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预防知识(水痘流感、感染性腹泻等)(仅供借鉴)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882786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预防知识(水痘流感、感染性腹泻等)(仅供借鉴)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传染病预防知识(水痘流感、感染性腹泻等)(仅供借鉴)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传染病预防知识(水痘流感、感染性腹泻等)(仅供借鉴)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传染病预防知识(水痘流感、感染性腹泻等)(仅供借鉴)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传染病预防知识(水痘流感、感染性腹泻等)(仅供借鉴)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预防知识(水痘流感、感染性腹泻等)(仅供借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预防知识(水痘流感、感染性腹泻等)(仅供借鉴)(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水痘防治知识【疾病概述】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出疹性疾病,传染性极强,具有起病急、传播迅速、极易引起暴发流行等特点。该病冬春季常见。发病人群以中小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极易引起幼儿园、学校聚集甚至暴发疫情发生。2014年重庆市将水痘纳入监测疾病,要求按照国家法定丙类传染病报告管理。【主要症状】水痘潜伏期10-24天,水痘初期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畏寒、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 随后出现皮疹。水痘的皮疹主要发生在躯干部,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初为红色斑疹,之后发展成丘疹、疱疹,疱疹壁薄,易破,疱疹处常伴瘙痒。水痘患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可能

2、出现皮疹继发细菌感染、肺炎等并发症。【传播途径】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患者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也可通过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物体表面传染。【防控要点】水痘患者发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二次感染发病极少,但因水痘有较长的潜伏期和极强的传染性,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尤为重要。1.做好患者隔离。水痘患者一般采取居家隔离,减少外出,使用过的物品要及时清洁和消毒,防止传染给他人,隔离期限一般为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理论上不少于发病后14天。学生人群疱疹完全结痂后,应再次至正规医疗机构复诊,确保无传染性后持痊愈证明或同等效力资料返校。2.

3、出现水痘患者的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应切实按照相关要求落实水痘各项防控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避免疾病传播。3.日常预防:加强房间开窗通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加强锻炼。在水痘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活动,同时注意自己身体健康变化,发现不适及早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及时报告。流行性感冒防控建议【疾病概述】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主要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四季均可发生,主要以秋、冬季为主。流感潜伏期为数小时至4天,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流感的临床表现不十分典型,极易和普通感冒或急性呼吸道感染相混淆。一般情况

4、下,冬春季节在同一地区,1-2天内有大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发生,应考虑流感。流行期间,可根据流感临床表现、流行病史以及病原学检查来综合诊断。【传播途径】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公众预防要点】1.控制传染源:早期发现病例,及早对流感患者进行呼吸道隔离和早期治疗。隔离时间为退热后48小时。2.切断传播途径:流感流行期间,避免大型集体活动,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注意通风,勤洗手,必要时可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治知识【概述】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

5、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冬季是高发季节。人一生中可多次获得感染。常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发生暴发流行。【主要症状】感染者发病突然,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诺如病毒感染病例的病程通常较短,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 2-3 天,但高龄人群和伴有基础性疾病患者恢复较慢。病情多呈自限,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预后良好。脱水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死因,对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或口服补液,以纠正脱水、酸

6、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传播途径】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其中人传人可通过粪-口途径(包括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诺如病毒在密闭场所中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预防控制措施】目前,针对诺如病毒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和疫苗,其预防控制主要采用非药物性预防措施,包括病例管理、手卫生、环境消毒、食品和水安全管理、风险评估和健康教育。 1.管理传染源:家长发现孩子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通知所在学校及托幼机构的班级老师患病情况。学校及托幼机构每日进行晨(午)检及全日观察,发现可疑患

7、儿时,要及时通知家长带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断。对确诊的学生要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同时,学校及托幼机构应做好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2.切断传播途径: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后,学校及托幼机构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消毒工作,患儿家庭也需做好环境及患儿个人物品消毒,应让患儿远离厨房或食物加工场所。 3.保护易感人群:家长需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或半生食物。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消毒方法 一、病人呕吐物、粪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完全覆盖污染物,小心清除干净。

8、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或用含有效氯5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min后处理。厕所马桶或容器内的污染物,可小心倒入足量的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30min以上,排入有消毒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清洁中使用的拖把、抹布等工具,盛放污染物的容器都必须用含有效氯5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min后彻底冲洗,才可再次使用。厕所、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二、地面、墙壁及物体表面用于消毒地面、墙壁及物体表面的消毒液,应含有效氯1000mg/L。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家具和生活设施用消毒液进行浸泡

