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中的安全问题及预防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88641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体育课中的安全问题及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体育课中的安全问题及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体育课中的安全问题及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体育课中的安全问题及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体育课中的安全问题及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体育课中的安全问题及预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体育课中的安全问题及预防学校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但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由于器械、动作、身体状况、教学组织、场地、天气等各种因素,往往导致伤害事故(尤其是运动性损伤)的发生。1这不仅给身体带来损伤,更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工作,而且对周围的学生和广大群众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这不但不利于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而且又加重了学校体育教师的心理负担。如何正确处理学校体育与安全问题,减少学校体育教育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成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

2、重要课题。一体育课中安全事故的现状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份的体育,由于自身的特点(运动、器械)或其它各种因素,伤害事故(尤其是运动性损伤)偶有发生,成为了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这既违背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初衷,一定程度上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加重了体育教师的心理负担。二体育课中的安全问题主要的类型1运动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即为体育教学中,由于场地,器械、动作、身体状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等各种因素,导致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中损伤事故的发生。2青春期躁动性损伤青春期躁动性损伤青春期是指个体的性机能从还没有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在

3、生物学上是指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也就是一个人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青春期是少年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男性从儿童的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都脱离了儿童的特征而逐渐成熟起来,更为接近成人。这些迅速的变化,会使少年产生困扰、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卫生问题,甚至产生不良行为。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科目的特殊原因致使学生出现异常过于激烈的身体接触,引发学生青春期躁动的不稳定的心理因素,导致学生不理性,违规性的斗殴现象的产生,而使学生人身安全受损伤。3不可抗力性损伤不可抗力性损伤指在体育教学中,因自然灾害(雷击,冰雹,风暴,沙尘,地震)的不

4、可预料性,不可抵抗性而使学生生命安全受损伤。三体育教学中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健康,但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就与教学目的背道而驰了。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虽然现阶段体育教学中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般是以下四方面:1学生因素(1)缺乏科学合理的准备活动据国内外调查统计资料表明,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首要原因,科学合理的准备活动,能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呼吸、心血管系统的活动,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力量,加大关节活动幅度,使人能更好地进入运动工作状态。但有一部分学生在准备活动上“偷工减

5、料”,最后在运动中出现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差等现象,从而导致运动损伤。(.2)技术动作的掌握缺乏科学性体育运动中,学生在学习动作时,有一部分学生往往会因为认识不到位或在学习新动作时自己的思维还停留在以前的经验上,因而在运动中也常因没有掌握动作要领,违背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征和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3)身体素质差由于受现行的升学制度影响,繁重的学习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并占去了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仅靠在校每周2至3节体育与健康课和1节保健活动课来锻炼身体,是根本无法满足学生身体快速增长的需要的,正是由于身体素质的低下,在运动中遇到强度较大或难度较

6、大的练习时就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现象。(4)自我个性的影响个性是人精神面貌的总的体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在体育运动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兴趣和性格,兴趣和性格既是提高练习质量的保证,也是发生运动损伤的根源。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练习得很认真,而有的学生却无精打采;有的学生活泼开朗,而有的学生孤僻懒散。前者是兴趣不同所致,不感兴趣则心理活动水平下降,身体运动技能未能激活,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后者由于性格上的差异,那些孤僻内向的学生,往往反应较慢,运动能力较弱,且在不能完成练习任务时,易产生逆反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活动,不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可能会造成身体的损伤和出现

7、斗殴现象。四体育课突发安全事故的科学预防措施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的科学预防措施,已经成为社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热点课题。当前学校和教师都应以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正确的去对待安全事故,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可以从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加强预防。1学校方面(1)课务安排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上体育课,从事“三基”的学习,主要是运动神经中枢兴奋,学生学习文化课,主要是言语中枢兴奋,但任何一个中枢过度兴奋都会转为抑制,二者既独立,又有联系,单纯地追求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都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而安排体育课程表时,应该了解人体生理学知识和青少年生理活动

8、规律及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规律,并与体育教师密切配合,科学安排好体育课程表。(2)加强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制度能使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为了学校体育工作安全的更好落实,学校在每一个学年或每一个学期,都应制定安全防范的工作的制度,层层落实,让每一位教师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真正清楚学校“安全重于泰山”的内涵。(3)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体育安全讲座和检查预防体育课安全事故,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加强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设备的检查,这是十分必要的一种手段,它是确保体育课安全的不可缺少的一条途径。另外学校应定期举行各种体育安全知识讲座,让学生不仅从事体育锻炼,而且学会科学锻炼,学会保护自己,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

9、4)对大型体育活动必须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学校举办大型体育活动,这是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途径。作为学校或体育教师事先应该充分考虑活动中会出现的各种损伤事故,并制定相应科学、合理的治疗应急方案。2教师方面(1)提高教师的责任心(2)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3)加强体育课组织管理(4)注重提高教学业务能力(5)处理好体育课上的异常情况(6)掌握必备的急救常识(7)提高对季节、气候的应变能力3学生方面(1)增强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意识,要做到警钟长鸣。要认识到在体育运动中思想上时刻引起重视,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更不能在上课时调皮、相互推撞,因为自己有时根本不

10、知掌握的力度和分寸,再加上自己本身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2)要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体育锻炼时,学生不但要学好科学锻炼身体方法,而且要提高在运动中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在练习中遇到意外事故时做自我保护,同学之间也应学会在练习中对其他同学做保护与帮助。(3)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学生应养成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身体素质提高了,就能避免因素质差而引起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4)认真做好准备和放松活动注意课前准备活动和课后的放松练习。课前不应忽视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不充分,特别是低温季节,很容易在运动中拉伤韧带、肌肉或扭伤关节。课后的放松练习也不应忽视,有些学生以为上完课了,放松练习也就不在乎了。然而,长此下去,疲劳长期积累,特别是局部负荷后没能及时放松、消除疲劳、尽快恢复该部位机能,积劳成疾,就容易形成劳损,这也是运动损伤现象之一。而且比急性损伤更难以痊愈,所以不要轻视课后的放松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