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数学数学归纳法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7889914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二数学数学归纳法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高二数学数学归纳法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高二数学数学归纳法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高二数学数学归纳法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高二数学数学归纳法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二数学数学归纳法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二数学数学归纳法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二数学数学归纳法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一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了解数学推理的常用方法(归纳法)(2)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和其本质的科学性(3)初步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和一个结论。(4)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恒等式。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归纳法的引入,说明归纳法的两难处境,引出数学归纳法原理,使学生理解理论与实际的辨证关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解决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学会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思想方法,能用总结、归纳、演绎类比探求新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活动,亲历知识的构建过程,领悟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体验探索中挫折的艰辛和成功的快乐,感悟“数学美”,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他们手脑并用,多思勤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初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 。(2)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步骤,尤其是递推步骤中归纳假设和恒等变换的运用。 教学难点:(1)使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有效性;(2)递推步骤中归纳假设的利用和代数恒等变换。三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法.四 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讲解教学。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究原理、激起兴趣问题情境一:问题(1)大球中有5个小球,如何验证它

3、们都是绿色的?(课件演示)问题(2):若an=(n2- 5n+5)2,则an=(n2-5n+5)2=1 问题 (3):若 13= 2 135= 3 1357= 4 1+3579=5可猜想:1+35 (1)n(2n1)(1)n n吗问题情境二:投影:数学家费马运用不完全归纳得出费马猜想的事例。 小结归纳法:由一系列有限的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考察全体对象,得到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结论一定可靠,但需逐一核对,实施较难)不完全归纳法,考察部分对象,得到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结论不一定可靠,但有利于发现问题,形成猜想)问题情境三:如何解决不完全归纳法

4、存在的问题呢?多米诺骨牌操作实验问题(4)如何保证任何条件下骨牌一一倒下?需要几个步骤才能做到?处理第一个问题;(相当于推倒第一块骨牌)验证前一问题与后一问题有递推关系;(相当于前牌推倒后牌)。(二)导入课题,例练结合,激发思维数学归纳法定义:对于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我们常采用下面的方法来证明它们的正确性:(1) 先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例如n0=1) 时命题成立,(2) 然后假设当n=k(kN,kn0)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回顾问题(3)】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5 (1)n(2n1)(1)n n (*)证明:

5、 (1)当n=1时,左边=1,右边=1, 当n=1时,结论成立(2)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 即 1+35 (1)k(2k1)(1)k k在这个假设下再考虑当n=k+1时式(*)的左右两边。从n=k到n=k+1有什么变化左边 1+35 (1)k(2k1)(1)k1 2(k+1)1=(1)k k (1)k1 2(k+1)1凑假设(1)k1 k2(k+1)1凑结论 (1)k1 (k+1)右边所以当n=k+1时等式(*)成立。由(1)(2)可知,1+35 (1)n(2n1)(1)n n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重要方法。主要有两个步骤、一个结论:(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如

6、n0=1或2等)时结论正确(找准起点,奠基要稳)(2)假设n=k时结论正确,证明n=k+1时结论也正确(用上假设,递推才真)(3)由(1)、(2)得出结论(结论写明,才算完整)其中第一步是递推的基础,解决了特殊性;第二步是递推的依据,解决了从有限到无限的过渡。这两步缺一不可。只有第一步,属不完全归纳法;只有第二步,假设就失去了基础。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4+27+310+n(3n+1)=n(n+1)2 (分析见课件) (三)练习巩固,展示强化,激活思维1、某个命题与自然数n 有关, 如果当n = k ( kN ) 时该命题成立 , 那么可推得当n = k + 1 时该命题也成立. 现在已知n

7、 = 5 时该命题不成立, 那么请判断以下各命题的正确性: (1) n = 4 时该命题不成立; (2) n = 6 时该命题不成立; (3) n = 1 时该命题可能成立; (4) n = 6 时该命题可能成立. 如果n = 6 时该命题成立, 那么对于任意n6 ,该命题都成立. 解析: 观察 , 1)各项分母都是连续的自然数 2)第一项的分母分别是 3)最后一项的分母分别是 从n=k到n=k+1项数上有什么变化,多了那些项,少了项呢?3.如下用数学归纳发证明对吗?证明:当n=1时,左边,右边设n=k时,有 当n=k+1时,有即n=k+1时,命题成立。由可知,对nN+,等式成立4. 用数学归

