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小数乘法的验算)说课稿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894119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小数乘法的验算)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小数乘法的验算)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小数乘法的验算)说课稿(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小数乘法的验算说课稿 (3100) P6 例5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小数乘法的验算。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设计及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谈谈我对本课时的设想。首先是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乘整数以及小数乘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又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本教材创设了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非洲野狗追及鸵鸟,体现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的理念,而且学生能比较直观地从具体事件中领会用小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在本节课中,教材还安排了小数乘法的验算,教材呈现了以下几种验算方法;一种是用估算进行

2、验算;一种是“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第三种是用计算器验算,以及在练习部分中利用“积与因数之间的关系”来判断计算结果。方法很多,让学生明白只要选用合适的方法验算就行了。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 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会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验算,解决相关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法验算方法的过程,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估算能力。3、让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检验的好习惯。由于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计算后往往缺乏验算意识。因此

3、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正确计算小数乘法并学会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验算。又因为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学生估算意识不强,让学生利用估算来判断小数乘法的结果往往比较困难,所以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进行验算。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情境导入法:导课作为教学过程的开端,如果运用得当,就能为整个教学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节课中我利用“非洲野狗追及鸵鸟情境图”,创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2、启发引导法: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4、,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本课的第二环节中为了探索561.3的验算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先用估算进行判断,再引导学生想想还有其他方法吗?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采用以下几种学法:1、讨论交流法: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各抒己见,这样能启迪学生学习思维,又能增强其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比如本课中我注重学生的交流,在用估算判断561.3是不是等于7.28时,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计算方法。2、观察发现法:观察是思维的触觉,发现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观察发现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主要途径。本节课

5、留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使学生初步感知、形成表象,从而发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比如在本课练习环节中让学生观察两组算式,从而发现积与因数之间的规律。接下来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规划,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第一环节 激趣引入1、 课件出示:非洲野狗追及鸵鸟情境图,提问从这幅情境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2、 学生会说出非洲野狗追及鸵鸟故事,以及“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等数学信息。(这一环节的设计采用了

6、情境导入法。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结合生动的情境引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倍数是小数的学习内容。)第二环节,体会意义,尝试验算1、让学生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是什么意思?非洲野狗能追上鸵鸟吗?2、这里让学生先说说意义,并结合对“1.3倍”的含义的讨论,说明鸵鸟的速度比非洲野狗快,所以非洲野狗追不上鸵鸟。3、课件出示问题: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尝试计算,我巡视寻找适当的反馈材料。)4、大部分学生应该能根据倍的意义列出算式:561.3,并正确计算。我注意在巡视当中发现的比较特殊的或有问题的算法,作为反馈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果学生中没有出现

7、错误的计算,我可以呈现教材中的错例,引导学生思考、判断、验算。5、 课件出示:教材错例:561.3=7.28,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算式的结果,你认为对吗?你是怎么想的?6、 我们以前学过估算,谁能利用估算的方法先猜一猜,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方法。7、 可能会出现三种估算方法。方法1:把1.3看做1, 561=56,结果比7.28大;方法2:把56看做60,把1.3看做1,601=60,比7.28大;方法3:把56看做50,把1.3看做1,结果也比7.28大。8、 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适时进行估算方法的指导。引出这就是我们今天小数乘法验算的一种方法。(板书课题:小数乘法的验算)9、 提问:除了利用

8、估算进行验算,你们还有其他方法吗?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一下。10、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方法1:交换因数位置再乘;方法2:计算器验算;方法3:重做一遍11、课件出示两道改错题:3.22.5=0.8,2.61.08=2.708,这两题对吗?你是怎么判断的?如果不对,请改正过来。12、引导学生先用估算判断,再用其他方法验算、改正。13、小结:我们学了哪几种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示:(1)估算(2)交换因数位置再乘(3)计算器验算(4)重做一遍(设计意图:整个教学过程先引导学生重点讨论用估算进行验算的方法,在引导学生交流,尝试用其他的验算方法。具体验算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按哪

9、种方法验算,只要会用合适的方法验算就行。)第三环节,练习应用,巩固深化1、 教材第8页第8题和第9题。(这两题是基础巩固题,学生对这两个应用解决问题的内容很感兴趣,同时启迪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掌握检验的方法,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能力。)2、 先计算,再比较:第一组算式:2.41.5;2.43;2.45;第二组算式:2.40.4;2.40.11;2.40.35;先组织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思考:第2个因数和1有什么关系,它们的积怎样变化?(这里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观察发现法,通过学生观察、比较、逐步发现积与因数之间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

10、的计算正确率,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3、不计算判断下面各算式中的积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关系。 9.80.7 ; 4.91.08; 0.320.85(这题是上一习题结论的直接应用和深化)(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计算、比较、逐步发现积与因数之间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第四环节 全课总结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受吗?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请和大家共同分享。(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反思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态度,这样的总结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注重了他们的学习过程,及所体现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11、)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的验算(1)估算(2)交换因数位置再乘(3)计算器验算(4)重做一遍(这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目的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突出课堂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评委。1.3小数乘法的验算说课稿 (3100) P6 例5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小数乘法的验算。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设计及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谈谈我对本课时的设想。首先是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乘整数以及小数乘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又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

12、础。本教材创设了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非洲野狗追及鸵鸟,体现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的理念,而且学生能比较直观地从具体事件中领会用小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在本节课中,教材还安排了小数乘法的验算,教材呈现了以下几种验算方法;一种是用估算进行验算;一种是“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第三种是用计算器验算,以及在练习部分中利用“积与因数之间的关系”来判断计算结果。方法很多,让学生明白只要选用合适的方法验算就行了。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2、 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会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验算,解决相关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法验

13、算方法的过程,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估算能力。3、让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检验的好习惯。由于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计算后往往缺乏验算意识。因此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正确计算小数乘法并学会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验算。又因为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学生估算意识不强,让学生利用估算来判断小数乘法的结果往往比较困难,所以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进行验算。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情境导入法:导课作为教学过程的开端

14、,如果运用得当,就能为整个教学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节课中我利用“非洲野狗追及鸵鸟情境图”,创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2、启发引导法: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本课的第二环节中为了探索561.3的验算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先用估算进行判断,再引导学生想想还有其他方法吗?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采用以下几种学法:1、讨论交流法: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各抒己见,这样能启迪学生学习思维,又能增强其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真

15、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比如本课中我注重学生的交流,在用估算判断561.3是不是等于7.28时,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计算方法。2、观察发现法:观察是思维的触觉,发现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观察发现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主要途径。本节课留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使学生初步感知、形成表象,从而发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比如在本课练习环节中让学生观察两组算式,从而发现积与因数之间的规律。接下来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规划,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第一环节 激趣引入3、 课件出示:非洲野狗追及鸵鸟情境图,提问从这幅情境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4、 学生会说出非洲野狗追及鸵鸟故事,以及“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等数学信息。(这一环节的设计采用了情境导入法。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结合生动的情境引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倍数是小数的学习内容。)第二环节,体会意义,尝试验算1、让学生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是什么意思?非洲野狗能追上鸵鸟吗?2、这里让学生先说说意义,并结合对“1.3倍”的含义的讨论,说明鸵鸟的速度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