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钱仓凤山游(精品)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7881349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阳钱仓凤山游(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平阳钱仓凤山游(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平阳钱仓凤山游(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平阳钱仓凤山游(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平阳钱仓凤山游(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阳钱仓凤山游(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阳钱仓凤山游(精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阳钱仓凤山游凤山座落在平阳县钱仓镇,这里景色优美,古迹众多。南宋孝宗乾道四年(年),王十朋赴泉州上任时,路经此地,惊叹凤山的秀丽,作了一首凤凰岩诗:“凤凰久不至,胡为于此藏。清辉如可览,应不恋高岗。”上周末,趁着久雨初晴的空隙,偕两位朋友慕名游览了平阳钱仓的凤山。凤山有凤冠岩、凤山寺、摇动岩、龙虎岩、悬虹岩、钱仓双塔等名胜古迹。其中以凤冠岩最为引人。在平阳钱仓下车,站在路边,就可以看到西北山上耸立着几块好像凤冠的巨岩,那就是“凤冠岩”。凤冠岩高约十多米,陡立如壁,走近细看,上镌清乾隆间平阳县令何子祥写的“元儒史先生墓”六个大字,。据说史先生名史伯璿(),字文玑,号牖岩,元代著名学者,平阳钱仓

2、人。他博通经史,推究精实。对天文、地理、历学、算术等方面都有研究,著有四书管窥、管窥外编、学庸注释及青华集等。终身隐居不仕,死后葬于此。摇动岩位于凤山东南山坡上,是著名的浙南奇观之。摇动岩又名“动石”,岩壁上镶有“动静随缘”和明代“正德庚午()中秋,金乡卫昭勇将军徐岳再游”及“岩石重难权,惟假些儿力。动摇镇乾坤,料得天人识。”“望之也危,即之也夷。静焉特立,动不诡随。知仁具体,动静惟时。猗欤伟哉,可仰可师。正德戊寅秋九月庚戌,碧溪居士赞”等历代题刻。据说,人若仰卧在“动石”旁的静石上,用脚蹬着动石,这块重量达百多吨大石头,会来回摇动,与静石相撞,发出轻轻的声音。明代柳楷(永嘉人,以善书官中书舍

3、人)有摇动岩诗:“谁将巨灵斧,砍破昆仑洞?有石亘古存,岂止千钧重!万众挽不回,一人推却动。安得海上槎,载向朝天贡。”清代诗人张御也写有“说向未游客,谁信吾言真。始信宇宙大,闻见俱宜亲!”的动岩诗。为了验证“动石”会不会真动,我们同去的三人也想摇摇,可试了好久,一点动静也没有。可能推石的方法不对,“动静随缘”,呵呵,也是没缘份吧!看过摇动岩,我们沿着山路下来,到了龙虎岩。龙虎岩是两块突兀岩石,东西峙立,相距米,状如龙虎搏斗。这里也是平阳金钱会起义遗址。清朝咸丰三年至十一年,石达开率领太平军挺进浙江,攻克处州,临近平阳。钱仓赵起等人受到鼓舞,结盟组织“金钱会”,凡入会者每人发给铸有“金钱义记”铜钱

4、一枚,作为会员凭证。年月,“浙南团练总局”(“白布会”),对金钱会发起猖狂进攻。月日赵起集中会众钱仓北山庙宣布起义。起义后,攻下瑞安白布会首陈安澜大院,攻破浙南最坚固地主堡垒安义堡,月日进入温州,攻占道台知府衙门。年月,起义失败。月日,赵起在乐清被叛徒出卖,壮烈牺牲。观赏了龙虎岩后,还有悬虹岩、凤山寺、钱仓双塔。钱仓确实是个游览的好地方,你若没去过,一定要去看看,从温州市区出发,经南白象上高速,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就可以到达,而且景点比较集中,半天的游程就绰绰有余。走进浙南古城平阳钱仓楼主:中原突围01时间:2008-09-27 15:50:00点击:2486回复:19 钱仓离我们太近了,又是在1

5、04国道边,你就不把它当一回事,很少到钱仓去。为什么?是钱仓没有吸引人的地方,是钱仓不古老,是钱仓不值得一看?都不是。我以为,那是我们故意放纵身旁的美景,或者是由于缺少美的发现而让它冷落在一旁。公元2002年8月17日,是一个双休日的星期六,我作一次6元钱的旅游。因为到钱仓只有10来公里,来回只需要6元钱的车钱。就是这6元钱的郊游,让我见识了老资格的钱仓。 在平阳的历史上钱仓是出名的。没有分县的老平阳有二千多平方公里土地(现平阳1051平方公里,苍南1261平方公里),共有9条城,钱仓就占了一条。当我在老街行走的时候,迎面就碰到一个城门洞安置在眼前,它还是那么的端庄,那么的厚墩结实。这样的城门

