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名人轶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890391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自清名人轶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朱自清名人轶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朱自清名人轶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朱自清名人轶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朱自清名人轶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朱自清名人轶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自清名人轶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朱自清名人轶事朱自清名人轶事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以下是励志网带来的朱自清名人轶事,希望大家喜爱。名字由来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报考北京高校时改用的,典出楚辞 ·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朱自清选;自清;作为自己的名字,其意是勉励自己在逆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他同时还取字;佩弦;。;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为弓弦常惊慌,性缓者佩弦以自警。赠友诗词1941年,正处抗日斗争中,西南联大设立叙永分校。借叙永春秋祠后院以作教室。朱自清先生

2、来叙永小住,那时袁耀祖只有几岁,因在李铁夫先生家与其共居一楼,有所接触。袁耀祖先生学识渊博,常请教朱自清先生问题,先生耐性回答。朱自清先生是与李铁夫志趣相投的挚友。1941年10月,先生赴昆明西南联大,途经叙永,曾住李铁夫家多日,相聚甚欢,临别赠诗二首,李铁夫藏之多年。朱自清在离开叙永前往昆明途中,写了一首发叙永,车中寄铁夫诗寄赠热忱好客的好友李铁夫。诗云:;堂庑恢廓盘餐美,十日栖迟不忆家。忽报飙轮迎户外,遂教袱被去天际。整装众手争俄顷,握别常言乘一哗。如此匆忙奈何许,登车回首屡长嗟。;诗中表达了朱自清对李铁夫家居住环境和饮食的赞美,并且因为友情深厚产生了;不忆家;的感觉。虽然当时是战乱时期,

3、但叙永的友人们给了朱自清家非同一般的暖和。早年经验1898年11月22日诞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六岁随家人迁居扬州。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他自幼继承父辈的家学渊源,受到士大夫家庭的影响,渐渐养成;整饬而温柔、庄重而矜持;的文人气质。1912年进入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学习。1916年中学毕业并胜利考入北京高校预科,1917年升入本科哲学系。在北大期间,朱自清主动参与五四爱国运动,嗣后又参与北高校生为传播新思想而组织的平民教化讲演团。并与武仲谦结婚。1919年起先发表诗歌,作为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之一,他以清爽明快的诗作,在诗坛上显出自己的特色。1919年2月

4、出版他的处女作诗集睡吧,小小的人。1920年修完课程,北京高校哲学系提前毕业。毕业后,先在杭州第一师范,后回到母校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教授国文、哲学,并任教学主任。接着参与新文学运动,成为文学探讨会的早期会员。还参加发起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和创办第一个诗歌杂志诗月刊等工作,支持由青年学生组成的湖畔诗社及晨光文学社的活动,为开拓新诗的道路付出了辛勤的劳动。1921年参与文学探讨会,是;五四;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1922年,他只身一人来到浙江台州第六师范学校任教,与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主动参与新文学运动。1925年8月到清华高校任教,起先探讨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

5、为主。1923年朱自清发表了近300行的抒情长诗毁灭,表明自己对生活的肃穆思索和;一步步踏在土泥上,打上深深的脚印;,这种进取不懈的人生看法,在当时有较大影响。1924年,诗和散文集踪迹出版。1925年,朱自清任清华高校中文系教授,起先从事文学探讨,创作方面则转为以散文为主。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国的社会冲突进一步激化。;四·一二;政变给朱自清思想带来极大的震撼,其思想和创作发生很大转折。他的作品不再限于日常生活的抒情小品,转向抨击现实丑恶的杂文。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集中所作,均为个人真实的见闻和独到的感受,并以平淡朴实而又清爽秀丽的.美丽文笔独树一帜。1931年8

6、月,朱自清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又漫游欧洲五国;1932年7月回国,任清华高校中国文学系主任,与闻一多同事一起论学。1932年8月20日,朱自清携陈竹隐回扬州省亲。朱自清和他的妻子在上海举办婚礼。1932年8月底,朱自清赴欧洲游学。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是用印象的笔法写成的两部游记。1935年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并撰写导言。翌年出版散文集你我,其中,给亡妇娓娓追忆亡妻武钟谦生前种种往事,情意真挚,凄婉动人。这一时期,朱自清散文的情致虽稍逊于早期,但构思的精致、看法的恳切仍一如既往,文学的口语化则更为自然、洗练。抗日斗争爆发后,朱自清随清华高校南下长沙,1938年3月

7、到昆明,任北京高校、清华高校、南开高校合并的西南联合高校中国文学系主任,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抗日斗争的艰苦岁月里,他以仔细严谨的看法从事教学和文学探讨,曾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1940年,朱自清在成都目睹饥民哄抢米仓,愤然写下论吃饭一文,犀利地指责当权者无视人民温饱,支持人们为维护自己的天赋人权而斗争。1945年抗战成功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镇压民主运动。特殊是1946年7月,朱自清的好友李公朴、闻一多的先后遇害,都使他振动和悲愤。于是他出席成都各界实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1946年10月,他从四川回到北平,于11月担当;整理闻一多先生遗著委员会;

8、召集人。1946年10月,经过漫长曲折的道路,在黑暗现实的教化和爱国民主运动的推动下,他成为革命民主主义战士。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他身患重病,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学问分子的气节和情操。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患严峻的胃病(严峻的胃溃疡导致的胃穿孔),不幸逝世,享年50岁。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