9、、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墙壁可直接用消毒剂按100mL/m2 300mL/m2用量擦拭或喷洒消毒。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100mL/m2 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三、衣物、被褥等织物收拾被污染的衣物、被褥等织物时应避免产生气溶胶。先将固体污秽物移除后浸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内30分钟,然后清洗。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若不能即时消毒,应把它们放置在密封的袋内,并尽快处理。四、食品用具餐(饮)具和食品加工工具清除食物残渣后,煮沸消毒30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500mg

10、/L含氯消毒液浸泡或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五、皮肤、粘膜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然后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消毒液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消毒。六、医疗废物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一次性诊疗用品采用双层医疗废物袋,按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七、生活饮用水和供水设施导致暴发的水及水源,应立即停止使用。对污染的供水管网、水箱、桶装水机、直饮水机进行消毒处理,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可用有效氯100mg/L消毒液浸泡1小时,或50 mg/L消毒液浸泡24小时,然后冲洗管网后使用。污染的水井需进行彻底消毒清掏后再开放取

11、水。消毒时需保持余氯量为0.5mg/L以上,按水井的容量计算所需含氯消毒剂的量,加入井水中充分混匀,保持30分钟以上。抽出井水,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抽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1立方水加含有效氯25%的漂白粉150g200g(含有效氯25 mg/L50 mg/L)进行消毒,浸泡1224小时后,抽出井水。再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常消毒方法消毒,即可投入正常使用。污水按每升加4g漂白粉或2片消毒泡腾片搅匀,作用60分钟再排放。八、室内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也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的空间也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不可采用喷洒消毒剂

12、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疾病概述】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随后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5岁以下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途径,呼吸道及日常接触也可引起传播。一般可自行痊愈,部分重症患者伴有并发症,如出现脑膜炎、心肌炎及循环系统疾病等,病情加重可出现死亡。【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途径,呼吸道及日常接触也可引起传播。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

13、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5岁以下儿童为发病主要人群,成人感染后发病较少,但会传播病毒,成为家中婴幼儿患病的重要传染源,因此成人也需要注意卫生习惯,做好防护。【防控要点】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的。预防手足口病15字决:洗净手、喝开水、晒衣被、勤通风、吃熟食。1.管理传染源: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隔离治疗,并及时通知所在幼儿园/学校老师幼儿患病情况。托幼机构每日进行晨(午)检及全日观察,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及时通知家长带其到正规医疗机构明确诊断,确诊手足口病的患儿要居家隔离,同时要严格管理隔离期限,患儿痊愈后需持正规医院痊愈证明或同等

14、效力资料方能返校。2.切断传播途径:发生手足口病后,幼儿园/学校需按照要求做好消毒工作,患儿家庭也需做好环境及患儿个人物品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家长需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居室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婴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尽量避免接触患病婴幼儿。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知识【疾病概述】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冬春季常见。儿童和青少年多发,幼儿园、学校等人群聚集的单位可形成暴发。从病毒感染人到出现临床表现的时间间隔是8-30天。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可以持

15、续传播病毒,此时患者具有高度传染性。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倦怠等症状,腮腺肿大最具有特异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常见并发症有脑膜炎、胰腺炎、卵巢炎、睾丸炎、耳聋等。该病大多预后良好,病死率为0.5%-2.3%。【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防控要点】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措施: 1.患者隔离:出现流行性腮腺炎症状时,应及早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一旦确诊,患者要做好自我隔离,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到人群密集处,以免传播给他人,隔离时间一般为腮腺完全消肿为止,理论上约21天。学生人群腮腺肿大消退后,应再次至正规医疗机构复诊,确保无传染性后持痊愈证明或同等效力资料返校。 2. 集体预防:幼儿园、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等集体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要求,落实流行性腮腺炎各项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避免疾病传播。 3.日常预防:“四勤一多”。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多喝水,在本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空气流动差的公共场所活动。感染性腹泻【疾病概述】感染性腹泻也称腹泻病,主要是指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生物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全年都可发病,人群对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普遍易感,以婴幼儿和青壮年发病较多,均可有腹痛、腹泻,并可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同的病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