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神读后感4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895262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有格物致知神读后感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应有格物致知神读后感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应有格物致知神读后感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应有格物致知神读后感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应有格物致知神读后感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有格物致知神读后感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有格物致知神读后感4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4篇读了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深有同感,认识到我们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确实有很多弊病,但对于丁先生对格物致知的理解我仍抱有疑问,因此就借这次机会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文章中说真正的格物致知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并就此认为格物致知就是我们所谓的实验.韩维志在译评大学时就曾明确指出大学的原文缺少对格物致知的阐释,古人因此也做了诸多不同的见解,甚至是大理学家朱熹也曾专门对格物致知补缀了一篇论文.然而,没有一个人敢说他的格物致知就是真正的格物致知,那么对儒学研究不深的丁先生如何可谓真正的格物致知呢?对此我实在无法认同.而那勤于格物的阳明先生也恐怕是受冤了.丁先生认为他格竹七

2、日而不得正果是因为他把探究外界误认为是探讨自己,并于后文说要格竹就应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这番话着实让人无语.我想丁先生大概是混淆了哲学和实践的概念.儒学无疑是一种哲学,而哲学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思想体现,与由外与内的实践完全不同.用政治哲学家欧克肖特的话说,哲学是理论的理论,它高度抽象,与实践隔绝,它志在理解而非改变世界,而当其转化为实践时也就失去了其作为学术的学术品格.也就是说哲学本身就是要优先探索自身,然后才能推己与人的.那么这与栽种和拿到显微镜下观察又有何干呢?想来实在是可笑至极.最后,经书上的道理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竟也被丁先生一同否认了,他

3、竟认为这种观点不适用于现今,这同样是混淆了概念.如果当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传给四海的中国人,社会主义又怎会有今天的这般伟业呢?丁先生所谓的现今恐怕只能指代重视事实的实践科学,对于百家争鸣的哲学而言道理是永远可以传于四海、万世的.这样看来,丁先生对儒学的态度实在有些不可思议.那么丁先生的格物致知就是完全错误的吗?也不尽然.以丁先生取得的成就来看,他的观点必然有其可取性.我不懂实践科学,但我想丁先生对实践的态度是绝对值得称道的,而且学习方法的问题在国内也的确屡见不鲜,丁先生能够从大体上给出解决办法着实令人敬佩.但是对于丁先生不严谨的求知态度,我们也必须加以指正.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呢?

4、小人不才,目光短浅,也不敢妄下定论,但终归还是有些想法的.永远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并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我想这大概就是真正的格物致知了.所以,只要坚持求知的态度,相信终有一天格物致知的真谛会浮出水面.如是像呆若木鸡似的去看任何一件事,我想成果并没有想象中完美,反而,你用大脑带着双手一起上场,用大脑想想,再用双手实践,可能获得的成果会更美好些.格物致知就是从探查物体而获得知识.但是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却并不太重视格物和致知.像国外那些人们,他们无论是什么事,都会格物,然而致知,他们的这种方法是完美的,脑力加手的劳动,从而使思考亦将是而变得简单.国外的那些人在小时候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用双手来实践获得

5、知识,格物致知的意义并没有被那些爱动手的实践者所淹没,而对于中国传统教育,格物致知的意义就被淹没了.明朝的理论家王阳明,空有一幅聪明的大脑,却没有爱动手实践的爱好,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又一次,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就决定要格院子的竹子,他就搬了一条板凳坐在院子里面,看着竹子硬想了七天,却并没有很好的答案,他并没有用自己的手去实践,只考自己的头脑去硬想,却什么也没有得到,最后因为头痛受不了,而失败.明显,他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王阳明这样的做法,显然在当时社会是很多人可以理解的.如果我们想要观察竹子的结构或它的生长过程,就必须得用手去把叶子切下来,然后拿到显微镜下进一步观察,绝不是像王阳明那样坐在板凳上空想,袖手旁观是绝对得不到理想中的成果.实践不是毫不选择的测量,它需要事先的准备与计划.要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以作为整个实验的明确中心,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实验者的眼力、毅力和勇气.我们不能盲目的接受权威,我们要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力.格物致知的目的,是让人能大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目的,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格物致知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 共2页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