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练5年级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896307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专练5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文言文专练5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文言文专练5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文言文专练5年级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文言文专练5年级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专练5年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专练5年级(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对牛弹琴2刻舟求剑3鲁人好钓4两小儿辩日4东施效颦6夸父追日7楚王好细腰8司马光砸缸9师旷论学10诸葛恪得驴11陶母戒子12杨布打狗13活见鬼14吾腰千钱15世无良猫17薛谭学讴18螳螂捕蝉19僧寺夜读20三人成虎21 / 对牛弹琴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蹀躞而听。1、 联系全文理解加点字的意思。为:如故:鸣:奋:2、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的意思是3、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对牛弹琴比喻: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假如此

2、,不亦惑乎!1、 解释如下加点的字词。涉江:坠于水:舟止:入水求之:2、 把下面的话译成现代文。(1)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假如此,不亦惑乎!3、 楚人为什么找不到他的剑?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用“画出。4、 你觉得楚人是怎样的人?5、 这如此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鲁人好钓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1、 解释如下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 鲁人有好钓者 2故曰 2、文中“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的意思是:3、读了这如此

3、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与日中如此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与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 请给下面加点的词语注音。与其日中如探汤 与日中如此如盘盂 2、 解释如下加点词。两小儿辩斗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与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3、 解释如下句子的意思。(1)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2) 孔子不能决也。(3) 孰为汝多知乎?4、 一个小孩认为 ,另一个认为

4、,为此两人争论起来。5、 你了解孔子吗?写一句你积累的论语中的名言。至少一句6、 这个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1、 解释如下句中加点的字。(1) 颦其里 2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2) 坚闭门而水出 4挈妻子而去之走 2、 如下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思与例句中加点的“之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其里之富人见之。之之之之所以美3、“挈妻子而去之走中,“妻子的古义是;这个词现在的意思是。4、把如下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2彼

5、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5、从本文中可以概括出一个什么成语?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6、学了本文后,你想对东施说什么?夸父追日夸 父 与 日 逐 走,入 日; 渴 ,欲 得 饮, 饮 于 河、渭;河、 渭 不 足,北 饮 大 泽。未 至 , 道 渴 而 死。弃 其 杖 , 化 为 邓 林。1.夸父追日选自 。反映的主题你赞成哪一种? 1讽刺自不量力而异想天开的行为。2反映了古代英雄人物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强毅力。2.解释如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 ) 2北饮大泽。( )3未至,道渴而死。( )4弃其杖,化为邓林。( )3.写出如下句子的意思。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6、2河、渭不足,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前面有一句埋下伏笔的短语,找出来。5.短文中写夸父能吞没黄河、渭水的水,能与太阳竞跑,这是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也是神话常用的描写手法。6.夸父追日是一个神话故事,你还知道哪些由神话变化而来的成语?写几个。楚王好细腰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1、 解释如下句中加点的词。(1) 楚灵王好士细腰 2以一饭为节 3胁息然后带 4比期年 2、给如下句中的“故选择正确的解释。故意所以,因此原因,缘由老,旧,过去的,原来的无缘无故故人西辞黄鹤楼明知故犯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把如下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故灵王之臣皆

7、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这如此寓言故事讽刺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司马光砸缸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解释如下句中加点的字词。() 凛然如成人退为家人讲自是手不释书水迸、 把如下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写出了司马光与众孩子不同的表现,这是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这篇文章赞扬了儿时的司马光的哪些优秀品质?

8、如下形容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勤奋好学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坚强不屈、 5、司马光破瓮救友这个故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6、读完司马光砸缸,谈谈你从司马光身上所获得的启示。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解释如下句中加点的字。() 吾年七十恐已暮矣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如日出之阳善哉、 把如下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炳烛之

9、明,孰与昧行乎?、 说说如下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本篇文章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权乃以驴赐恪。1、 如下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以纸题其面曰书写,题写B. 乞请笔益两字增加C. 因听与笔因为D. 举坐欢笑全2、 翻译句子权乃以驴赐恪。3、 文中的诸葛恪添加了“两字,使原本的意思变为,我们从中可以看出

10、诸葛恪是个的人。4、 阅读本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陶母戒子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1、 解释如下加点字词的意思。1乃增吾忧:2反书责侃:3以官物见饷:4尝以坩鲊饷母:2、翻译句子。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3、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母是一个的人。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1、 如下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衣素衣而出衣服B. 天雨雨水C. 衣缁衣而反

11、返回D. 将扑之扑倒2、 翻译句子。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4、 杨布家的狗为什么向杨布吠叫?杨布有什么反响?5、 “杨布打狗这如此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活见鬼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1、 解释如下加点字词的意思。1值大雨:2持盖自蔽:3愈益恐:4俄顷:2、翻译句子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3、从这篇短文中我们可以得知“的道理。吾腰千钱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