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推断专题复习(高2019级使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889952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素推断专题复习(高2019级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元素推断专题复习(高2019级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元素推断专题复习(高2019级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元素推断专题复习(高2019级使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元素推断专题复习(高2019级使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素推断专题复习(高2019级使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素推断专题复习(高2019级使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元素推断专题复习短周期元素推断题的常见题眼一 . 常见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特性1.同位素之一没有中子;构成最轻的气体;其单质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H)2.其单质在空气中含量最多;其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N)3. 与 H 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的元素。 (O)4. 其单质是最轻的金属;单质保存在石蜡中;没有过氧化物的碱金属。( Li )5. 焰色反应为黄色。 (Na)6. 其单质具有与强酸、强碱反应的性质。( Al )7. 唯一能够形成原子晶体的氧化物的元素。 ( Si)8. 水中的富营养元素。 ( P)9. 其单质为淡黄色的粉末,易溶于二硫化碳,用于除

2、去洒落的汞。( S)10. 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 . 常见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结构1. 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二倍的元素。 ( Li )2. 最高正价数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三倍的元素。( S)3.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内层电子数的一半的元素。( Li 、 P)4. 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二倍的元素。( Li 、 Si)5. 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四倍的元素。( Mg )6. 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八倍的元素。( Na)7. 只有电子和质子构成原子的元素。 ( H)8. 主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相同的元素。 ( H、 Be、 Al )9. 主族序数是周期

3、序数二倍的元素。 ( C、 S)10. 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三倍的元素。 ( O)三 . 常见短周期元素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含量1. 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 ( O)其次是( Si)。2. 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 ( Al )3. 其单质是人工制得的纯度最高的元素。 ( Si)4. 其单质是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元素。 ( C)5. 其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 ( N)6. 其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 O)7. 常温下,其单质是有色气体的元素。 (F、 Cl )8. 所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 C)9. 在空气中,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的

4、元素。( C)10. 其单质是最易液化气体的元素。 ( Cl )四 . 常见短周期元素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用途1. 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 Cl )2. 其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 ( F)3.其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反应的元素。( N)4.其气态氢化物与其低价态氧化物能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S、 N)5. 在空气中,其一种同素异形体易自然的元素。( P)6. 其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能雕刻玻璃的元素。( F)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7. 其两种同素异形体对人类生存最为重要的元素。( O)8. 其单质能导电的非金属元素。 ( C、Si

5、)9. 其单质能与强碱溶液作用的元素。 ( Al 、 Si、 S、P、 Cl )10. 其单质能够在空气、二氧化碳、氮气、氯气等气体中燃烧的元素。(Mg )11.H 在组成铵盐时个数特别多(一般为4、5 或 8 个);H 能与多种元素组成具有相同电子数(10 或 18 电子 )的微粒。12.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的化合物是Al 2S3 、CaC2;单质是 Na。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还有Na2O2、 F2、 Mg( 沸水 )、 Fe(高温 ) 、 C (高温 )13O2 用 KClO 3 或 H2O2 制取时需 MnO 2 作催化剂;制取Cl 2 时需 MnO 2 作氧化剂五、具有相同电子数

6、的粒子有:电子数分子阳离子阴离子2H2HeBe2+Li +H -HFH2O NH 3CH 4Na+Mg 2+Al 3+H 3O+F-OH -O2-10NeNH 4+NH 2-HClH 2SPH 3K+Ca2+Cl -S2-HS -18SiH 4F2H 2O2N2H4Ar28( 10 18)NaClNH 4+MgSNaHS KFKOH CaONa2 O2382 18+2BeCl2CS 22 10+18Na2S(NH 4)2SCaF 2Ca(OH) 2短周期元素推断题的常见题眼举例一 .“题眼”是元素的性质例 1. A 、 B、 C 三种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相连续的三个不同的周期,原子序数CAB,其

