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7897126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识点一秦的暴政1.秦始皇的贡献(1)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2)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3)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2.秦始皇的统治特点其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3.秦始皇的过失(1)赋税沉重: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2)徭役、兵役繁重概况:秦始皇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影响: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

2、,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3)法律严苛: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4)刑罚残酷:当时刑罚极其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思维拓展如何评价秦始皇。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割据混战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社会发展。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郡县制的影响至今犹存。他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

3、过重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的暴政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4.秦二世统治残暴:秦始皇死后,继位的秦二世更加残暴。在埋葬秦始皇时他将大量宫女殉葬,把修建墓室的所有工匠闷死在墓里。杀死自己的兄弟姐妹,任意屠杀文武大臣。他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并恣意挥霍,四处巡游,穷奢极欲,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相关链接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于巡幸途中病死沙丘,立下遗诏让扶苏继位。当时的中车府令、宦官赵高胁迫丞相李斯,伪造诏书,逼死扶苏,立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为“二世”。秦二世即位后,使秦朝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

4、盾更加激化。秦二世昏庸残暴,滥杀无辜,残暴到了极点。为了巩固帝位,他大杀宗室和先帝故臣,接连杀了自己的兄弟姊妹20多人,并下令杀害大将蒙恬、蒙毅、冯去疾等重臣。他让后宫无子女的宫女全部为秦始皇殉葬,唯恐墓中的秘密被泄露,竟残忍地把修陵的工匠活埋于墓中。又征调能弓善射之士5万人屯守咸阳,以加强暴力统治,并教射狗马禽兽,满足他的享乐,这种种倒行逆施,使得朝野惊恐,“人怀自危之志”。这一时期,徭役、赋税更加繁重,刑罚更为残酷。人民已经走投无路,全国到处可以见到“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的惨状。知识点二陈胜、吴广起义1.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根本原因:统治残暴,政治黑暗。直接原因:陈胜、吴广

5、等900多个贫苦农民,戍守误期,按律当斩,他们揭竿而起,发动起义。(2)时间:公元前209年。(3)地点:大泽乡(4)建立政权:起义军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自立为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5)结果及原因结果:失败。原因:a.秦军的强大;b.起义军内部分裂,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6)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2.刘邦、项羽起义(1)项羽、刘邦继续抗秦: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因此平息,而是继续高涨。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相关链接项羽(前232前20

6、2),名籍,字羽,下相人,楚国贵族出身。公元前209年9月,从项梁在吴杀会稽郡守,起兵响应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7年12月,项羽指挥楚军发动了巨鹿之战,摧毁了秦军主力。后与刘邦决战,败退垓下,在乌江自杀。刘邦(前256前195),字季,沛县人,农民出身。公元前209年9月,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公元前207年10月至灞上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后与项羽决战,项羽兵败自杀。刘邦于是就帝位,建立了汉朝。(2)巨鹿之战时间:公元前207年。交战双方:项羽的楚军与秦军主力。结果:项羽大败秦军主力。相关成语:破釜沉舟。(3)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

7、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知识点三楚汉之争(1)概况: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2)性质:争夺帝位的战争。(3)结果: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自刎。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思维拓展陈胜、吴广起义的性质、作用以及项羽、刘邦起义到楚汉之争性质的变化。陈胜、吴广:从性质来看,一种意见认为,陈胜、吴广起义是反对整个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的。另一种意见认为,陈胜、吴广起义反对的只是封建官府和暴君污吏,而不反对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还

8、有一种意见认为,陈胜、吴广起义不仅不反对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而且还起着封建制度“修理工”的作用。从作用来看,一种意见认为,农民起义对生产力的破坏是严重的,没有表现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另一种意见则肯定陈胜、吴广起义所起到的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项羽和刘邦: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在秦朝灭亡前,身份都是农民军领袖,是以推翻秦朝统治为目的,因而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但在秦朝灭亡后,两者的身份已经由农民军领袖变成了西楚霸王和汉王,所进行的楚汉之争是以争夺帝位为目的而进行的,因而应该属于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王位的斗争。例1历史老师布置了一篇以“秦末农民战争”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哪一素材不能用()A.秦朝的暴政

9、表现B.陈胜、吴广生平C.刘邦、项羽事迹D.长平之战的战况点拨此题为逆向型选择题,意在考查秦末农民战争的相关知识点。为识记、辨析能力的考查。A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B和C都是秦末农民战争的领导人。而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大战役,不能入选。故答案为D。答案D例2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把皇帝千秋万代地继承下去,但秦朝最后却短命而亡。下列不属于秦朝灭亡原因的是()A.赋税繁重B.刑法严苛C.秦二世昏庸无道D.统一文字与货币点拨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赋税繁重、刑法严苛和秦二世昏庸无道都是秦朝暴政的表现,而“统一文字与货币”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不是秦朝灭亡的原因。故答案

10、为D。答案D例3历史学家对陈胜、吴广起义的性质和作用存在着分歧,但有一点意见是相同的,这一点是()A.推翻了封建制度B.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C.没有推动历史的发展D.促进了历史的进步点拨此题为判断型选择题,意在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性质及作用,为分析和判断能力的考查。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所以A项是错误的,C项和D项正是史学家所争议的焦点,因而都不能选,而陈胜、吴广起义确实对秦朝的统治起到了推动和瓦解作用,这点是史学家都认同的。故答案为B。答案B例4 楚霸王项羽宿迁的骄傲。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

11、之战点拨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A项是炎黄二帝大战蚩尤的战争;B项是周武王与商纣王的决战;D项是东汉末期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大战。故选C。答案 C楚汉之争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部进入咸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不久,项羽也率兵入关,“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史记项羽本纪)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在汉中、巴蜀为汉王,又划地分封了十七个王。待诸侯各就其国,刘邦也前往汉中,他便心满意足地引兵东归,到彭城(今江苏徐州)去当他的霸王。刘邦苦心经营巴蜀,后来乘项羽出击齐地的时机,平定三秦,并继续东进,攻占彭城。项羽在军事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回师大败刘邦。刘邦采取以智取胜的方针,按照

12、谋士张良的计策,收揽民心,分化对方,争取同盟,孤立项羽,并尽可能在军事、政治、外交、人才等各方面调动一切于己有利的因素,与单纯迷信武力的项羽进行周旋,双方在荥阳、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一线呈现相持的势态。公元前204年,刘邦命韩信攻占赵、齐诸地,项羽因而两面受敌,逐渐陷于被动。次年八月,双方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荥阳北)为界,“中分天下”,东属楚,西属汉。九月,项羽依照协定引兵东归,刘邦也引兵西归。熟谙兵机的张良和部将陈平建议说:“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资治通鉴卷10)刘邦遂乘机发动攻击,并约部将韩信、彭越率兵前来会战。项羽败退垓下(今安徽灵璧南),不久在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杀。刘邦于是就帝位,建立了汉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