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881452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完整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完整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完整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完整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结合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 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 设疑问难,循序渐进,用丰富而生动的现实材料来引出和论证相关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精神,课前准备充分,课上组织讨论,提高认识,并将思想认识内化,避免空洞说教和简单灌输。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1) 联系的含义(2) 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3) 整体与部分的含义(4) 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5) 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理解 :(1)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2)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 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 :(1) 运

2、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2) 联系自己学习的实际说明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能力目标 :(1) 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2) 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 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 客观性和多样性, 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三、【重点、难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4、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四、【整体感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 同学们了解联系的相关知识和要求, 把握联系的

3、普遍性、 客观性和多样性,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五【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 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部分或环节,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把握联系的普遍性、 客观性和多样性,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二)、出示小组自主学习目标任务要求:第一小组:归纳:联系的普遍性和方法要求。举例:说出实际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辨析:联系是普遍的,因而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直接联系。第二小组:归纳:联系的

4、客观性和方法要求。举例:说说生活中违背联系客观性的事例。辨析: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呢?第三小组:归纳:联系的多样性和方法要求。举例:请说出生活中能反映联系的观点的成语或俗语。第四小组:归纳: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和方法要求。分析: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互依存(整体离不开部分) 、相互影响(部分对整体的影响)。2滴水不能行舟,独木不能成林。 (部分离不开整体)3“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部分离不开整体)4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部分对整体的影响)5牵一发而动全身。 (部分对整体的影响)6木桶理论:一个木桶由许多木板组成,木桶的容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

5、板。(部分对整体的影响)(三)、进行小组学习成果展示:老师进行点评和归纳。( 四) 、合作探究怎样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设置活动:为三个和尚设计管理组织方案, 使他们协调统一始终有水喝。 比比谁的方案最有创意!教师总结:同学们设计的方案都很好,很有创意,无论哪种方案,同学们都考虑了从整体着眼, 优化组合,达到整体最优的目标。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就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设计了一些方案,我们看他是怎么设计的:第一座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后把路分成三段,三个人接力挑水,水缸就满了。第二座庙:老和尚立了新庙规,三个小和尚,谁水挑得多,晚上吃饭加道菜;谁水挑得少,没菜,吃干饭。这一来,小和尚们争着挑水,一

6、会儿庙里的水缸就满了。第三座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山上的竹子很多,咱们干嘛挑水呢!砍一些竹子,打通它,连成一个输水管,河边装一个轱辘。第一个和尚摇轱辘,水桶上去了;第二个和尚站在高处,把水桶里的水灌入水槽;第三个和尚在庙里接水,把水缸装满。三个小和尚分工不同,三天一轮换。教师归纳总结:第一座庙的和尚发明了接力挑水法,靠的是协作、团结的精神,搞了 “机制创新” 。第二座庙的和尚订了新的庙规,这就是“管理创新” 。第三座庙的和尚用竹子做成输水管道,三个和尚靠 技术创新 解决了吃水问题。(五)、归纳小结我们今天主要内容就学到这,请同学们(可以选一位或几位同学)把今天所学的内容归纳一下。教师归纳总结、升

7、华。(六)、课堂练习步步高课时规范训练297 页 298 页 课件展示 一般自然降水的产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比如,0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没有这些条件,天气形势再好,也不会下雨的。此时,如果人工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使云中产生凝结或凝华的冰水转化过程,再借助水滴的自然碰并过程,就能使降雨产生或使雨量加大。讨论:( 1)根据联系与实践的关系来分,自然降雨与人工降雨分别属于什么联系?( 2)自然降雨早在人类产生之前就产生了的,这种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工降雨浸透了人的目的性与创造性,这种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吗?( 3)我们肯定联系是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8、又认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那么这两种说法是不是自相矛盾呢?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自然降雨是属于自在事物的联系,而人工降雨是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即使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浸透了人的目的性、能动性,但是,第一,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使联系形式多样化。第二,当人们试图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时,只有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为内容才能办得到,否则任何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尝试都会失败。课堂探究:(每一探究题先独立学习3 分钟,理出答题思路; 之后小组交流 3 分钟,写出集中小组意见的答案。预备展示。)探究一: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

9、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切实做好计划生育、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工作,对于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观目标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把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协调前进。请用有关哲理说明为什么必须始终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答案:( 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是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的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 2)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

10、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经济发展要依靠人的劳动和聪明才智,而人口增长过快、过多,会使资源的人均量减少,而人类为了生存,就要不断的索取资源。资源的滥用会导致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3)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自觉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使之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不仅影响当前的发展,而且会殃及后代,祸及子孙。探究二: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 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

11、水土流失; 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结合材料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1)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2)从联系的客观性看,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 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3)从联系的多样性看,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

12、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巩固练习:( 10 分钟)1.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普遍联系是指A、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B、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C、任何事物之间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想怎么联系就怎么联系2. 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这说明A、事物内部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B、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C、人们不能否认事物时间的联系D、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3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

13、、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段材料说明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C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4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 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辩证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ABCD5外来生物入侵造成严重危害的事实启示我们A必须杜绝外来生物的引进,保护本地原有生物B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不可改变的C必须承认物质世界的本原D要注意事物联系的条件性,提高实践运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6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这段话告诉我们自然界是客观的,人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性要正确对待联系的客观性在把握事物时不能仅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做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