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_第一课时教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884559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石》_第一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搭石》_第一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搭石》_第一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搭石》_第一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石》_第一课时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搭石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脱鞋绾裤、猛涨、懒惰、俗语、平衡、平稳、协调有序、伏下”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脱鞋绾裤”。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搭石”的意思。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读通课文,领悟“搭石”的意思.【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课件出示)横跨在河两岸上的桥多美啊?谁来说说桥有什么作用呢?生:(连结河两岸的交通)师:对了,桥的作用我们都知道了,但有

2、位作家,现在我们要称他为刘章爷爷,他没有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也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是想念起了他家乡小溪里摆放的一排再平凡不过的石头,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搭石(板书课题)你们想去了解吗?想就跟老师一起来欣赏1课搭石(课件出示)师:板书课题,生:读课题【设计意图】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我觉得运用接近学生生活的东西引入,能调动学生的的情感参与,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同时,结合课文激疑引思,实现自然过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刘章爷爷的家乡就在21课里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地把课文来读一读,(课件出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1、 看看同学们读课文的效果。2、

3、 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师:同学们读书的方法真多!看看,老师在课文中找了这么多新的词语,谁愿意来读读.(课件出示:山洪暴发 猛涨 懒惰脱鞋绾裤 平稳 俗语 协调有序 平衡 伏下)A、 指名学生读。B、 全班读C、 去拼音读(学生站起来读)D、 小组读E、 读生字师:真厉害,你觉得这些字当中哪个字最容易写错?生:说师:板书难写的字(暴、裤)学生跟着书空.师:同学们请再读读词语。想牢记它吗?让学生写写。A、学生在本子上写字,每个写个。师:同学们写得非常认真,字体也很棒!我们把这些生字词语放进课文中去读读,好吗?学生分组比赛来读书.(指组读,老师评评)【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多种形式识记生字,对生词进

4、行归类分析,注意做到主次分明,读写结合.同时坚持以读为本,营造书声朗朗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读书的乐趣,同时注意发挥朗读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家乡的人情美。三、学习第一自然段,解决疑问师: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很精彩!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全班读)师:读后,谁能够在课文里面找找什么是搭石?找出句子读读(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生再读)师:家乡的人们是怎样挑选

5、石头的呢?又怎样摆放的呢?生:回答师:对,这就是搭石了。(多媒体出示搭石图,同时教师画板书)师:同学们,搭石这么重要,我们再来读读.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课件出示:脱鞋绾裤。问:你知道这个词的意思?生回答,出来用动作演示。“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卷起来的意思。)全班学生一起做“脱鞋绾裤”的动作。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学生说:脱鞋绾裤),收工就必须(学生说:脱鞋绾裤),赶集就必须-(学生说:脱鞋绾裤),访友就必须(学生说:脱鞋绾裤),一句话,

6、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感觉到了什么?生: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师:是啊!如果在夏天也可以脱鞋绾裤,但是如果进入了秋天或者是冬天的时候,还要脱鞋绾裤吗?因此,我们的家乡人就很聪明,马上就搭起了一座石头桥,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什么是搭石。(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设计意图】精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从读中明白“搭石,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去探索去动手,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采用师生合作对读,激发了学生感悟课文的兴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的对话,从而达到了对课文理解的巩固。多形式,多角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能培养学生的

7、阅读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的本色.四、想象画面,课堂小结:师:请同学们来看一看,想一想:这默默地躺在小溪里的搭石给家乡带来了什么?留下了什么?生:回答。(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课件出示)师:你们说得都不错,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去品味这些看得见、看不见的美的意境呢?第二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回顾板书,设计一个能起到总领全文又能承上启下的问题,悬起了学生的欲念,为下一节课打下了好的铺垫板书: 2 搭石 【设计意图】板书的设计是一幅画来的,能突出课文的主题,同时增加视觉效果。文中不足之处,请您见谅!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