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883421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动物实验研究既往已有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在动物模型(羊、猪、猴)移植 MSCs 是可行的, 尽管其移植方法不同(直接注射入心肌、经冠状动脉灌注、经静脉途经全身灌注), 使用的种子细胞(未纯化的骨髓单核细胞、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细胞数量 也不尽相同。受体的心肌条件也不一样,但大多数研究都认为:在经冠状动脉或 者直接向受损心肌组织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移植的细胞能存活于心肌组织 并在心肌组织微环境中分化,移植的细胞经数周后发现开始表达心肌细胞特有的 标记如a -肌动蛋白、肌钙蛋白I和丙酮酸激酶。移植的细胞还出现肌小节的肌 浆球蛋白重链以及细胞-细胞连接Dick等人建立猪的心

2、肌梗死模型后将使用铁 荧光离子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直接注入梗死区域的边缘,2 周后即发现生长 良好的标记细胞开始表达心肌细胞特有的肌肉蛋白,与对照组相比较,心肌收缩 能力明显得到提高,心室壁的变薄也得到抑制。在有效性得到证实的基础上,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同样得到人们的重视,在 上述猪心肌梗死模型的实验中,作者报道直接向心肌注射 104108 个干细胞是 安全的,并没有发现有免疫和毒性反应。Davani等人向狗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心 肌中直接注入细胞(1X108个),在移植的过程中未发现有心律失常,心电监护 未发现 ST-T 改变及病理性 Q 波。所有的动物在术后均未死亡。 Kraitchman 等

3、 人的研究却发现在向正常狗经冠状动脉移植入干细胞后,有亚急性微灶心肌梗死 发生,他们认为是因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积过大(18m20p m)阻塞微血管所 致,但由于缺乏对照组,尚难明确心肌梗死的原因是由于细胞抑或是导管的操作 或者其它的原因所至。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在各种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中,造血干细胞移植最为引人注目。造血干细胞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来,它是所有血细胞的最原始的起源细胞。 它具有 3 个重要特征:一是高度自我更新或自我复制的能力;二是进一步分化为 各系祖细胞的能力;三是绝大多数可长期维持在非增殖状态,这些特征随着干细 胞的分化逐渐减弱和消逝。造血干细胞移植泛指将各种来源

4、的正常造血干细胞在患者接受超剂量化、放 疗后,通过静脉输注移植入受者体内,以替代原有的病理性造血干细胞,从而使 正常的造血与免疫功能得以重建。目前,作为临床移植的造血干细胞主要从 3 个渠道获取,即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中。 20 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美国学者托 马斯采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获得成功,使白血病治疗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从此, 白血病不再是一种令人谈而生畏的绝症。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成为世界公 认的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遗传疾病以及多发性和转移性恶性肿瘤疾病最有 效的方法。人体造血干细胞的 80%以上储存在骨髓中,所以人们把早期的造血干细胞移 植叫做骨髓移植。虽然骨髓不是人体的精髓,

5、也不是中枢神经的脊髓,抽取一定 量的骨髓对人体不会有任何损害,但由于采集骨髓要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进 行,抽取髓液时捐献者会有痛感,所以给捐献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这是导致 许多人对捐献骨髓产生恐惧感的重要原因之一。五十年代末,科学家发现外周血中含有可以重建髓系造血的干细胞。随着科 学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到八十年代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逐渐推广开来, 在提高治疗有效率和缩短疗程方面优于常规治疗,且效果令人满意。随着临床医 学的进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逐渐替代 原来的骨髓移植,成为治疗急慢性白血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免疫性缺 陷症以及多种恶性肿瘤放疗或化

6、疗后引起的造血与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和晚期实 体瘤等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解放军 304 医院曾采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 植成功治疗一例晚期肾转移癌患者的消息。接受治疗的是一位 39岁的男性军官, 去年4月患肾癌做右肾切除术,今年初,双肺多处转移,最大病灶达6X7cm, 常规治疗无效,专家会诊认为最多有2个月的生存时间。304医院将患者妹妹的 造血干细胞植入患者体内, 3个月后,患者左肺转移病灶完全消失,右肺转移病 灶大部消失或明显缩小。同骨髓移植相比,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多方面的优点:一是采集方便, 供者不需要麻醉,无多部位骨髓穿刺抽髓的痛苦和不便,患者易于接受;二是移 植后受者造血和免疫

7、功能恢复快,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低且轻,减少了抗生素和 成分血的应用,降低了移植相关病死率,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约了医疗费用;三 是由于可以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对那些肿瘤对骨髓已有浸润,或接受放 疗照射后不能采集骨髓的供体也可施行;四是与骨髓相比,外周血中肿瘤细胞混 入较少,移植后复发率低于骨髓移植。什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好比人体造血器官的种子,我们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 板)都是由它分化、成熟而来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最为有效的 方法,此外,许多恶性肿瘤和遗传性疾病,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可通过此方法 获得治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本质和基本步骤是:1)移植前预处理

8、,使用超大剂量的 放疗或化疗,最大限度地消灭体内残存的肿瘤细胞,同时抑制患者免疫系统,使 供者造血细胞能够顺利植入;2)根据供者造血干细胞来源的不同,可采集供者 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或脐带血干细胞作为移植的种子;3)将正常的造血 干细胞通过患者静脉输入体内,造血干细胞能自动定居在患者骨髓内,利用造血 干细胞具有不断自我复制和分化的能力来重建患者造血功能,通常需要 12月的 时间,免疫功能的恢复需长达 6月1年的时间脐血干细胞移植在鲁成功 一位 11岁男孩患急性淋巴肉瘤型白血病,济南军区总医院为他施行了非血缘关系的异基因 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20 多天后的检测结果显示,植入患者体内的脐血干

