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九课人文奥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787799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第九课人文奥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册第九课人文奥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册第九课人文奥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册第九课人文奥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册第九课人文奥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第九课人文奥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第九课人文奥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八年级下册第九课人文奥运教案 王燕平八年级下册第九课人文奥运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奥林匹克运动蕴涵的深而广的人文精神。2、了解奥运与美术的密切关系。3、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4、了解体育运动与人类生活的重要关系。5、培养学生对事业的追求和拼搏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奥林匹克运动中蕴涵的丰富的人文内涵。难点:调动学生研究热情和学习兴趣,使其能积极参与应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入: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短片。师:同学们,谁知道刚才这段录像再现了什么场面呢?生:2008年北京申奥成功的画面。师:对,同学们很聪明,这是2008年我们伟大

2、的祖国首都北京申奥成功的录像,在那一样我们成功申办了第29届奥运会。那你们对奥运会有多少了解呢?我们本节课就学习有关奥运会的知识-“人文奥运”。板书:人文奥运师: 这堂课我们就从奥运的历史、奥运的精神以及2008北京奥运这三方面来共同认识了解这经久不衰的奥运。我们先来看奥运的历史:板书:一、奥运历史: 师:奥运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发展与前行的历史,它分为古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板书设计:1、古奥运会 2、 现代奥运会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了解奥运会的知识呢?给同学们讲讲。 生:奥运会的发源地在古希腊。 师:很好,可以看出他的课外知识很丰富的。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古奥运会吧。 师:古奥运会是指从公元前7

3、76年古希腊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每4年一届,共举办了293届,历时1169年,过了产生、发展和衰落的三个阶段。 师: 古奥运会是人类体育文化宝库中一颗明珠,为后人留下了哪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呢?我们通过下面几张图片为同学们来展示古奥运的风采。 第一张 (古希腊奥运会遗址)师:同学们,看一下这幅画描绘了什么呢?生:运动场。师:对,我们都能看出来是运动场,那究竟是什么运动场呢?师:没有人知道吗?好,现在老师就为大家揭开秘密,这是古希腊奥运会遗址。师:古希腊奥运会遗址,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每届奥运会向太阳神阿波罗采集圣火的地点。该遗址坐落在首都雅典以西190公里。 第二张(古希腊瓶画-跑步者

4、)师:咱们再来看下一张图片,同学们觉得这是什么呢?生:大力神杯。生:花瓶。生:油罐。师:哈哈,你们太有想象力了。这是古希腊瓶画,即绘在陶制器皿上的图画。可以看出当时古希腊奥运会在古希腊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如此的紧密联系在一起,连花瓶都绘制了各种体育项目。第三张 雕塑掷铁饼者师:这幅作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对,它就是每天都出现在CCTV-5体育频道中刺身裸体一圈圈转着的那个掷铁饼者,有些同学该问了,为什么这个人会赤身裸体、不穿衣服呢?对,这是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呢?学生相互摇头。师:没有吗?原因很简单,在古希腊奥运会中,所有的运动员都是不穿衣服的。这可是千真万确的。他们不是为了凉快

5、哦,他们为了展现运动员的肌肉之美、力量之美,所以他们才不穿衣服的。他们得到冠军不是为了金钱、金牌,那个时代得了金牌就可以给他们用大理石雕刻一个真人大小的雕塑,放在奥运历史陈列馆内。所以我们才能看到这个伟大的雕塑-掷铁饼者。还有,掷标枪者等,也许还有更多,有的也许经过时代的变迁被封存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了。师:看完这三幅图片,我们对古奥运有了更深的了解。想一想,古奥运会为人类留下了哪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呢? 总结:1、为了拼搏 2、为了人体美 3、为了丰富体育经验 古代奥运会拼搏奋进精神,追求人体美的精神,给人类社会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对现代体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板书设计: 拼搏奋进精神追求人体美

