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7881409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1 导入新课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城市土地利用,知道了城市中的各种经济活动需要占有或者利用一定的城市土地,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但是,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统统达性和地价等也各不一样,因此,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就形成了功能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城市功能区和空间构造。推进新课板书: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构造师城市功能区可划分为哪些类型?生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效劳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师答复得很好。那么,这些功能区

2、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生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开展程度、交通运输状况等。那么,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呢?师北京市中心城区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而是形成了行政区,这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生历史文化因素。师很好。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的土地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城市的开展和更新改造就需要考虑如何继承和保持城市的特色。那么,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昔日的土地利用,是否是一成不变的呢?学科%网生否。师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例如,许多有污染的工厂从市区迁至郊区,原址改建为住宅区等。因此说城市的土地利用也会随着历史的开展而变化。师(承

3、转)在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各种因素中,对城市功能区划分影响最显著的应该是经济因素。请同学们考虑,多数城市中,它们的中心地区都是什么功能区呢?生中心商务区。师那么,中心商务区为什么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呢?合作探究生(讨论后答复)靠近市中心,就可以接近的消费群,而且交统统达性强,商家愿意付很高的租金,一旦分开市中心,就只愿付很低的租金。师(精讲)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城市土地供给有限,条件好的地点需求量大,地租高,在竞争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上下。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图,受付租才能的影响,住宅区和工业区是如何布局的呢?课件展示:图片:生(观察图片后答复)A为商业区,是城

4、市的中心,因为商业付的地租。B为住宅区,靠近市中心附近,对商业的吸引力下降,但住宅区选择这里,既方便工人上下班,又接近市场。C为工业区,由于这里不是位置,商业和住宅活动只愿意付很低的租金,只有工业出的租金,所以,工业就成为该区主要的土地利用形式。师请同学们读教材图25,中心商务区的建筑有什么特点?生建筑物以高层为主。师由于城市中心地价高,建筑物一般都高大密集,而且商业、效劳、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都高度集中。课件展示:中心商务区主要功能示意请同学们再观察上面一组图片,谈一下城市中心商务区主要有哪些功能。生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区,主要功能有商业枢纽职能、交通中心职能、房地产开发职能、旅

5、游职能等。师可见,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功能很多,对城市的开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另外,中心商务的变动,对城市的用地构造、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也都具有显著影响。师(承转)从图中看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工业区等功能分区,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市区,在景观特色上,表现为城市用地和城市建筑集中成片分布,也叫城市的建成区。城市除了建成区外,在周围还有一局部环状分布的郊区,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局部,在行政上归城市管辖。问题探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1上的活动材料,完成以下几个问题:1.分析p 建成区与郊区的关系。2.谈一谈郊区的景观特色。3.分析p 郊区的主要功能,完成下表:农业经营园艺业和畜牧业,以满足城

6、市居民对蔬菜和副食品等的需求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旅游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资库(学生分成三组,一组讨论问题1,二组讨论问题2,三组讨论问题3)学生讨论后答复:一组:建成区为郊区提供货物和效劳,郊区为建成区提供一些农副产品,以满足城市居民对蔬菜和副食品的需要。二组:郊区在景观上,主要表现为农业用地,如粮食种植、蔬菜花卉种植及乳畜养殖等。三组:土地利用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物种减少等生态问题。旅游游览、蔬菜花卉等园艺种植基地、养殖场、开展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游等。师(进展鼓励性评价并承转)在历史、经济、交通、社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城市功能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上

7、,往往形成各种不同的空间构造形式,请同学们看教材P32的阅读材料,理解西方城市构造学说。生(阅读材料)师利用多媒体,再次观察三种城市地域空间构造图,并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种城市空间构造。生同心圆式、扇形式、多核心式。师(承转)这几种形式,是在进入工业社会后,主要由资本和市场决定的,这一时期的城市地域构造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其实,在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下,城市地域构造有不同的开展特点。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3的阅读材料。考虑:我国古代城市空间构造有什么特点?生(阅读并考虑后答复)我国古代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下,形成一种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而古代帝王都城的规划建立,大多