9、细胞已经生 长,开始重建骨髓造血功能。迄今为止,我国共开展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700 余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按其干细胞的 来源不同可分为3 种移植:一是骨髓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是指把某人的造血干细胞输注入 病人体内。上述 700 余例的大部分属这种类型的移植。二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正常人 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数量极少,而在运用抗肿瘤化疗药物或细胞刺激因子后,其骨髓血中 的造血干细胞可释放到外周血中,以致造血干细胞的浓度增加数倍至数十倍,这时收集并浓 缩这些造血细胞后移入病人体内。三是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是指把胎盘脐带血中丰富 的造血干细胞植于病人体内。不论是哪种“造血干细胞移植”,关键

10、是要找到和病人白细胞配 型相符的细胞供给者。为了向白血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鲁能英大集团公司与山东医科大学 附属医院联合创建了“山东脐血造血干细胞中心”,现已成功地从胎盘脐带血中采集、保存了 2500多例造血干细胞。为那 11岁男孩植入的脐血干细胞就是该中心提供的。在这次移植前, 他已经过了常规化疗、放疗,但均未见效,其自体骨髓移植也未成功。济南军区总医院的医 生从中心2500多例造血干细胞中,按照和该男孩的白细胞配型相符的要求,选取了10 例, 又从这10 例中选取了3例。在这3 例中有两例与患儿组织配型相符的位点多,另一例虽然 相符的位点少,但造血干细胞多,于是将这例移植入患

11、儿体内。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通过干细胞移植疗法获得缓解摘要:美国学者联合使用干细胞移植疗法和化疗成功地诱导了重症系统性红斑狼 疮患者的缓解。(Lancet 2000;356:701-707)美国西北大学的 Ann E. Traynor 博士联合使用干细胞移植疗法和化疗成功 地诱导了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缓解。患者在治疗后症状持续改善,没有使 用免疫抑制剂,使用了小剂量的强的松。Ann E. Traynor 博士认为本研究最重要的发现就是认识到原始的干细胞有 替代病态细胞群的能力。她与同事评价了 9名接受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治疗的顽固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拟进行干细胞治

12、疗,但是,2名患者因为感 染被剔除。研究者在8月26日的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报道了整个研究过程, 共7名患者接受了干细胞输注和高剂量化疗。研究者发现该组患者的中性白细胞 绝对数超过5亿/升的中位时间数为9天,获得非输注血小板超过200亿/升的中 位时间数为1 1 天。平均随访25 (12-40)个月时,所有患者均无活动性红斑狼 疮迹象。另外,肾脏、心脏、肺脏以及血清学的标志物正常化,T-细胞表型和 细胞库也表现为正常。Traynor 博士认为这一技术可能会抑制或消除由于异常或病态细胞群所导 致的疾病,令人激动的是,不仅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了控制,而且在治疗一年以 后,可以根据免疫系

13、统的多样性以及反应性鉴别免疫系统的恢复情况,从某种程 度上讲,免疫系统恢复了正常。Traynor博士推测,随访3年以后,很大一部分 病人永远不会复发了,但最终的结论要等到5年的时候再下。该研究小组正在准备III临床试验,并获得了相关的基金资助,预计同时开 展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多发性硬化症的研究。对于多发性硬化症,Traynor博士指 出,干细胞移植疗法可以阻止患者的病程,但是无法帮助患者恢复神经缺陷。造血干细胞移植创佳绩治疗红斑狼疮又有进展.在曼谷召开的亚太地区骨髓移植会议上,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赵晓武副主任医 师报告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12例接受治疗 的患者,全部

14、达到完全缓解,引起与会专家的关注。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然免疫复合物病,患者多为青年及中年妇女。据有 关方面统计,我国患病率约为75 / 10万。国外有人用5个“ D”来描述这一疾 病,即痛苦、死亡、残疾、药物中毒、经济损失。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赵晓武和主任医师侯天德等,自 1998 年开始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他们先 为病人行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然后经细胞因子动员后采集出正常的造血干细 胞贮存;第二步摧毁患者病态免疫系统,将采集出来的造血干细胞像种子一样种 植进患者体内,重建正常的造血与免疫系统,从而使疾病得到控制。整个疗程约 需23个月。造血干

15、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键技术是预处理,即彻底摧毁患者的病态免疫 系统。郑州市三院在充分研究国外资料基础上,应用了国产的ALG以及全淋巴照射,在确 保疗效的基础上,大大减低了医疗费用,每例患者可节省四五万元。目前接受移植的12例 病人中,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已甩掉了治疗剂量的激素,一半以上的病人在3个月左 右彻底停用激素。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部分病人已重新恢复了工作、学习。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疗法尽管骨髓中间充质干细胞含量相对较多,但仅占0.001%0.01%,难以满足细胞 治疗的需要,故需要在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才能满足要求。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指的是将间充质干细胞从自身采集,然后

16、进行培养、纯化,再回输进患者体内用以治疗硬皮病、皮肌炎、红斑狼疮、类风湿、运动神经 元病等免疫性疾病的一种最前沿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达到近期改善患者的临床 症状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远期临床疗效、减少病情反复的几率,甚至 达到治愈的目的,为广大患者摆脱病痛的身心折磨,走向健康之路。治疗过程第一步:对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估,如果没有禁忌症如:感染、肾危象、 心包大量积液等的情况下,行细胞动员 4-5 天。第二步:MSCs的采集:我院采用SPECTER多功能细胞分离机分离MSCs细胞。第三步:MSCs的培养及扩增,大约20天左右。第四步:MSCs的移植。移植途径:直接在皮损部位多靶点注射。静脉移植, 将扩增的 MSCs 静脉输入, 使之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病变部位。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病自 90 年代以来,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病。近五年来,全球大 约有 500 例自身免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