6、的精神师:学习完古奥运我们再来看一下现代奥运会。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你知道是谁吗?生:顾拜旦。师:对,同学们太聪明了。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是法国教育家顾拜旦,我们来看一下他的画像,很慈祥的一位老爷爷,一看就长得特像一个伟人。是不是啊?生:是的。师:1896年4月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雅典举行,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的正式诞生,从此掀开了人类文明史上又一页新篇章。 (法国-顾拜旦)板书设计:创始人-法国-顾拜旦 (奥林匹克标志)师:这个标志大家更熟悉不过了吧,估计连三岁小娃娃都认识的,同学们大声地告诉我这个是什么啊?生:奥林匹克标志。师:对。奥林匹克标志由五个奥林匹克环组成的图案。五环自左至右互相套接,颜色

7、分别为蓝、黄、黑、绿、红。上面是蓝黑红三环,下面是黄绿二环。整个标志形成一个底部小的规则梯形,奥林匹克标志在使用中也可以是单色的,奥林匹克标志的五个环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充分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团结精神。板书设计: 蓝、黄、黑、绿、红 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板书设计:二、奥运精神师:通过课前预习请说出奥林匹克精神的主旨是什么?生:“和平、友谊、进步”。板书设计:“和平、友谊、进步”师:奥林匹克运动能如此迅速扩大,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所体现的奥林匹克精神。它是奥林匹克运动深入发展的巨大动力,它内涵极其丰富,集中体现在奥林匹克运动所一贯遵循的宗旨、提出的格言和口号上。第二课时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8、我们了解了奥运的历史、奥运的精神(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2008北京奥运”。板书设计:三、2008北京奥运 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奥运精神是什么同学们知道的吗? 生: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板书设计:奥运精神: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 师:奥运精神的含义是:体现环保意识的绿色奥运,体现尖端科学的科技奥运,体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人文奥运。 师: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什么?生: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师:北京申奥口号是什么吗?生:新北京,新奥运。师:北京吉祥物是什么?生:是福娃。分别是:贝贝、晶晶、欢欢、莹莹、妮妮。师:在北京奥运盛会中,哪些方面运用了美术设计?生:

9、刚才所说的吉祥物,还有奥运火炬、奥运奖牌、奥运标志、奥运体育场馆设计等。板书设计:美术设计体现:吉祥物、火炬、奖牌、标志、体育场馆设计展示图片: 第一张(北京奥运会火炬) 师: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之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红银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

10、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 第二张(北京奥运会奖牌)师: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直径为70毫米,厚6毫米。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人们形象地叫他金(银,铜)镶玉奖牌。北京奥运会奖牌中国特色浓厚,艺术风格尊贵典雅,和谐地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在一起。以其奖赠奥运成绩优胜者,是一种崇高的荣誉和礼赞。第三张(北京奥运会标志)师: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将肖形印、中国字和五环徽有机地结合起来,充满了深沉的活力。尺幅之地,凝聚着东西方气韵;笔

11、划之间,升华着奥运会精神。师:请同学们看第23页下图的5个标志,思考分别都代表了什么?是什么标志呢?师生互动。师总结:第一个:国际射箭联合会会标 第二个:国际柔道联合会会标 第三个:国际击剑联合会会标 第四个:国际曲棍联合会会标 第五个:国际帆船联合会会标从这些标志中,说明它们贴近生活,让我们每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分别代表了什么运动,言简意赅。第四张(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师:盘根错节的体育场立面与几何体的建筑基座合而为一,如同“树和树根”组成了一个体量庞大的建筑编织体。国家体育场整体设计新颖激进,外观如同孕育生命的巢,更像一个摇篮,寄托了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因而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

12、筑,博得了世界的瞩目。师: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对奥林匹克运动有什么了解?你都积累和收集了哪些材料?用你所学的知识和你所收集到的材料,做一期我眼中的人文奥运手抄报。要求:制作手抄报时要展现参与奥运,宣传奥运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出精美的手抄报,让更多的人了解奥运,使自己从中获得成就感。教师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老师和同学们都加深了对奥运会的了解,我希望同学们能以奥运精神的百折不挠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顽强拚搏。五、作业布置:以“我眼中的人文奥运”为题办一期手抄报六、板书设计:人文奥运 拼搏奋进精神古奥运会 追求人体美的精神一、奥运历史 创始人-法国-顾拜旦 现代奥运会 蓝、黄、黑、绿、红 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二、奥运精神-“和平、友谊、进步” 奥运精神: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 三、2008北京奥运 美术设计体现:吉祥物、火炬、奖牌、标志、体育场馆设计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