8、纳法证明:122334n(n1).(四)归纳小结,自我整合,激升思维.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明确初始值n0并验证真假。(必不可少) “假设n=k时命题正确”并写出命题形式。分析“n=k+1时”命题是什么,并找出与“n=k”时命题形式的差别。弄清左端应增加的项。明确等式左端变形目标,掌握恒等式变形常用的方法:乘法公式、因式分解、添拆项、配方等, 并 用上假设。可明确为重点:两个步骤、一个结论;注意:递推基础不可少,归纳假设要用到, 结论写明莫忘掉。 2数学归纳法的核心思想: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完全归纳法 ,它是在可靠的基础上,利用命题自身具有的传递性,运用“有限”的手段,来解

9、决“无限”的问题。它克服了完全归纳法的繁杂、不可行的缺点,又克服了不完全归纳法结论不可靠的不足,使我们认识到事情由简到繁、由特殊到一般、由有限到无穷。 (五)布置作业,综合延伸,激动思维1课本作业 p50. 习题4. 1 1,2 2补充作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3) 已知函数 求 ; 猜测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4) 3预习课本P49例1和例2(六)课后反思,德育欣赏,激励思维(七) 教学设计思想1、“数学归纳法”既是高中代数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贯通了高中代数的几大知识点: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解决的内容是:使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掌握数

10、学归纳法的证题步骤(特别要注意递推步骤中归纳假设的运用和恒等变换的运用)。只有真正了解了数学归纳法的实质,掌握了证题步骤,学生才能信之不疑,才能用它灵活证明相关问题。 2、本节课是数学归纳法的第一节课,有两大难点:使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有效性;递推步骤中归纳假设的利用。不突破以上难点,学生往往会怀疑数学归纳法的可靠性,或者只是形式上的模仿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会对以后的学习造成极大的阻碍。3、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法”和“讲练结合法”。通过课件的动画模拟展示,引发和开启学生的探究热情,通过“师生”和“生生”的交流合作,掌握概念的深层实质。努力使课堂充满平等、民

11、主、和谐的研究气氛,并充分重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模式为(1)创设情景、探究原理,激起兴趣;(2)导入课题,例练结合,激发思维;(3)练习巩固、展示强化、激活思维;(4)归纳小结、自我整合,激升思维;(5)布置作业、综合延伸、激动思维;(6)课后反思、德育欣赏、激励思维。4、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1)创设情景,回顾旧知识,并引入新问题,导出“归纳法”的概念,经历数学家的小故事,反衬不完全归纳法的缺憾,引起矛盾冲突,引发学生探索解决的需要,但问题又过于抽象,学生思维受阻,故由多米诺骨牌的课件展示,引导推其一把,在以实践问题解决为主线下,使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交流合作,讨论,进而达到对知识的

12、“发现”和主动“接受”。完成知识的内化,使书本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2)抽象的概念教学,在以上的铺垫下得以顺畅进行,突出强调归纳法的“两个步骤、一个结论”,并在例练中强调“数归法”的程序化重点“凑假设”和“凑结论”。3)选择系列由易到难的练习巩固题组,力求让学生提高证明简易恒等式的能力.数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解题,所以在解题教学过程中,重点是向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和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并重点展示学生发生错误、产生障碍、克服困难、由失败走向成功的经历,解题切入点或突破口的选定要舍得花时间分析引导,解题的每一步深入要真正落实到位,弄清运用到的基本数学方法,提炼数学思想。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浮于表面现象,把握问题的本质,才能发现解题前预想不到的深层次的很多问题,使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得到有效训练。4)作业课后反思中,布置了课外延伸综合题,使学生思维充分激活、激动起来,并且学生可上网或去调出课件中的材料,通过了解数学家费马、欧拉、哥德巴赫等猜想和故事,并因此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数学和其他科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