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讲稿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7889819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讲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年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讲稿 锦屏县亮司小学22X年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校本培训讲稿 (一) 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三级培训培训形式:集中培训+教师自学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培训学时:4学时 培训时间:2X年3月3日主讲教师:龙安福培训具体内容: 为什么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一)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 (二)是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 (三)是教学体现教育性的客观要求。 (四)学科中客观存在法制教育内容、法制教育契机和法制教育便利。 (五)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具有人力、时间、载体上的优势。学科教师是学校最大的群体,学科教学占据着最多的时间

2、,学科有教学内容作为依托。这是其他途径难以比拟的。 (六)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方法上具有优势。由于需要渗透的内容和学科知识紧密关联,借助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内容上比较贴切,形式上比较自然,学生更加认同,更乐于接受。 (七)有利于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学科知识的丰富性为拓展法制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受时空限制,学校不可能开展太多的法制教育专题活动和课外活动,只能择“重要的”进行,范围受到制约。而学科凭借自身优势,完全可以把一些平时不好讲或讲不到、学生又应该知道的法制内容,顺势介绍给学生。 锦屏县亮司小学202X年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校本培训讲稿 (二) 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三级

3、培训培训形式:集中培训教师自学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培训学时:4学时 培训时间:22X年3月2日主讲教师:龙安福培训具体内容: 渗透方法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1、在生活实际中渗透 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课文清澈的湖水它写的是小女孩小洁宁可长时间地把面包纸攥在手里,也不愿弄脏那“清澈的湖水”。这点滴小事,反射

4、出的是小洁美好的心灵。本文通过学生身边的事件,让学生明白:其实保护环境很简单,就在我们举手投足之间。既然我们的举手之劳能保护环境,使其不受破坏,我们就应该好好保护我们周边的环境。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小洁为什么紧紧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水里。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后,再联系现实,看看现在我们周边的河流没有一条是清澈的,现在河里的不但鱼不能生长,就连河水的颜色都是泛黑,发出怪味,这是为什么。让学生讲讲原因,让学生不约而同感受到“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啊。”教师趁机介绍保护环境法,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把6月1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

5、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 、在创设情境渗透 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无疑是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花草树木点头笑”这课时,我们可以先结合教材创设情境“森林舞会”,让学生扮演各种树木,讲讲自己的作用,并让一学生带着头饰扮演书中的小兔子,讲述人们为保护森林所做的努力和制定的相关的法律,通过表演,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接着教师为学生介绍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内容。使学生的感情自然升华,激发了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的欲望,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3、在

6、游戏中渗透。 基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年龄特点,形式多样的游戏令他们喜闻乐见。我们可以把社会的某一场景搬到游戏中,让学生在所设的情景中有所感悟有所理解,从而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例如:在一年级下册音乐红眼睛绿眼睛这课中,我们可以做一个身临其境的游戏“今天我来指挥交通”,老师扮演交警来指挥,同学们排成一队,互相把双手搭在前面一个同学的肩膀上,搭成一辆小车,当老师举起红灯时,就停下来,当老师举起绿灯时,就向前进。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同时也让学生亲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处:他可以使行人和车辆有条不紊地通过。也可逆行而施,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人人都随己心愿,任意在十字路口穿梭,想怎样

7、开就怎样开,就会引起很多的交通事故,所以为了维护交通秩序,国家制定了许多交通法规,接着给学生介绍相关的交通法规,学生通过游戏,了解了许多的交通法规,增强了维护交通秩序的观念,对学生今后的生活终身受益。 、在实例中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如在教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规则在哪里这一课时,便可以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得出结论。教师可以先设计这样一个故事:一群学生到公园或某一公共场所去玩,大部分学生都能按规则要求去做,有小部分学生不守规则,乱扔垃圾,在风景区乱涂乱画等。让学生交流讨论,哪些行为不对,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完

8、之后,教师即可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明白道德、纪律、法律其实都是规则,人人都要自觉遵守。 、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渗透。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地、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数学学科统计初步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要有较一个知识面,而学生在书上接触内容较窄,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法律知识方面的信息,如空气污染情况、噪音情况、青少年犯罪率,然后让学生制成一张张统计表,使学生既掌握绘制统计表的方法,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教师可以设计“城区大气

