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2章微观第2章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900658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第2章微观第2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第2章微观第2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第2章微观第2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第2章微观第2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第2章微观第2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第2章微观第2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第2章微观第2章(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经济学第2章(微观第2章)一问答题利用图形阐述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大小与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举例加以说明。答:厂商的销售收入=商品的价格销售量,即TR=PQ。若令厂商的销售量等于需求量,则厂商的销售收入又可以改写为TR=PQ。由此可以分析在不同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的条件下,价格变化对需求量变化的影响,进而探讨相应的销售收入的变化。如图2-1所示。在图(a)中有一条平坦的需求曲线,它表示该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即e1。需求曲线上的A、B两点显示,较小的价格下降比例导致了较大的需求量的增加比例。则有:降价前的销售收入TR=PQ(相当于矩形O PA Q的面积)大于降价后的销售收入TR=PQ(相

2、当于矩形O PBQ的面积),即TR TR。也就是说,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P P D P A P1 A P1 AP1 B P2 D P2 B P2 B DO O OQ1 Q2 Q1 Q2 Q1 Q2 (a)ed1 (b)ed1 (c)ed=1 图2-1在图(c)中的需求曲线上A、B两点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1(按中点公式计算)。由图可见,降价前、后的销售收入没有发生变化,即TR = TR,它们分别相当于两块面积相等的矩形面积(即矩形O PA Q和矩形O PBQ面积相等)。也就是说,对于单位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变化对厂商的销售收入无影响。举例时可将P 、P、

3、 Q 、Q换成相应数字,并计算出矩形面积比较即可。2.利用图形说明蛛网模型的三种情况。 答:(1)蛛网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是:商品本期的需求量决定于本期的价格,即Q=f(P);商品本期的供给量决定于上一期的价格,Q=f(P);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本期的供求数量相等,即Q= Q;供求函数都是线性的,即供求曲线都是直线型的。推荐精选 (2)蛛网模型共涉及三种情况,尽管对这三种情况分析所得到的结论是不相同的,但是,对这三种情况分析的过程是相似的,或者说,它们的价格机制的作用过程是相似的。在图2-2的三张分图(a)、(b)和(c)表示的三种情况中,其分析的过程都是:由初始状态E出发(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

4、数量都分别为P和Q),当外部冲击使得第一期的产品下降为Q时,于是,根据Q=f(P)而得到的反需求函数P=f(Q)可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为P;再根据Q=f(P),生产者决定在第二期提供的产量为Q。当第二期的产量为Q时,于是根据Q=f(P)而得到的反需求函数=f(Q)可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为P;再根据Q=f(P ),生产者决定在第三期提供的产量为Q即在三张分图中都先后经过点a、b、c,如此循环,最后就可以得到三种情况各不相同的结论。P P D P D S D S a b S a bP1 a b P1 Pe E Pe E Pe EP2 c c P2 cO O O Q1 Q3 Qe Q2 Q

5、Q3 Q1 Qe Q2 Q Q1 Qe Q2 (a)收敛形蛛网 (b)发散形蛛网 (c)封闭性蛛网 图2-2(3)蛛网模型的结论是:相对于价格轴而言的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分别大于、小于和等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被分别称为蛛网稳定的条件、蛛网不稳定的条件和蛛网等幅波动的条件,相对应地,分别有收敛形蛛网、发散形蛛网和封闭形蛛网。利用图2-3简要说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和核心思想。 消费者的需求 (产品市场)咖啡的价格、 企业的供给(相对边际效用的比例) 茶叶的价格、糖的价格等 (边际成本等于价格) S 公众相对效用 D 企业生产函数 决定的偏好或 $ 把投入和产出 无差异曲线 $ 联系起来

6、(生产要素市场)劳动的工生产要素的供给 资、土地的地租、机器的租金等 引致需求推荐精选(负效用、闲暇的偏好、 S (边际产品的比例) 持有的财产) D图 2-3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答:(1)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微观经济学是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来说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的。市场机制亦可称价格机制,其基本的要素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图2-3说明,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各自追求自身最大经济利益的行为,如何通过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联系起来,以及单个市场的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在此基础上,微观经济学进一步说明在所有单个市场的供求都相等的完全竞

7、争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条件下所实现的有效的资源配置,以及为克服资本主义现实经济中的“市场失灵”所制定和执行的微观经济政策。(2)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主要是论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能够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通常用英国古典经济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以后又被称为“看不见的手”原理,来表述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为了让初学者对微观经济学有一个直观的轮廓,现简要介绍一下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观察应该以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为出发点,微观经济学通过效用论研究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进而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8、。生产论、成本论和市场论主要研究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生产者的供给曲线,进而得到市场的供给曲线。运用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就可以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并进一步理解在所有的个体经济单位追求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在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经济资源的配置。其中,从经济资源配置的效果讲,完全竞争市场最优,垄断市场最差,而垄断市场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市场比较接近垄断市场。至此,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图2-3汇总上半部分所涉及的关于产品市场的内容的研究。为了更完整地研究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市场论又将考察的范围从产品市场扩展至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的需求方面的

9、理论,从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出发,推导出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的理论,从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推导出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据此,进一步说明生产要素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这样,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图2-3中下半部分所涉及关于生产要素市场的内容的研究。 在以上讨论了单个商品市场和单个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及其作用之后,一般均衡理论讨论了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的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问题,其结论是: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存在着一组价格(P,P,P),使得经济中所有的n个P2同时实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这样,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其核心思想即“看不见的手”原

10、理的证明。 在上面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微观经济学又进入了规范研究部分,即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命题是: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是说,在帕累托最优的经济效率的意义上,进一步肯定了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配置资源的作用。 在讨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后,微观经济学又讨论了市场失灵的问题。市场失灵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垄断、外部经济、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导致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经济学家又探讨和提出了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推荐精选二计算题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505P,供给函数为Q=10+5P。求均衡价格P和均衡数量Q ,并作出几何图形。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

11、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和均衡数量Q ,并作出几何图形。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和均衡数量Q ,并作出几何图形。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解:(1)将需求函数Q=505P和供给函数Q=10+5P代入均衡条件Q=Q,有:505P=10+5P得均衡价 P格 P=6 将P=6代入需求函数 10 Q= -10+5PQ=505P,得:Q=5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 6 EP=6,Q=20。如图24所示。 (2)需求函数Q=605P和供给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