8、以皇宫为中心。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2 一、教学目的“三圈环流”一直是教学的难点。由于本节内容空间尺度大、要素多,只凭课本中的图片,学生难以理解吃透,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展示,也只能看得见,仍然摸不着,学生也只是凭借画面去想象,难以形成空间思维的概念,最后也是晕头转向。因此我们决定让学生动手,制作三圈环流模型。以此进步学生的空间想象才能和逻辑推理才能。二、教学思路本次实验按照实验准备小组分工合作互助模型展示老师总结这5步完成。在实验准备阶段,由老师事先安排好实验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小组分工对材料进展加工,形成最后模型制作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小组结合课本上“三圈环流的形成”相关文字介绍,合作完成

9、模型;最后对模型进展展示,老师对模型制作中出现的问题进展点评。三、教学准备(1)地球仪。每个班准备10个橡胶地球仪玩具,其大小适中,并自带经纬网,学科性强,可以在实验的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地理认识。(2)硬纸条。以打印纸为材料,上面已经绘制了4个垂直气流、3个近地面风向和3个高空风向,只需要学生在上课时沿线剪下即可,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同时,在设计上,高空风和近地面风是不一样的,高空风成弧形,最后偏转了90,近地面风成直线形。这是因为高空风向和近地面风的成因略有差异,在制作前需要给学生详细强化。(3)透明胶布、剪刀等。(4)模型制作:明确分工。在课堂上,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2个同学负责

10、剪纸,2个同学负责折叠,准备出4个垂直气流、3个高空风、3个近地面风,另2个同学负责阅读课本,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合作互助。材料准备齐后,小组同学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模型。第一步,赤道地区受热最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所以在赤道附近有上升的垂直气流;而极地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所以极地附近有下沉的垂直气流。第二步,赤道地区空气上升后,高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极地地区空气下沉后,高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在程度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高空空气由赤道流向极地(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在30N附近高空偏转成西风。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不断在此堆积下沉。因此,30N

11、附近有下沉的垂直气流。因此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空气由此向南、向北流出,其中向南流的气流(北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逐渐偏成东北风(近地面),低纬环流形成。第三步,从30N近地面向北流的气流(南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逐渐偏成西南风(近地面);极地空气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空气向南流出(北风),逐渐偏成东北风(近地面)。于是在60N附近,从南边来的西南空气和从北边来的东北空气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因此60N附近有上升的垂直气流。第四步,60N附近空气上升后,在高空分别流向30N(高空风)和90N(高空风),组成了中纬度和高纬度环流圈。四、模型展示模

12、型制作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小组模型制作成果,并结合模型说出三圈环流的过程。五、教学评价本次模型制作,表达了模型制作的以下优势:一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进步。传统的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只靠死记硬背掌握知识的要点,学习的兴趣不浓,效率不高。而本次“三圈环流”模型制作,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动手制作,表达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大大进步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二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完本钱次模型,需要调用以往所学的“热力环流”、“风”、“地转偏向力”等知识,这也是“三圈环流”的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查阅相关资料,加深了对以往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三是将复杂、运动的地

13、理事物进展分解,直观地展现出来,深化了学生的空间思维才能。通过本次模型制作,学生对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有了更加直观、深化的认识。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才能情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教学内容称述性知识“亚细亚”和“欧罗巴”亚欧大陆亚洲的地理位置时区与区时运用引导法、读图分析p 法、比照分析p 法掌握亚洲和欧洲地理位置及特征。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评价方法作业评价、小测试评价教学资印刷资料

14、小测试题多媒体资flash动画模型实物:地球仪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教学关键运用引导法、读图分析p 法、比照分析p 法学会分析p 某个未知区域各地理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络及该区域的地理特征。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_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_-(二)新授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限。学生阅读。老师进展总结。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

15、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局部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的大陆。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展讨论后总结。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板书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化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绘一下。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展描绘。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展总结。欧洲: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总结归纳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学生答复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点拨利用你所掌握的描绘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p 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学生小组探究完成)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