7、中B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A 的次外层电子数与B、C 不同, A 与 B 的族序数之和等于C的族序数。已知A 的氢氧化物难溶于水,B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种强酸。则A、B、 C 各为何元素?二 .“题眼”是最外层电子数例 2.有 A、 B、 C 三种元素, A、 B 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B、 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又知这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7,质子数之和为 31。试通过计算确定这三种元素的名称。三 .“题眼”是特例元素例 3. A 、 B、 C、 D、 E 是相邻三个周期中的五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与 E 同主族, B、 C、D 位于同周期。已知除A 外

8、,其他各元素原子都有内层电子,其中B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2 倍; A 与 B, B 与 C 能生成气态分子 X和 Y; D 和 E 能生成离子化合物,且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试回答:(1)写出 D 与 E 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2)写出 X、 Y 的电子式与结构式;(3)用电子式表示A 与 C 原子形成分子的过程;(4)写出只含A、 C元素的阴离子和阳离子。2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四 .“题眼”是同电子数例 4. A 、 B、 C、D、 E 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分子或离子,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数,且A 是由 5 个原子核组成的粒子。它们之间可能发生如下变化,且D 与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均

9、能反应。AB C D, B E 2D。请回答:( 1)写出 A 的电子式;( 2)写出 B 的化学式;( 3)写出 D 的电子式。五 .“题眼”是原子个数比例 5. A 、 B、 C、D 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D 同周期, B、C 同周期。 A、 B 组成化合物甲为气态,其中A、 B 原子个数比为4: 1,由 A、C 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乙和丙都为液态,乙中 A、C 原子个数比为1:1,丙为 2:1,由 D、C 组成的化合物丁和戊都为固态,丁中D、C 原子个数之比为 1: 1,戊中为2: 1。写出:(1)甲、乙、丙、丁、戊的化学式;(2)写出 B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与丁发生反应的化学

10、方程式。元素推断题的常见解题方法一、从元素 “位 -构 -性 ”突破X1、利用元素位置Y【例题 1】短周期元素X 、 Y 、 Z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Z试回答:( 1)X 元素单质的化学式 _,若 X 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相等, X 单质的摩尔质量是 _。( 2)Y 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_。( 3) Z 单质的晶体类型属于_, Z 与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2、利用原子结构【例题 2】W 、 X 、 Y 、 Z 四种短周期元素, W 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 X 原子的电子总数与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W 原子与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Z原子的最

11、外层的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 倍。则( 1)元素名称 XYZW。( 2)写出 W 4XY 2Z 的结构简式 _该化合物的名称是。3、利用元素特性【例题 3】 A 、 B 、C、D 均为短周期元素,B、 A 可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其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 1 和 2 1,且分子中电子总数分别为18 和 10;B 与 D 能形成一种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X ,B与 C 能形成极易溶于水的酸性气体Y 。X 分子与 B2A 分子中的电子数相同、 Y 分子中的电子数为18, A , B, D 形成离子化合物,其化学式为B 4A 3D 2,其水溶液呈弱酸性;请回答:( 1)元素符号 ABCD。( 2)写出化学

12、方程式:C2 和 X (过量)反应。( 3)B 4A 3D2 水溶液呈酸性的离子方程式为。( 4)液态 X 能电离(可根据B 2A 电离推知),其阴离子电子式。二、从元素的周期律突破1、利用 “相邻 ”关系【例题 4】短周期元素 A 、 B、 C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右图且 A 与 C 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 B 的核外电子数。3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回答: (1)A 、 B、 C 元素的名称分别是_ (2)写出 B 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_,其水溶液叫做_酸,它 _( 能、不能 )长期保存,因为 _ 。2、利用等量关系主族序数 =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最低负价 =最外层电子数8。【例题 5】X 、Y 是短周期元素,两者形成的化合物X2 Y 3( X 是其最高正价) ,已知 X 的原子序数为 n,则 Y 的原子序数可能是A n+3B n+8C n-5D n-63、利用递变关系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