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900032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陕西省长武县洪家镇马寨中心幼儿园 郭伟提要: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遵循幼儿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的规律,再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把德育教育犹记得渗透到幼儿生活教育中,使品德教育整体化。本文结合本园幼儿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现状,谈谈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关键词:幼儿教育 德育教育加强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幼儿早期教育并不只是强调孩子识字、读书、学外语、学绘画、学舞蹈等,而是关注孩子全面发展,为日后孩子的

2、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德育与智育是相互相成的,一般来说,文化学习优秀的孩子,往往在德育和行为习惯方面也很出色。而那些文化学习落后的孩子,却往往是从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滑坡”开始。幼儿教育阶段,孩子年龄小,但感受能力却很强。从幼儿元开始对孩子进行良好的的品德教育作用最明显,效果也最好。并且从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会给孩子日后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影响人的一生。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个幼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一、 结合教材,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在我们幼儿所用的教材中有很多非常好的德语教育资源,我们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教材上就有祖国首都、天安门、

3、万里长城、长江、黄河等名胜介绍,就是我们对幼儿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的好教材。通过视频或者课本上的插图及理由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的情感,这种情感将会伴随幼儿的一生。另外,每年中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也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时机,这些传统的节日,教材上一般会根据时间编排的,所以教师要注意结合教材的进度对幼儿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再结合幼儿园组织的一些特色活动,如拔河比赛,让幼儿体会到大家一起游戏合作的快乐,明白团结的含义和价值,意识到团结就是力量。教材上对幼儿进行的德育教育设计得非常细致,可以渗透到日常的娱乐活动中,例如,室外活动的时候玩滑梯的规则,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自觉遵守,

4、有的却违反了规则,遵守乐会怎么样?违反了规则的又会怎样?启发幼儿思考这些问题,让幼儿自觉地进行道德行为的选择,做一个讲文明守秩序的人,建立起做一个文明人的自豪感。道德教育不是说教,而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亲自去体验,从体验中去感悟到正确的信念,进而落实到幼儿今后的行为中。二、 结合幼儿活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在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游戏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形式。实际上,许多游戏活动都是模拟社会环境、社会角色的活动。社会是由共同生活的人群组成的。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而行为规范的掌握,必须从幼儿开始培养。因此,在游戏和其他活动中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

5、能力,使他们在于他人交往的过程,了解自己和他人,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关系,这样既达到了活动的目的,又培养了幼儿与他人相处的良好行为。在活动中,教师要针对幼儿活动的特点,不失时机的指导幼儿的行为,使之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幼儿学会自己提出要求,学习如何加入别人的活动,如何分享、交流、合作。如何解决与同伴的纠纷,如何理解别人,如何帮助别人。在活动中,孩子们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小小的矛盾。如果教师处理得当,就能收到较好的德育效果。皮亚杰的“社会认识冲突理论”告诉我们,幼儿之间由于观点不同而争论,导致社会认知上的冲突,在解决冲突时,幼儿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观点,还要考虑同伴的观点。这样冲

6、突解决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幼儿认知结构改变的过程,也是克服自我中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道德认知必然回得到升华,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正确的概念。“玩具应该大家一起玩。”“小朋友应该团结合作。”这些看似指令和口号的要求,也就成了他们的观念和习惯。三、 采取激励手段,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我们知道,幼儿本身的特殊性使他们对于道德观念是陌生的,需要有人引导他们辨别是非、认识事物的对与错。采取激励的方式是最为常用的手段。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教师和小朋友的认可,他们从心里希望得到表扬,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能够激发幼儿内在的某种因素,促使其更好的发展。鉴于幼儿的心理特征,我们教师要采取以榜样激励的手段来引导

7、幼儿去模仿,从而实现德育渗透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树立榜样,其次制定一些奖励措施来激励学生对榜样进行模仿、学习。如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教师首先要以班内都比较认可和喜欢的幼儿为榜样,让他讲述自己每天都做些什么:每天都自己洗手、晚上睡觉前自己洗脚,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在家中帮助妈妈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如帮妈妈收拾碗筷、自己洗自己的袜子等;在班级中帮助小朋友,和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够和睦相处;其次,教师要引导其他的小朋友来模仿榜样,并将每一个幼儿的行为建立档案,对表现突出的幼儿而记录在黑板上,发放小红花或者物质奖品,以此来激励全班幼儿朝着好的行为习惯发展。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养成一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之,德育教育应该从幼儿抓起,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不断的在幼儿的活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实际,多方面对幼儿进行的道德教育。参考文献: 薛艳红 浅谈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德育活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7年 第9期 孙淑敏 浅谈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年 第1期 林春甜学前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探究J 科普童话:新课堂2014年 第06X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