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冬种植技术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892214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冬种植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天冬种植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天冬种植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天冬种植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天冬种植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冬种植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冬种植技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冬种植技术 天冬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严寒,在北京不能越冬。野生于山坡、 山洼、山谷灌丛或树边。分布于华南、西南、华中及河南、山东等省, 海拔在 300 1000 米的地带。第一节天冬的生长习性天冬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严寒,在北京不能越冬。野生于山 坡、山洼、山谷灌丛或树边。分布于华南、西南、华中及河南、山 东等 省,海拔在 300 1000米的地带。浙江产区年平均温度为 16C, 1月份平 均温度4C, 7月份平均温度28C,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忌强光直射, 尤其幼苗期间,一经烈日照射,茎梢枯萎甚至死亡,因 此在栽种时应适 度荫蔽或与高杆作物、林木或其他药材间作。根发达,入土深

2、达 50 厘米,以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 良好 的壤土或沙质壤土较好,重粘土、瘠薄土及排水不良的地方不宜 栽培。块根数量,随着栽培年限不断增多,一般两年生植株有块根 140200 个,四年生植株有块根 360 600 个。第二节天冬的栽培技术一、选地整地四川多种在海拔 600 1000 米的地方,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 土 壤为好;山地种植,以夹沙土为好。如种在林地应选混交林或稀疏 的阔 叶林,因林地土壤多深厚肥沃并且湿润疏松。松林和重粘土不宜 栽培。 若种在耕地内就需与其他作物间作。天冬块根入土较深,在前作收获后,进行深翻土,并开好四周排 水 沟,在栽种时,再整细整平,不必造畦。 播种

3、前,施足基肥,每亩可施 3000 3500千克。二、繁殖方法 有种子繁殖、分株繁殖和小块根繁殖。目前多采用分株繁殖。一、种子繁殖1、采种天冬系雌雄异株,一般雄株较多,雌株较少。栽培时, 见有 雌株,应增施肥料,勤加管理,使其生长健壮,获得较多的种子。 6 8 月,当果实由绿色变为黄色时,即应摘下;如果过熟,则易脱 落。果实 采回后,堆积发酵,稍腐后放在水里搓去果肉,选取粒大而 充实的作种。 可立即进行秋播。如春播,应将种子与湿沙1 : 3 混拌 均匀,在 5C 10C条件下保存,至来年春季取出播种。一般的贮藏条件种子寿命可在 一年左右。天门冬种子干燥后,易丧失活力,发芽率大大降低。2、选地播种

4、 天冬幼苗期,最怕强烈阳光,选用苗床地,必须 有天 然的或人工的荫蔽条件,或与其他高秆作物间作。播种前,深翻 土地, 整细整平,做成 1.3米宽的高畦,畦面整细整平,秋播于8 9 月种子采 收后下种,春播于次年 3月下种。秋播发芽率较高,但占地 时间长,管 理较为费工。春播占地时间较短,管理也较方便,如种子 贮藏得好,同 样可以获得较高的发芽率,所以常采用。播种前,先在畦上开横沟,沟心距 17 20 厘米,播幅 8 10 厘 米, 深 5 8厘米,将种子匀撒沟中,粒距 2 3厘米,每沟撒种子 60 80 粒。 播后用细碎土杂肥或火灰覆盖,上面再稍覆细土,共厚 23厘米;或上面盖一层薄草,以利保

5、湿并促进出苗。如气温在17C20C有足够的湿度,播后 18 20 天即可出苗。天冬种子每千克有 2 万粒左右,成苗率一 般为 15% 20%。每亩苗床,需用种子 10 12.5千克,管理良好,每亩可 得幼苗 4 5万株。幼苗经苗床培育一年后 进行移植,行距 30 40 厘米, 株距 20 25厘米。一般育苗一亩可移 栽 9 10 亩。3、苗期管理 秋播及春播,均于春季出苗。立春后,若苗床干 燥, 应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种子萌芽。经常拔除杂草,拔 草时须 注意勿将幼苗随草拔出,或拔松幼苗根际土壤。在暴雨后土而 板结时, 应浅锄一次。天冬幼苗生长缓慢,在苗期一年内,应施肥23 次。第一次于

6、苗高 3厘米左右进行,第二、三次于夏季及初秋进行。 肥料施稀薄 的人畜粪水,每次每亩用 10001500 千克或尿素 5 10 千克。施肥前均浅锄松土一次。培育 1 2 年,就可移栽。二、分株繁殖在采挖天冬时,除将二三年生,径粗 1 .3厘米以上的大块根摘下, 加 工作为药用外,可将一年生根头上有较多幼芽的植株,用刀分割为 数株 (一芽的不分),使每株有芽两个以上和 4 5个小块根,作为繁 殖栽种 材料。此法常与收获结合进行,边收获边分株,不使分株苗干 燥,并应 及时栽种。三、小块根繁殖 在冬、春收获天冬时,摘下带根蒂的小块根作繁殖材料,育苗移 栽。 育苗时,在整好的畦上,按行距 27 厘米开

7、横沟,深约 1215厘 米,将带蒂小块根斜放沟中,每隔 6 10 厘米放一根,盖土与畦面齐 平,要不 现根蒂,保持湿润,春栽的15 20天可长出新苗,加强中耕除草、追肥 等管理,当年就长出新块根,培育一年就可移栽。三、移栽技术春季播种或用块根育苗的在当年晚秋或第二年早春进行,秋季播种 或用块根育苗的,可在第二年晚秋或第三年早春进行。分株繁殖的结合 收获进行,一般多在9、10月,但也可于春季进行。移栽前,掘起幼苗, 按大小进行分类,分别栽种,以便管理。幼苗至少应有块根4 5个,过 少或无块根的不可用。选好种苗后,每50株捆成一把, 置于阴凉处待 种。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深约17厘米开窝