6、依我看来,在平苍两县已经不多存在了。 城门外便是滔滔的鳌江,这个鳌江刚好在这里转了一个弯,江对岸就是苍南的湖前和龙港了。龙港的大桥虽在此不远,可老百姓还是借用了古老的木板桥横渡。扶老携幼的,挑担提筐的,古风犹存,把一个有着很久远年代的码头弄得也非常的热闹,仿佛忘记了龙港大桥和104国道的现代的文明的交通的存在。城门的里面是一条老街,这条街很长,有一公里多,两边的店铺屋檐相接,木板的屋粗石墙在这里随处可见。钱仓的岩石多,打岩人多,因此它的建筑中岩石占的比率比其它的地方要多。街上还有一座赵姓的祠堂,当地人都知道,赵姓在钱仓是有名望的,因为他们当中出了一个叫赵起的跑码头人,领导了震惊浙南的金钱会起义

7、,策应了太平天国发动了一场农民的运动。当时失败后的景象是非常的悲惨的,整个钱仓的河流都是红红的鲜血。当我走进这街道的时候,就会想到这一段历史的故事,那是人民为了生存而斗争的拼命运动。 这条古老的街道代表着钱仓,与其它的地方的老街又有所不同,它是非常勤劳的街道,没有看到人们懒惰的神态。翻开钱仓人的生产力的发展历史,好象是不荣光的,他们卖过私酒,做过假烟,这几年一直在生产仿皮革的服装。但是这便是钱仓人头脑是灵活的,有码头的风格,他们不会像死水一样甘愿受穷。做酒、做烟、做皮装,他们是用双手在创造,至于假不假,那是管理和疏导的问题,与钱仓人在创造价值是没有关系的。在老街的店铺里,前面是展示产品的,后边

8、却是生产仿皮革的作坊。别看这些产品不起眼,对那些买不起真皮的地方人们来说,是很好的消费品。 钱仓在平阳的历史上被称之为南雁之门,500年前明代的蔡芳携马性鲁游南雁时,从万全的榆垟出发,出南津亭,过荆溪,至钱仓,看凤山岩,饷宝胜寺。待潮涨之时,又从钱仓发棹乘江船至詹家埠。蔡芳将这一路上的风光写得淋漓尽致,他就是在钱仓吃饭中转的,他把钱仓的宝胜寺、双塔、钱王的一宿楼都载入了南雁荡山游记中。清代写乾隆平阳县志的张南英在钱仓的石桥边曾经刻碑,记载南雁门的历史。听当地的老人说,前几年这碑文还在,长期当作洗衣板,现在失踪了。但我还是在这桥上发现了张南英写的“南雁第一桥”的字迹。那时候,人们除了山路进入南雁

9、的通道之外,在钱仓的码头下船,溯鳌江而上达水头进南雁,也是最好的选择。这沿岸的风光从江船上可以尽收眼底,蔡芳在他的游记里就写得非常贴切,“数岫远露,如抽乱笋,如架笔格,如横修眉,争献奇状。”其实,这条水路上个世纪的70年代还是通畅的,我中学毕业时,就和同学们乘过江上的小轮船到南雁的。 钱仓就象年岁大的老人一样,他叹一声都是一段故事,你每接近他时,走一步都有文物给踩出来。就在钱仓山边,无论你从哪个方向登上去,每个地方都有历史文化的沉积,难怪省文化界的人士当年就要把钱仓定为文化名镇,这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它的保护是最糟糕的,因为从它的表面上看太没有文化味了,尽是一种杂乱无章的现象,处处是工业化的刮破

10、的伤痕。这就是没有被列为文化名镇的理由。 当我要登临大儒史伯璇先生的墓时,只见那条路根本不能走人,它也没有了路,山脚已被一个加油站占领,远远地只能看到史先生墓的摩崖石刻上的大字。这位四库全书里都有名录的大儒,历代人都尊敬的人物的墓地,在我们这一代却让一个小小的加油站给堵了起来。还有那起仙岩,里面有非常好的一方石刻,是千年前宋廷佐留下的,了不得啊,记载了当时的人文与历史,却也很少人光顾,一下子也让人难寻。最为可怜的是双塔,这应该是浙南最古老的砖塔了,它却成了一个不景气的水泥厂的“门卫”了,站在这破厂的门口,每天都要经受烟尘和狗儿车喷发出来的浓浓的尾气的熏蒸。这还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呢! “金钱

