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抛体运动教学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891281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的抛体运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活中的抛体运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活中的抛体运动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活中的抛体运动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活中的抛体运动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抛体运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的抛体运动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中的抛体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抛体运动的定义和性质。2. 知道射高射程及其与抛射角的关系。3. 理解掌握斜抛运动的规律,并能分析一些简单的斜抛运动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 能将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成抛体运动。2. 能在熟悉的物理情境中运用抛体运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物理研究是一种对自然现象进行抽象的创造性工作。【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斜抛运动的规律,并能分析一些简单的斜抛运动问题。【教学难点】知道射高射程及其与抛射角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抛体运动【思考】(1)抛出的标枪在最高点的速度为零吗?(2)标枪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提示:(1)最高点速度不为

2、零,但竖直速度为零。(2)在竖直方向的运动为上抛运动。教师用现有物体演示儿种抛体运动,并对抛体运动进行概括和分类。1. 抛体运动的概念:以一定的初速度将物体抛出,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 动。2. 抛体运动的分类:根据物体抛出的初速度的方向,抛体运动可分为平抛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竖直下抛运动、斜抛运动。(斜抛分斜上抛和斜下抛,我们一般说斜抛默指斜上抛。)根据之前学习的平抛运动,引导学生思考:斜抛运动可以怎样研究?可以分解成哪7/77/7儿个方向的运动?这儿个方向的运动特点是什么?3. 斜抛运动的分解:(1)水平方向以初速度VOx做匀速直线运动,V0x=vocos8。(2)竖直方向以初速度v

3、oy做竖直上抛运动,voy=vosine。二. 射程与射高【思考】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当改变入射方向时,轨迹有什么变化?引岀射程与射高的概念。水流方向不变,初 速度越大.射程和 射高如何变化?水流的初速度大小不 变.方向变化.射程和 射高的变化有何规律?提示:初速度越大,射程和射高都越大;水流的初速度大小不变时,竖直向上射水时射高最大;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 时,射程最大。1.定义:(1)射高:在斜抛运动中,物体能到达的最大高度。(2)射程:物体从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根据斜抛运动的特点推导射程和射高的公式,验证实验现象。设物体斜抛的初速度为,初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经过t达到最大高

4、度, 此时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0,则有:上=竺泌;则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最大高度)为:h = vosin0t - |gt2 =22 g射程为:s = ucose2t = 土瞠。g根据数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射高和射程与初速度和抛射角的关系。2.射高和射程与初速度和抛射角的关系:(1)射高和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抛射角一定,初速度增大时,射程和射高都增(2)射高和射程与抛射角的关系。初速度大小一定,当抛射角为45。时,射程最大,当抛射角为90。时,射高最大。三、抛体运动的特点根据刚才的斜跑运动总结抛体运动的特点:1. 受力特点:斜抛运动是忽略了空气阻力的理想化运动,因此物体仅受重力,其 加速度为重力加速

5、度go2. 运动特点:物体具有与水平方向存在夹角的初速度,仅受重力,因此斜抛运动 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其轨迹为抛物线。3. 速度变化特点:由于斜抛运动的加速度为定值,因此,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 变化大小相等,方向均竖直向下,故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B|Mv = gzlto4. 对称性特点:(1)速度对称:相对于轨道最高点两侧对称的两点速度大小相等或水平方向速度 相等,竖直方向速度等大反向。(如图所示)(2)时间对称:相对于轨道最高点两侧对称的曲线上升时间等于下降时间,这是 由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决定的。(3)轨迹对称:其运动轨迹关于过最高点的竖直线对称。【思考讨论】如图所示,烟花可以增添欢

6、乐气氛,当然烟花也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假设在高空 中有四个小球,在同一位置同时以速率竖直向上、竖直向下、水平向左、水平向右被 抛出,不考虑空气的阻力,经过3s后四个小球在空中的位置构成的图形可能什么形状?提示:四个小球所在位置为顶点所构成的图形应该是正方形。【典例示范】关于抛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抛体运动是一种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运动B. 抛体运动是曲线运动,它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C. 任意两段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相等D. 任意两段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大小变化相等【解析】选C。抛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受重力mg,故A错;斜抛运动的物 体只受重力,因此由牛顿第二定律可

