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883090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如何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如何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如何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如何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如何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如何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如何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关于如何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部分弱势群体,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疾人扶贫帮困、引导残疾人就业、指导残疾人康复、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等工作,乌镇镇残联在日常残疾人工作中不断收集资料,总结情况,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多角度地透视了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得到了目前大多数残疾人生活的真实情况。20xx年,乌镇镇残联结合工作实际,围绕残疾人扶贫工作这一主题,深入各村、社区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乌镇镇残疾人现状桐乡市乌镇镇残疾人数量庞大,持证残疾人达1223人,乌镇残疾人生存现状:1、自身功能缺陷,文化水平低下,缺乏必要的谋生技能。有

2、137名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有285名是有精神残疾,家庭仍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主要依托,而且他们的家庭收入普遍偏低,可以说如果离开必要的救济,相当部分的残疾人将难以生存下去。部分生活不能自理残疾人生活缺少照料,生活质量极其低下。2、农村残疾人住房条件差,有一部分困难残疾人甚至住在危房之中,今年正好困难户扶贫建房被列入实事工程之中,可以对这些困难户加大力度实施扶贫建房。3、农村残疾人强烈的康复需求和愿望很难满足。许多残疾人,特别是年轻残疾人,他们非常希望通过康复训练,改善自己的部分功能。但是,客观上,由于目前乌镇镇康复设施还在逐步完善中,康复圈的建设还需要多方努力协调,康复点的使用率还需进一步提高;

3、主观上,许多残疾人,特别是事故致残的残疾人,由于担心自尊心受损不愿意去康复点接受康复训练。因此,农村残疾人的康复工作的整体推进还需要一个相当的过程。4、农村残疾人实现就业的愿望难以实现。大部分残疾人自身功能缺陷,文化水平相当有限,普遍缺乏谋生的必要技能,只能从事传统的低收入行业,甚至像捡破烂、行乞、补鞋、算命、理发等还有不少人从事,因而他们自身收入和社会地位远不如健全人。5、农村残疾人心理压抑的现象比较普遍,对外来压力往往采取忍让的态度,少部分人采取极端的反叛行为。由于受自卑心理影响,农村残疾人正常心理感情表达非常有限。对残疾人事业的文化认同也非常有限,对残疾人优惠政策了解不多。二、采取以下帮

4、扶措施:1、采取得力措施,抓好扶贫工作。一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极积配合,将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政府的目标管理,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开展“帮、包、带、扶”活动。二是落实残疾人小额扶贫贷款任务,帮助残疾人选择好种植、养植和经营方面的项目。三是各村、社区要调查和掌握贫困残疾人底数,建档立卡,为有计划地抓好残疾人扶贫工作创造条件。2、与时俱进,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一是继续坚持以按比例就业为主导,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安排残疾人就业。20xx年全镇要安排10名以上城镇残疾人就业。二是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依托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努力使有劳动能力的农村残疾人

5、掌握一技之长。三、几点建议:1、在残疾人中大力宣传新的残疾人观。旧的残疾人观是长期以来慢慢形成的,使残疾人丧失自信,甘于落后,不敢求平等。近年来,乌镇镇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形成了新的残疾人观,“认为残疾人在人格和权利上同健全人是平等的,认为残疾人同样有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用人道主义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人权保障,对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残疾人要摆脱困难,既要靠政府帮助,靠社会救助,更要靠自己自尊、自信、自强、自立。2、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为农村残疾人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基础。基层残协是代表残疾人利益,了解残疾

6、人呼声、反映残疾人愿望、与残疾人建立血肉联系的最重要环节。到20xx年底,全镇18个行政村、3个社区都建立了残疾人协会。建立基层残协,是镇残联开展残疾人工作的重要阵地。通过各村、社区残协,切实提高残疾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他们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及管理自身的能力。3、建立健全网络,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通过康复恢复功能是残疾人最强烈的愿望,最迫切的需求,是残疾人工作的永恒主题。加大残疾人康复工作力度,要以农村、社区康复点、康复圈为基础,健全康复服务网络,推进全镇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是要培训康复站骨干,提高康复综合服务质量,广泛开展全镇残疾人康复训练。二是积极开展专门康复工程,如开展免费肢体残疾

7、人矫正手术、推广使用普及型假肢等,带动残疾人用品用具开发、供应工作和后期康复训练,广泛开展白内障手术等;三是加强早期康复工作。加强聋儿语训机构建设和设施建设,抓好精神病防治康复等。4、加强教育工作,提高全镇残疾人整体素质。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对全镇残疾人的教育,提高全镇残疾人自身素质是关键。一要加强对残疾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残疾人的政治素质。二要加强残疾人的文化教育。要统筹安排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大力开展全镇残疾人职业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关于如何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第2页职业技能水平。三是加强全镇残疾人法制教育,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维护社会公德,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

8、的合法权益。5、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与介绍,全面推进全镇残疾人就业。就业是残疾人的根本出路。实践表明,残疾人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多年来,乌镇镇残联始终坚持多形式、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一是全面实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要加大把此项工作推进的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强全镇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按照市场化要求,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各级网络作用,广泛收集残疾人就业信息。三是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根据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需要及各类残疾人特点,依托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努力使有劳动能力的农村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四是扶持农村残疾人个

9、体就业。通过小额信贷,减免税费等各种方法扶持残疾人就业。继续配合市残联开展盲人按摩培训并推荐就业,鼓励盲人集体开业或个体从业,为盲人就业开辟更广阔的天地。6、进一步推进扶贫和社会保障工作,切实提高全镇残疾人的生活水平。乌镇镇残疾人扶贫帮困作为一项重点来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多途径加快扶贫步伐。一是依靠政府开展残疾人扶贫。政府是实施社会救助的第一责任主体,在制度建立、经费筹集、事务管理中担负起主要责任。二是着力抓好社会扶贫。广泛通过各种慈善机构及其他社会团体、群众团体组织,共同参与对全镇贫困残疾人的扶贫和救助。要充分发挥“助残日”活动等载体开展扶贫助残活动,募集社会资金扶助残疾人。三是利用国家康复扶贫贷款开展扶贫。要积极推行小额信贷,以小额信贷方式扶持全镇贫困残疾人从事有助于直接解决温饱的行业、项目,要巩固扩大扶贫成果,或与其它资金配合使用,优先投向能带动脱贫致富、有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保障水平,确保全镇贫困残疾人生存。要加强养老院建设,使无依靠的残疾人有归宿,最终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