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893887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2)使学生能在方格图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3)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合作探究图形在方格图上平移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格数。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

2、格数。教学用具课件,图片。学生用具方格纸,小房子卡片,小熊卡片,小篇子。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1揭示课题。课件演示缆车、升降电梯、风车、电扇的运动。师:看看图上是什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运动吗?它们运动时的样子一样吗?那你们能不能根据它们运动时的样子给它们分分类?你是怎样分的?你为什么这么分?师:你们说得真好!像缆车和升降电梯这样的运动在数学里我们叫它平移;而像电扇和风车这样的运动我们叫它旋转。(板书课题)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2联系生活实际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师:今天这节课来了一个新伙伴,你们欢迎吗?你们想不想跟小熊一起去游乐场看看?师:你能从下

3、面的游乐项目中找出平移运动的吗?小熊最喜欢玩旋转类的游戏了,你愿意帮它挑出来吗?3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平移与旋转。师:你们看小熊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咱们一起跟小熊做个游戏愿意吗?游戏之前让咱们一起先来看看游戏建议吧!(课件演示游戏建议)(学生进行活动)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小熊做的是什么运动?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游戏对平移与旋转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那你们想不想利用它们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呀?二、探究体验1学生动手移一移,说一说。(学生拿出方格纸和小房子卡片) 师:请你将小房子卡片从原来的位置向上平移3格。(学生动手移一移)你是怎么移的?两个同学一块儿说说。请你把小房子向右平移4格。互相出题移一移,

4、说一说。出示课件:你们看看老师是怎样移的?向哪儿平移几格?师:你们真棒!通过动手动脑,学会了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了。2.演示课件:快看,小火车带着小熊和小朋友来了!运动过程中提问:小火车做的是什么运动?(运动停止后,呈现两人都说自己经过的路长)学生讨论:到底谁经过的路长呢?师小结:小熊和小朋友无论站在车的什么位置,经过的路都一样长。三、巩固练习1做小篇子,实物投影订正。2小篇子:几号小鱼能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请你把它涂成红色。3欣赏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四、布置作业到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下节课向大家汇报。课后反思平移和旋转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在小学阶段

5、,课程标准也只要求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就可以了。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在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再现和在教学中的动手活动,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个目标既符合儿童空间知觉认知发展的特点,又符合课程标准的目标。其次,科学的教学策略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这节课我做到以下几点: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课的导入是动态出示学生喜闻乐见、亲身经历过事物:缆车、升降电梯、风车、电扇的运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

6、学生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之后,我又启发学生寻找生活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司机开车转动方向盘师旋转;开抽屉是平移;拉拉锁是平移;直升飞机的螺旋桨是旋转;钟表上的针在旋转等,巧妙的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实际教学中,老师还借助推拉窗户和拉窗帘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了平移是物体整体的移动,平移过程中,物体的形状、方向都不发生变化。二动手操作,学生参与其中。课堂中我设计了一个小熊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找平移与旋转现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了理解。学生在大量直观形象的操作活动中较好的形成巩固了概念。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都本着体现生活实践数学化、数学概念实践化这样两个转化,即学生在一堂课中初步完成了个体在认识上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回到感性这样两次飞跃。这也是当今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念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