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880212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3年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23年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23年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23年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调研报告(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调研报告 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调研报告 一、前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使得资源的优化配置得以实现。因此,我们要保护并复兴传统文化,必须引导传统文化适应市场经济制度。只有在坚持传统文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前提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才可能实现。要想保护并复兴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开发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我今天抱着这一态度,展开了对我国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情况的调研。以便得出保护、开发、复兴传统文化必须坚持何种经济模式?同时在开发时要怎样才能丰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使之符合我

2、国通行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二、传统文化开发利用现状 1、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要领导并长期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党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要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党要坚持并完善科学执政方式,健全民主集中制,推动党在推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上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党要积极制定并颁行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意见和决定。 2、政府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和民间团体。要制定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复兴战略,扎实稳步推进战略决策的落实。要加强立法,提到立法的质量,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

3、文化的保护与复兴。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效率,彻底扫除制约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等瓶颈。要坚决打击假借传统文化之名宣传封建、资本主义落后意识的人和组织,及时向人民群众释清保护与复兴传统文化的原因和意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人民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3、全社会要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荣的观念,坚持了解传统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率。要自觉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在市场经济中,积极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上消费,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延长

4、传统文化的产业链条,对传统文化要深 加工、细加工,扩大其市场份额。要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做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前提 1、在开展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规划之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职能部门尽职尽责,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只有把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积极规划实施,才能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认真组织做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实践证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做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前提条

5、件。 2、合理开发利用物质文化遗产,以传承为核心,以产业为纽带,培育一批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市场,实现物质文化遗产的振兴价值。通过实施文化经济政策保持民间艺术,特别是手工艺生产企业走向市场,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与开发物质文化遗产产业,促进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发展。积极支持开发民族民间特色产品。如德钦县民族银制品厂,香格里拉尼西乡制陶业,州藏药厂,藏族、傈僳族等民族手工毛纺制作,尼西、奔子栏一带的木制品生产。不仅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良性的互动产业链。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州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

6、新的问题也逐渐产生,如流失严重、后继乏人、投入不足、资金紧缺、人才匮乏,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缺乏保护意识等。当前,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民族传统文化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各行各业、社会各界的倍加关爱和保护。在调查时发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中还存在重视不够和工作不到位的问题,许多工作还停留在申报、 命名和调查材料的存档上,工作相对滞后,一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已处于濒临消失的境界,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二)民族传统文化

7、的抢救、保护、传承形势十分严峻 1、缺乏整体性的保护规划。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由于涉及的部门多,加之没有统一的规划,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2、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依存于独物时空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各种文化艺人、技艺、民间习俗等文化遗产已在不断消失,一些作为流传文化载体的语言文字正在消失。如藏族曲艺格萨尔的说唱艺人在我州至今仅存2人,傈僳族的音节文字在渐渐消失。 3、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民族民间文化(如民居、雕塑、民族民间设施、工具、服饰等)有失去原有的文化性和独特风格之趋势。尤其是以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导向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对传统民族文化

8、的保护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值得认真关注。 (三)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各级政府虽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引起了重视,但由于财政困难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民族文化发展,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挖掘、保护、研究、开发工作无法实施。 (四)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是一项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一批专业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我州从事民间文化的职业人员,特别是具有一定业务理论水平和工作经验的文化专业人才缺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宣传力度还不够大 相关媒体

9、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搜集整理、保护工作等方面的宣传力度还不大,特别是有关文化遗产的保护法规和政策,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意 义的宣传,在广度和深度上还不够。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缺乏应有的共识,从而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四、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建议 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各民族的宝贵财富。人类文明只有代代相传,才能不断丰富发展,只有相互交流,才能文物化成。加强对我州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仅要保护、也要继承发扬和创新。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要实行依法保护,利用现代手段将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利用

10、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针对我州当前在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各级党委、政府、各行各业、社会各界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充分认识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连接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国发

11、202342号)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2318号)、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和最近国务院领导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该保护的要全力保护、该扶持的要扶持到位、该投入的要加大投入、该给的政策要给足。”等有关文件及指示精神,把传承与保护工作纳入到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二)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明确责任,着力解决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突出问题 1、文化保护与传承,立法先行。如何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把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步纳入法治化管理保护的轨道,这是当 前十分紧迫的工作任务。中央、省都相继出台了有关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法律法规;有的州市也出台了相

12、应的地方性保护办法。建议州委、州政府:一是成立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州县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统一协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二是抓紧制定和起草与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性保护办法,严格依照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行政法规办事,依法抵制和制止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决定和行为,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2、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民间艺人的保护,做好传承工作。民间艺人一直是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建立文化传承人(继承单位)认定和培训机制。通过艺人命名,帮助扶持、保护等形式,做好对传承人的激励机制。解除传

13、统单一保守的传承方式,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班,加强培养民间艺术后备队伍,使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做到后继有人,永不失传。 3、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处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关系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和“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做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将合理开发利用摆到更加突出位置,把我州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好地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使之融入现代经济社会生活,在开发中加强保护,在利用中加快

14、发展,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合理利用开发。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我州建设民族文化州、构建和谐社会、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 一、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大资金投入 要把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所需经费继续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逐年加大投入,同时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多渠道募集资金,抢救保护,传承和开发民间文化资源。对其进行整体保护,以保存历史记忆,加以传承和弘扬。篇2:关于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调查报告 关于传统文化开发利

15、用及保护的调查报告 参加者:颜子珍 主题:文化之复燃 时间:2023-1-27 地点:江苏常州 现将此时间活动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现状: 在这样一个发展的时代传统文化的保护显得非常困难,中国的发展必须融入国际社会,融入国际社会便会受到国际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以至于本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和冷落。大部分年轻人对于中国的古典文化了解不多,有的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形成和组成方面不甚了解。从对社区青少年寒假期间活动的调查,以及网络问卷题为“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很多青少年寒假期间的主要活动内容,是以完成课外练习以及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为主的。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上课外补习甚至都比阅读古籍和了解传统文化来的契合实际。目前的大部分年轻人对于中国古典文化中如京剧等经典文化的认识主要持不感兴趣的态度。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也是以了解较少居多。同时,大部分人表示平时也并没有阅读古籍的习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甚至偶尔的翻阅也成了奢望。然而值得欣慰的是绝大部分的受调查者认为很有必要学习传统文化。 资料: “活体保存、活化保存”,是非常有戏诞生的始音。华阴老腔充满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