7、知F = maf解得a=g;由a = Av/AtAv = aAt可 知,只要加速度不变就是匀变速运动,因此抛体运动是匀变速运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 化量相等,故B错C对;速度的变化量是矢量,满足矢量的合成法则,而速度的大小 变化为代数求和,因此不满足此法则,因此相等时间内速度大小变化不相等,故D错。【误区警示】抛体运动的两点注意:(1)抛体运动是变速运动,也是匀变速运动。(2)抛体运动的速度时刻在变化,而加速度保持不变。【素养训练】1. 运动会上,铅球从运动员手中被斜向上推岀后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若不计空 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铅球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B. 铅球的加速度的大小不

8、变,方向改变C. 铅球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D. 铅球的运动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解析】选A。铅球只受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保持不 变,即铅球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故A正确,B错误;铅球的运动加速度恒 定,但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不共线,故其做匀变速曲线运动,故C、D错误;故选A。2. 斜抛运动可分解为()A. 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B. 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运动C. 水平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山落体运动D. 沿初速度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运动【解析】选B。若将斜抛运动按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正交分解,两

9、分运动分别为匀 速直线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故A、C错误,B正确;若沿初速度方向分解出一匀速直 线运动,则另一分运动为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故D错误。【补偿训练】(多选)关于斜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斜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运动B. 斜抛运动中物体经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C. 斜抛运动中物体经过最高点时的动能最小D. 斜抛运动中物体上升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解析】选A、C、D=斜抛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竖直上 抛运动的合成,在经过最高点时物体的速度最小,但不为零,故B错误;A、C、D正 确。【总结】1. 斜抛运动的规律:(1)速度规律

10、。水平速度:vx = VoCOS0o竖直速度:vy = vosin0 - gtot时刻的速度大小为u =代+呼。(2)位移规律。水平位移:x = vxt = VotCOS0o竖直位移:y = u()tsin& -扌9严。t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s = yjx2 + y2,与水平方向成a角,且tana =2. 射高和射程:斜抛运动的飞行时间r 誓。(2)射高:h = UoSin&t _扌孕2 = ,3o;n&),(3)射程:s = v0cosO 2t =2VgSin0cos0g对于给定的坯,当&=45。时,射程达到最【思考讨论】在某次跳投表演中,篮球以与水平面成45。的倾角落入篮筐,设投球点和篮筐正

11、好 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已知投球点到篮筐距离为10m,不考虑空气阻力,则篮球 投出后的最高点相对篮筐的竖直高度为多少?提示:篮球抛出后做斜上抛运动,根据对称性可知,出手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 成45。角,设初速度为坯,则水平方向x = %cos45。 2t;而v0sin45 = gt,所以t =耳s,竖直方向设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h,则h=|g(0.5t)2 = 2.5mo【误区警示】斜抛运动的两点注意事项(1)做斜抛运动的物体,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只受 重力且有初速度,故做竖直上抛运动。(2)在斜抛运动的最高点速度不等于零,等于vocosO,加速度也不等于零,而是

12、 go【拓展例题】考查内容:斜抛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典例】如图所示,打高尔夫球的人在发球处(该处比球洞所在处低4m)击球, 该球初速度为35m/s,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7。角。问:把球打向球洞处时,球在水平方 向上前进多远?(忽略空气阻力,g取10nVs2)【解析】该球初速度的水平分量和竖直分量分别为: vox=voco s3 7。=3 5 x 0 8m/s=2 8ni/svoy=vosin3 7。=3 5 x 0 6m/s=21 m/s在竖直方向上,y = V0yt-|gt2代入已知量,解得t=0.2s或4s,其中t=0.2s是对应图中B点的解,表示该球自曲 飞行至B点所需时间。因此本题中,应选解t=4s。在此飞行时间内,该球的水平初速度 不变,可得水平位移为x=voxt=28 x4m= 112m。答案:112m【课堂小结】受力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