集气瓶;(2)制取氢气是常温下固体与液体的反应,故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故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C),氢气难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收集(选

11、E);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来制取CO2,可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写出化学方程式;因是给固体加热制取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D);(4)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CO2溶于水,造成测量不准确,而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无影响。12(1)稀盐酸石灰石(2)(3)CaCO32HCl=CaCl2H2OCO2(4)cabd(5)氧气2H2O22H2OO2该反应为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的反应,与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状态和条件相同,故可用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点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是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不能用木炭与氧气反应,因为生成的气体中可能混有氧气而难以分离。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挥发性太强,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含有太多氯化氢气体;也不能用碳酸钠,反应速度太快,不易收集。制取气体时,要先检查气密性再装药品;先装固体药品,再装液体药品。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适用于固体跟液体不需要加热就反应的情况,故还适合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或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