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877131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试行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主题“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课题组二零一四年六月. z.-目录前言11 总则11.1 编制目的11.2 适用围11.3 指导原则11.3.1 科学实用原则11.3.2 因地制宜原则11.3.3 循序渐进原则11.4 术语和定义11.4.1 湖泊 Lake11.4.2 水库 Reservoir11.4.3 水生态环境质量 Water Eco-environment Quality11.4.4 生境 Habitat11.4.4 浮游植物 Phytoplankton11.4.5 浮游动物 Zooplan

2、kton11.4.6 底栖动物 Benthic Invertebrate11.4.7 富营养化 Eutrophication11.4.8 参照点位 Reference Site11.4.9 生物指数 Biotic Inde*BI11.4.10 生物完整性 Biological Integrity11.4.11 生物完整性指数 Inde* of Biological IntegrityIBI12 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要素12.1 评价要素类别12.2 生物类群的选择13 水质评价14 生境评价15 生物评价15.1 生物多样性指数15.1.1 评价法15.1.2 评价标准15.2 生物指数15.2

3、.1 评价法15.2.2 评价标准15.3 生物完整性指数15.3.1 候选生物参数15.3.2 核心参数筛选15.3.3 生物完整性指数构建15.3.4 评价标准15.4 水生生物指标赋分标准16 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16.1 评价法16.2 评价标准17 报告编写17.1 报告容17.1.1 前言17.1.2 监测/评价区域17.1.3 野外调查工作状况17.1.4 样品分析和资料整理17.1.5 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分析17.1.6 图集17.1.7 质量方案实施情况报告17.2 编写要求1附录1. z.-前言我国湖泊和水库众多。然而,随着区域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加剧,使

4、得湖库萎缩和消亡重、水质持续恶化、富营养化趋势逐年加剧。不仅如此,水环境质量下降所引发的生态问题也开场显现。近年来,湖库生态系统总体处于退化状态,鱼类资源大幅下降,生物多样性不断减低。目前,我国湖库的相关环境问题,已重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湖库资源的可利用性和社会开展的可持续性。因此,监测并评价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容。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要求,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维护流域生态系统的安康,将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流域生态安康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121163 号任务的成果进一步落实并推广,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并编制了湖库水生态环

5、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指导我国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估工作。“指南中规定了湖库水生态质量评价的相关指数和计算法,以及湖库生态系统安康状态的分级。本指南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提出。本指南由“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课题组负责起草。本指南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解释。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试行1总则1.1 编制目的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立“五位一体的要求,为落实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开展规划、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加快水生生物监测工作,推进我国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进程,编制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试行。1.2 适用围本指南适

6、用于湖泊及水库的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南中规定了湖库水生态质量评价的相关指数和计算法,以及湖库生态系统安康状态的分级。1.3指导原则1.3.1 科学实用原则结合湖库生态环境实际情况,遵循水生生物类群栖息及生存规律,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反映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水生态质量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1.3.2 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水域环境的自然地理条件、生物类群的时间变化特点、工作目的及人员的技术水平,选择评价类群和评价法。1.3.3 循序渐进原则指南遵从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既可以为根底薄弱的从业人员提供技术指导,也可以为经历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借鉴。1.4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1.

7、4.1 湖泊Lake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宽阔、水量交换相对缓慢的水体。1.4.2 水库Reservoir在河道、山谷、低洼地有水源或可从另一河道引入水源的地修建挡水坝或堤堰,形成的蓄水场所;或在有隔水条件的地下透水层修建截水墙,形成的地下蓄水场所。1.4.3 水生态环境质量 Water Eco-environment Quality以生态学理论为根底,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围,水体不同尺度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总的的性质及变化状态。1.4.4 生境Habitat又称栖息地,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1.4.4 浮游植物Phytoplan

8、kton水中营浮游生活的藻类,属于微藻类,广泛存在于河流、湖泊和海洋中。淡水浮游藻类主要包括蓝藻、绿藻、硅藻、裸藻、甲藻、金藻、黄藻和隐藻八个类群。1.4.5 浮游动物Zooplankton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动物类群。它们完全没有游泳能力,或游泳能力微弱,不能作远距离的移动,也缺乏以抵抗水的流动力。淡水浮游动物主要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类群。1.4.6 底栖动物Benthic Invertebrate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局部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类群,主要包括水栖寡毛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幼虫等。为了研究便,将不能通过500m径筛网的底栖动物称为大型底栖动物,将能通过500m