9、中二氧化硫和烟尘监测结果统计情况”的题型,进行环境保护法的渗透。在教完例题后适时讲到一些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严重超标给人们带来了较大的危害,并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由于人们破坏环境所造成的,使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由此既完成了数学教学目标,又和法制教学有机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在课堂小结中渗透。 结课点睛是教师在课堂结束部分的处理上运用的渗透法。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语文泉水这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后,教师小结:泉水多、清、甜、美,多好啊,能浇灌果园,为花朵增添光彩,为人们提供甘甜的饮用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护水源,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爱护我们的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

10、接着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关的条款。这样让学生把课上所接触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在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中,我们只要把握好方法,抓好时机,持之以恒,就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锦屏县亮司小学202X年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校本培训讲稿 (三) 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三级培训培训形式:集中培训+教师自学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培训学时:4学时 培训时间:20X年4月1日主讲教师:龙安福培训具体内容: 学科教

11、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 一、一箭双雕。简述如下。 (一)尊重教学。即尊重课标,尊重教材,尊重教学活动,不破坏教材原意、教材内容,不破坏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不打乱学科教学秩序,不占用过多教学时间。 (二)科学导入。即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科学、巧妙地导入法制内容,使法制内容在教学中顺势而出、合情合理、贴切自然。(三)分量适中。即法制教育内容的分量恰到好处,既满足法制教育的需要,又不形成教和学两方面的负担,冲淡教学主题。 (四)目标恰当。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尊重学生的生活、社会经验,既满足学生成长和走

12、入社会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五)有机统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验、练习、活动、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中,法制内容和学科内容都要相互融合,有机地统一起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不是“掺沙子”、不是人为的简单拼盘。同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提倡通过润物无声的手法,实现潜移默化的效果。 (六)一箭双雕。既完成法制教育任务、实现法制教育目标,又完成学科教学本身的任务,实现学科教学目标,最终实现学生法制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双提升。 锦屏县亮司小学20X年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校本培训讲稿 (四) 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三级培训培训形式:集中培训+教师自学培训地

13、点:教师办公室培训学时:4学时 培训时间:2X年月8日主讲教师:龙安福培训具体内容: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按照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提出的内容、数量、目标要求渗透,就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分述如下: 一、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分量、难度上有严格界定。 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在35个学科中共设计了730个渗透点。12年大致有480个教学周、14000个课时,平均每周只有152个渗透点,也就是平均每19节课,法制内容才会在教学中出现一次,频率不高。从具体到一节课的时间占用来看,最简单的,只要求告知学生法律法规名称,最复杂的,占用时间也一般不会超过分钟。 法制教育

14、与学科教学安排渗透的法制内容,都是普通的法制常识和比较容易理解的法律法规,不会超过学生的认知能力,既有对象上的针对性,又属于普法范畴。 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上有明确的要求。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结合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科学融入、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潜移默化效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并且在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中作了相应设计。只要坚持这些原则,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快乐的学习过程,甚至于有时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即已完成法制教育的任务,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会增加学生的心

15、理负担。 锦屏县亮司小学22X年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校本培训讲稿 (五) 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三级培训培训形式:集中培训+教师自学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培训学时:4学时 培训时间:22X年6月日主讲教师:龙安福培训具体内容: 一、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伤害学科本身。不会。这得从渗透原则说起。 第一,“尊重教学”是渗透法制教育的前提。教学中不能因为法制内容的渗透,破坏教材原意、教材内容、教学程序、教学结构,打乱学科教学秩序,更不能冲淡教学主题,喧宾夺主。 第二,“分量适中、目标恰当”的意思是既有渗透,又在量、度、时间上有严格的界定,不能把教学课上成法制课。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不但不会伤害学科本身,有时还能促进学科教学,或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或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或促进学科知识与社会、自然的联系。试举一例: 二、理科渗透法制教育,优势在哪里。要注意些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