8、, 每窝施土杂肥约 1千克,栽苗1株。栽时要把块根向四周摆匀,以免 成为一束,妨碍生 长。然后盖细土压紧,再盖土较幼苗原来稍深2 3厘米即可。每亩可栽 植约4500 株。第三节 天冬的田间管理及间作一、中耕除草每年进行3次,第一次在3 4月,第二次在6 7月,第三次在 910月,中耕宜浅,入土 5 7厘米,切不可过深,以免伤根。二、追肥 天冬生长期,追施不同的肥料,产量有明显差异。此外,追肥量、 次数也应根据天冬生长和土壤的实际情况而定。1、不同追肥对天冬植株的影响复合肥(尿素:磷酸二氢钾:氯化钾比例为27 : 29: 10)和尿素 在天冬苗期追施,不仅有利萌芽出苗,而且植株生长势旺。6 8月

9、 追 施复合肥比追磷酸二氢钾好,主要能使新块根增殖加快,重量增加, 从 而总产量有所提高。2、天冬植株每个生长发育环节,能及早追肥,这是提高产量的 关 键措施。3、追肥量,每亩用 5千克磷酸二氢钾、氯化钾的产量比用 7.5 千 克的产量不低。为了节省成本,应采用 5千克合理。4、追肥次数,主要根据基肥多少、植株生长势态而定。第一次 在 苗期追肥(4月下旬左右),可使苗壮、茎粗、枝茂,有利光合作用; 第二次在 6 8月进行追肥,促使地下新块根加速膨大及增多。5、合理搭配追肥种类,是人工栽培中提高天冬产量主要措施之 O三、设立支柱移栽当年,蔓茎尚不甚长,可以不设支柱,但在第二年以后,生长 较迅速,

10、当蔓茎长 50厘米左右时,即应以小树枝或小竹竿作为支 柱,使 其缠绕,以利生长。并可将相邻支柱的顶端,每3 4根扎在 一起,以防 倾倒,便于管理与间作。四、灌溉排水一般在天冬栽后半月,如遇干旱,则需抗旱保苗 1 2 次,其余 时 间一般不需灌水,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五、间作育苗期间,可与粮食作物间种。秋播的,播种天冬后,在畦沟一侧 的沟边,每隔两行天冬,播种一窝胡豆;第二年 4月,又可在畦的 另一 侧沟边,每隔三行天冬,播种一窝玉米。如果春播,则只在播种 天冬后, 在畦的一侧沟边,每隔三行天冬,播种一窝玉米。在移栽后的第一、二年生长期间,都可间种农作物,一般冬季间种 胡豆,春、夏季可间种穿心莲

11、或短期蔬菜。第三年一般不再间种。第四节病虫害及其防治主要病虫害为短须嫡。短须嫡,又名火蜘蛛,于 5、6月危害叶 部。 防治方法:冬季注意清园,将枯枝落叶深埋或烧毁。喷石硫合剂或 用 25%杀虫眯水剂 500 1000 倍液喷雾,每周一次,连续 23 次。第五节影响天冬产量的主要因素天冬在四川省主产内江,当地栽培习用株距小、行距大,两年或三 年收获。这种方法产量低,亩产徘徊在 100 150千克。四川省中 医药研 究院药物种植研究所张萃蓉等经反复试验,以下几个因素对提 高天冬产 量具有实际指导意义。1.种植密度 栽培方法及施肥次数均与内江产区相同,栽“丁字形,于 3月、5 月及 7 月各施人粪尿

12、一次, 11 月施土杂肥一次,施肥结合中耕除草。 试验区不设支柱。点面结合进行观察,定株定期测生长量,试验三年 收获。试验结果表明,以株行距66厘米X66厘米,每亩栽1500株产量 最高,比对照增产一倍多。试验证明采用株行距相等的正方形栽培天冬,优于习用的株距小 行 距大的长方形栽培。天冬根系,其纺锤状块根层层紧密排列,聚成 近似 球形的一坨,故栽于株行距相等的66厘米X66厘米的正方形中,营养而 积适当,周围块根均能吸收较充足的养料,个体发育良好,又 有相当数 量的群体,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即这一密度系天冬进行 生长所需的 较佳同化而积(枝叶)和吸收面积(根系),故产量高。2.收获年限产区

13、栽培天冬,一般2或3年收获。为探索最佳的采收年限,进 行 了不同年生产量调查,共设三个处理:栽培2年;栽培3年;栽 培 4 年。顺序排列,重复 3 次,株行距均为 50 厘米 X50 厘米, 小区而 积、栽种方法、管理措施及试验地情况均与种植密度试验相同。试验结果表明,3 年生比 2 年生每亩增产 262.3 千克,增产 2.77 倍;4 年生比 3 年生增产 388.3 千克,增产 94.54% ;比 2 年生增产 650.2 千克, 增产 5倍多。栽种2 年收获是产区天冬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天冬栽2 年收获,其分生块根数量少,平均每株142.2 个,且幼嫩, 含水量高, 折干率最低;同时一般多年生药材,其有效成分的含量高 低,常与栽培 时间的长短成正相关。因此,认为天冬栽培收获年限以 4 年为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