9、径筛网但不能通过42m径筛网的底栖动物称为小型底栖动物,将能通过42m径筛网的底栖动物称为微型底栖动物。1.4.7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水体在自然因素和或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大量营养物输入水体,使其逐步由生产力水平较低的贫营养状态向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富营养状态变化的一种现象。1.4.8 参照点位Reference Site能够代表水域未受人为干扰或所受人为干扰较小生物状态的点位。1.4.9 生物指数 Biotic Inde*BI基于特定类群的相对丰度,并与其敏感性或耐受性结合而成的单一指数或记分值。1.4.10 生物完整性 Biological Integrity是指在一个地区

10、的天然栖息地中的群落所具有的种类组成、多样性和功能构造特征,以及该群落所具有的维持自身平衡、保持构造完整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1.4.11 生物完整性指数 Inde* of Biological IntegrityIBI将一组与围环境关系密切、受干扰后反响敏感、可代表目标生物群落的各种构造和功能属性的生物参数整合成单一记分值的指数,可以对水体进展生物完整性安康评价。2 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要素2.1 评价要素类别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要素主要包括:水体理化参数物理生境生物类群2.2 生物类群的选择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常用的生物类群包括:大型底栖动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应根据评价的水体类型以及特定目

11、的,充分考虑每个类群的优点、生命期,并结合区域的环境特点,选择适合的水生生物类群。比方,营养状态评价可选用浮游植物的相关参数,总体的生态环境状态评价可单独或结合使用这三个类群;环境变化的长期效应评价首选大型底栖动物,环境变化的短期效应评价则选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在充分到达既定评价目的的前提下,评价类群可以根据现场采样条件以及人员、仪器的配备情况酌情增减。3 水质评价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根本工程标准限值,水质指标的评价根据不同功能分区水质类别的标准限值,进展单因子评价其中水温和pH不作为评价指标。最后根据水质类别等级进展赋分,赋分标准参见表1。表1 化学指标评价等级及

12、赋分水质类别类类类类类赋分543214 生境评价参照“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技术指南的生境评价法,按照“湖库生境评分表对10项参数分别进展评分。每项参数分值围为020,每个点位的生境总分由10项参数分值累加计算。需要注意的是,生境评价仅限于湖滨点位,湖心点位不在此列。表2 湖库生境评价等级及赋分分值等级赋分HS150无干扰5120HS150轻微干扰490HS120轻度干扰360HS90中度干扰2HS60重度干扰1注:HS即为生境评分。5 生物评价生物评价可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生物指数、生物完整性指数。鉴于评价法的科学性、准确性,本指南优先推荐生物完整性指数。但因各地、各单位工作根底差异,生物完

13、整性的操作性和推广性受到一定局限,因此也可根据评价目的、可获取的生物数据及自身能力,选择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生物指数进展评价。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生物指数可以作为候选生物参数纳入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5.1 生物多样性指数5.1.1 评价法较为常用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为香农-威纳Shannon-Wienner指数,常用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计算公式为式中H为生物多样性指数;n为样品中各种生物的总体个数;S为所有样品中的生物种属总数;ni为样品所有生物的总体个数。5.1.2 评价标准一般情况下,H=0为重污染;0H1为重污染;1H2为中污染;2H3为轻污染;H3为清洁。5.2 生物指数5.2.1 评价法生

14、物指数评价法主要用于大型底栖动物,目前针对这个类群开发的生物指数众多,此处推荐使用Hilsenhoff指数HBI和科级生物指数FBI。1Hilsenhoff指数Hilsenhoff Biotic Inde*,HBI计算公式为其中,ni为第i个分类单元通常为属级或种级的个体数,N为样本个体总数,ti为第i个分类单元的耐污值。2科级生物指数Family Biotic Inde*,FBI计算公式同HBI,但是分类水平附属、种级统一为科级。5.2.2 评价标准确定生物指数的评价标准,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法:1根据参照点位生物指数的数值分布,以75%分位数作为区分是否受污染的标准,低于此值表示水体水质最清洁,高于此值的数值分布围,进展4等分,代表不同清洁和污染程度。2根据所有样点生物指数的数值分布,以5%分位数对应的值作为标准,小于该值表示水质最清洁,高于此值的数值分布围,进展4等分,代表不同清洁和污染程度。其中,Hilsenhoff指数可参考已有的评价标准:清洁0HBI4.25;较为清洁4.25HBI5.75;轻度污染5.75HBI6.5;污染6.5HBI7.25;重污染7.25HBI10。如果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可考虑根据评价区域的生物指数数值分布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该评价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