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陈峰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7881816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陈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陈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陈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陈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陈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陈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陈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曲靖市陆良县马街镇尹旗学校陈峰在北京市某中学一个班的社会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讨论“什么是幸福”。本想启发大家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可一个小男孩语出惊人“如果现在从天上掉下一颗炸弹,把咱学校炸了那就幸福了。”同学们赞同地鼓起了掌。另一个男生又加了一句:“对,要是地震也行。”这可能是一个个别的例子,但令人沉思。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有人总结今天中国的数学教育最大的悲剧有二: 第一,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幸福,而且这样的状态不能被成人社会所关注。 第二,我们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主要是外在的动力,更多的来自分数的压力,而不是来自对数学内在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 这是数学教育的

2、两大“悲剧”。面对这两大“悲剧”,我们该何去何从呢?转变教师角色,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已迫在眉睫,现就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谈一点个人的体会:转变教师角色,指导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引导学习方式的构建 一、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1、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解决问题。 如我在引导

3、学生解决下面这道应用题时是这样做的:“在一次跳远比赛中,王华跳了3.06米,比李明多0.2米,张华比李明多跳0.14米。张华跳了多少米?”是这样设计的: 师:请大家把题目一起读一下。 (学生齐读)师:问题是“张华跳了多少来?”,张华跳的远度和谁有关呢? 生:和李明有关。 师:李明跳了几米知不知道? 生:不知道。 师:李明跳的远度跟谁有关呢?怎么算呢? 生:因为李明是跟王华比的,所以要根据王华的远度来计算。 师:这道题目大家会做了吗? (学生开始列式计算) 像上面的例子,教师先让大家齐读题目(有的老师索性自己读题给学生),然后与学生一问一答地展开分析,当学生非常明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后就让学生开始

4、“做”题。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其实,学生开始做题是从读题开始的。除了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不识字,教师有必要解释以外,高年级的学生都应该从读题开始,独立地解决数学问题。2积极鼓励学生去解决问题 当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时,他们可能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能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管怎样,教师都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只要学生自己去动过脑筋,即使没有解决问题,也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与同学交流。如果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了问题,那么无论这种方法是否最优化,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虽然学生找出的方法可能比较繁琐、费时,但这是他们自己经过思

5、考找出来的,是通过他们自己的辛勤劳动得到的,是一种经过努力后得到的收获,会有一种成功的体验;如果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学生会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数学的动机。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标新立异。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解放自己的思想,敢于放手。只要是学回经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好办法,教师都要及时给子充分的肯定。如在教学 “7+6” 的计算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作出了: 生1:摆学具。先摆7个,再摆6个,一共13个: 生2:把6分成3和3,73=10,103=13;生3:把7分成4和3,64=10,103=13;生4

6、:把7分成5和2,把6分成5和1,55=10,2l=3,103=13; 生5:把7放在心里,往后数6个,就是13; 生6:我早就知道67=13,所以76=13; 生7:6X2=12,12十1=13; 生8:7X2=14,14l=13; 4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规律如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夺红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29=?,239=?,249=?,259=?,25一10=?,2511=?,2512=?。 有一位学生在不到半分钟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所有的计算,并且完全正确,而此时其他学生最多也就完成了4道,于是这位教师请他讲一讲是怎样计算的。他

7、的方法出乎教师的意料,他说:“我看这样的题目就像上下楼梯一样,算完第一级楼梯上的算式229=13,接下来我就观察算式分别是239,249,259,于是我就依次写出得数14,15,16,到了259完成以后就改成下楼梯了,从259=16开始,下一级楼梯上的算式是2510=15,接着是2511,2512,于是我又依次写出14,13。”这位学生观察到了算式之间的内在规律,并能与上下楼梯联系起来加以理解,难能可贵。此时教师及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很快又有学生发现了问题:“259=16是最高一级台阶,那么249和2510在同一高度又比最高台阶少一级,所以结果都是15,同一高度的两个算式只要算出一个,就能得到

8、另一个结果。”对于以上两种算法,教师首先肯定了他们善于思考、大胆联想的好习惯,同时也对他们发现的规律进行了适当的引导,从而达到运用规律进行计算。这里的重点是规律的发现,为了避免学生死套规律,教师又将算式的顺序全部打乱,重新安排在台阶上,再让学生计算,教师问:“能不能按刚才的规律完成?”学生观察后感到不可以,认为没有规律,只有逐题计算,虽然事实上规律没有了,但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仍然存在。此时教师追问:“怎么办也能很快地完成计算呢?” 又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二、切合实际,建立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颁布以后,几乎在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

9、种形式引人课堂。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刷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又如,老师让小组回答问题时,小组里的人推来推去,显然,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 1、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 注重合作学习,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合作学习,在没有任何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就是一种重复的劳动。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同时合作学习的问题

10、必须具有开放性。像“小华买了6个苹果,又买了4个苹果,小华共买了多少个苹果?”这样的问题就缺乏合作学习的价值,学生完全可以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而像一位教师教学“统计”一课时,教师提出了很有合作学习的价值,有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的问题:元旦快到了,一、二班准备召开元旦庆祝会,需要买一些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该买哪些水果呢?请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调查与统计。 2、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从“至高无上”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

11、学生的讨论,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合作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 3、组合作学习必须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一方面会使学无法交流,另一方面会造成对好学生的“垄断”,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丧失,将会产生依赖情绪。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学习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

12、到全班进行交流。形成“统一”意见的过程,也正是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积极体验情感的过程。4提高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合理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每学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广的交往空间。 (2)注重操作规范。小组中只有两种角色,一种是学习的操作者,一种是学习的检查者,这两种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当一名成员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时,其他成员要对其发言进行评价。全班交流中,只有中心发言人,没有小组长,而且中心发言人是轮流担任,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

13、核心发言人的交流代表的是小组而不是个人,师生对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是对某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给子足够的时间。教师应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的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如果问题提出后,只给了1分钟合作学习时间,6个学生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全部得到交流的机会的。 (3)明确学习任务。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开展合作学习。如一位教师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是一个具有探索性同时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果教师提出“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是什么关 系”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那就没有太大意义了。 (4)整合多种形式。

14、所谓形式整合是指合作学习在实施中要与其他学习形式进行整合,以期求得最佳效果。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先让学生个别学习,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合作学习。 (5)展开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向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的内容一是认知与技能方面的;二是过程与方法方面的;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交流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记录下自己没想到的,使交流达到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 三、有效组织探究学习 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尽可能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15、1提出问题在这一阶段,学生提出问题,确定选题。问题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也可以由教师设置一个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自发提出问题,也可以由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激活学生思考。教师或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从中筛选出那些富有成效的研究活动的问题,明确探究方向,也可以形成相关的假说或猜测。在问题阶段,一要注意问题的合适性,要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也要与学科课程内容相联系;二要提供探究的基本步骤和知识,便于学生利用它们进行探究;三要有一定的难度,既能引发学生探究、求知的欲望又要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2制定计划 学生提出问题、确定了若干个问题之后的主要任务是分小组和制定计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自由分成小组,分别对每个问题进行探究,或者就某一个问题的若干方面分组研究。同时制定探究计划,明确小组的探究方向、探究进程。3研究探索 这是探究学习实施的第三个环节实施研究和探索。学生开始着手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一是指导学生多渠道收集信息,如观察、试验、调查、测量、网络等途径;二是教师须明确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研究,学生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可以较多地获得他人的帮助;三是当探究过程受阻或学生无法研究下去时,教师可提供信息或提出新问题,帮助学生继续探究。学生在完成各自信息收集工作之后,重回探究小组,利用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