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教学反思1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897888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乡偶书》教学反思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回乡偶书》教学反思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回乡偶书》教学反思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乡偶书》教学反思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乡偶书教学反思狮岭镇冠华小学 郭永洪 古诗回乡偶书是唐诗中的极品,这首诗写诗人回到久别的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首行点明是回乡之作,“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句中自对,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乡音无改鬓毛衰”在教学中孩子们显得有点难以捉摸,却对“笑问客从何处来”产生出会心的微笑。三、四行“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由于久客他乡,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远方来的客人,围上来有礼貌地加以询问。“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极为精彩,只要稍加想象,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讶之后不觉有些

2、好笑的感情变化,便会浮现在读者眼前。朗读时,可以读出儿童般的天真浪漫来。教学时我突出了下面几点。1突出范读。教师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感动学生,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2创设情境,激发想像,融入诗境。情境一:如果你就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身边,请你想象一下,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你当时看到的、听到的,和想象中的一样吗?情境二:你在一位好朋友家玩,离开的时候,好朋友非常舍不得你走,送了好远的路才分手,这时,你最想说什么话呢?3品味语言。“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笑”能不能改为“请问客从何处来”?4诵读积累。要求当堂熟

3、读背诵,我缺了这个环节。以后要注意这方面。5、渗透学法:从扶到半扶,学会自学。在这首古诗教学中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手段,使孩子们感受到“易”“趣”“活”,比如,我先复习咏柳一诗引出贺知章,并且让孩子们知道李白与贺知章是好朋友,他们都是很有名的诗人,以及简单介绍贺知章的一些情况,让孩子们知道贺知章的一些生活经历,从而对贺知章产生一种敬仰和敬佩之情,有了这种情感来学习对于理解诗句很有帮助。其次,在课堂上我不再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把学生引入古诗描绘的情景中,以其中的儿童身份把学生融入之中,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除此,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使得那种回乡之情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因为学生爱表演,这是他们的天性。在深入理解古诗的语言之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续编故事孩子们编得很好,表演的也很好。但遗憾的是,对于贺知章的那种回乡之情领悟得还不是很深刻。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