11、会”起义遗址、摇动岩、龙虎岩、罗汉洞、城隍道院都是挨在一起的,除了香火很盛的城隍道院外,其它的景色都是不容乐观的。因为它们是历史,没有人从它那里得到利益,就没有人养它。祖先把这么好的财产留下来,没有去珍惜。平阳钱仓的风景荟萃之地-凤山平阳钱仓是一个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的名胜景区,也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底蕴的文化古镇,座落在平阳县钱仓的凤山,更是钱仓风景荟萃之地,这里景色优美,古迹众多,如凤冠岩、凤山寺、摇动岩、龙虎岩、金钱会起义遗址、史伯璿墓、宝胜寺双塔等等。凤山在清乾隆年间的温州府志中南雁荡山图一章有过记载,历代许多名人也曾对凤山题过字,最早的题字是“东洛赵羲之累游,熙宁改元清明日题”,(熙

12、宁乃宋神宗年号)。山上单是宋代摩岩就有13处之多。明代方鹏游记中记载凤山“多巨石,或覆如屋,或仰如舟,或比如林,或伏如怒猊卧虎。其色皆如墨泼,间有纹理,如玉如雪,莹洁可爱”。凤冠岩和史伯璿墓在凤山,凤冠岩最为引人。从平阳钱仓下车,站在路边,就可以看到西北山上耸立着几块好像凤冠的巨岩,那就是“凤冠岩”。凤冠岩高约十多米,陡立如壁,走近细看,上镌清乾隆间平阳县令何子祥写的“元儒史先生墓”六个大字,。史先生名史伯璿(),字文玑,号牖岩,元代著名学者,平阳钱仓人。他博通经史,推究精实。对天文、地理、历学、算术等方面都有研究,著有四书管窥、管窥外编、学庸注释及青华集等。终身隐居不仕,死后葬于此。史伯璿自

13、幼刻苦求学,笃信朱熹学说,反复研究达三十年,“遂取诸家篡辑之编而去取焉。乖戾者折而辟之,隐味者引而伸之,旁通曲畅著于简牍,名曰管窥(四书简窥)。他精思善学,天文、地理、历学、算术都达到“博涉能通”。对日蚀、月蚀作了非常通俗的阐述。他说:“月掩日为日食”,把张衡的“暗虚”说和朱熹的“同度同道”说,解释得清清楚楚,比明万历欧人传入的地影说早了一百多年。史伯璿为人也很有骨气,“平生不事举业”,过着隐居生活。他的朋友周觉民曾劝他“北游”求官,他说:“士各有志,不可用同一标准来要求。”与他同时代的平阳金乡诗人、他的好友陈高在即中漫题之三中写道:农父江边立荷戈,无人南亩种嘉禾。今年妻子愁饥死,活到明年更奈

14、何。史伯璿不求高官厚禄,隐居小镇,史伯璿的旧居,后建成祠庙;他的坟墓现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摇动岩和历代题刻在凤山东南山坡上,有两块高约3米椭圆形的巨石,上大下小,倒立于一高2米,宽8米巨石台基上,两岩间有空隙,可容三四人,这就是著名的浙南奇观摇动岩。摇动岩又名“动石”,岩壁上镶有“动静随缘”和明代“正德庚午(1510)中秋,金乡卫昭勇将军徐岳再游”及“岩石重难权,惟假些儿力。动摇镇乾坤,料得天人识。”“望之也危,即之也夷。静焉特立,动不诡随。知仁具体,动静惟时。猗欤伟哉,可仰可师。正德戊寅秋九月庚戌,碧溪居士赞”等历代题刻。游人仰卧在“动石”旁的静石上,用脚蹬着动石,这块重量达百多吨的庞然

15、大物,会来回摇动约20厘米,与静石相撞,轰然有声。明代柳楷(永嘉人,以善书官中书舍人)有咏摇动岩诗云:“谁将巨灵斧,砍破昆仑洞?有石亘古存,岂止千钧重!万众挽不回,一人推却动。安得海上槎,载向朝天贡。”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惊叹说:“其事实可骇,其理不可求。”37清代另一诗人张御则在动岩一诗中表示感慨:“说向未游客,谁信吾言真。始信宇宙大,闻见俱宜亲!”龙虎岩和金钱会起义龙虎岩是两块突兀岩石,东西峙立,相距米,状如龙虎搏斗。这里也是平阳金钱会起义遗址。清朝咸丰三年至十一年(),平阳发生七次灾荒,加以杂税繁重,地主剥削残酷,民不聊生。八年()夏,石达开率领太平军挺进浙江,攻克处州(今丽水),临近平阳。钱仓赵起等八人受到鼓舞,在北山庙结盟组织“金钱会”,并与丽水的太平军取得联系。凡入会者每人发给铸有“金钱义记”铜钱一枚,作为会员凭证。数年间金钱会很快发展到平阳、瑞安、温州、永嘉、青田、福鼎一带,众达数万人。年月,李世贤率领太平军席卷浙江。月,浙江地主豪绅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