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地理人教版必修1章末综合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877128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地理人教版必修1章末综合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品】【】地理人教版必修1章末综合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品】【】地理人教版必修1章末综合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品】【】地理人教版必修1章末综合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品】【】地理人教版必修1章末综合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地理人教版必修1章末综合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地理人教版必修1章末综合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辅导资料章末综合检测(四)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所示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B处所示地貌都是由流水侵蚀造成的C图示地貌景观在湿热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更好D处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答案:C2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A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B页岩、砂岩、石灰岩、花岗岩C石灰岩、砂岩、页岩、花岗岩D花岗岩、石灰岩、砂岩、页岩答案:B八达岭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第3题。3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

2、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方面的知识。解题时要充分利用题中所给的解题信息,题中花岗岩为侵入岩,所以其地质过程依次为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答案:C下图为某游客由北向南拍摄的一张风积地貌图。读图,回答第4题。4与乙地相比,甲地()A风力大B湿度大C温差大 D植被少解析:图示为风积沙丘,多形成于干旱环境,缓坡为迎风坡,因此甲、乙分别处于沙丘的背风坡和迎风坡方向。背风坡风速小、地形相对封闭,地表水分散失速度相对慢一些,湿度比迎风坡相对较大。答案:B读图,回答56题。5图示地区()A以内力作用为主B风沙较大C以流

3、水堆积作用为主D地貌形成是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解析:由图可知,图示地区有峰林、溶洞和钟乳石等,为喀斯特地貌区,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风沙较小;形成该地地貌的地质作用既有内力作用,也有外力作用,故选D项。答案:D6.构成该地貌岩体的岩石类型属于下面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的()ABC D解析: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构成该地貌岩体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由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为岩浆,为岩浆岩,为变质岩,为沉积岩,故选A项。答案:A下图为我国两广地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7处的构造地貌为()A背斜 B向斜C背斜谷 D向斜谷解析:图中处地势较低,为谷地地形,同时岩层年龄中心老、两翼新,

4、说明为背斜构造。答案:C8处山峰在当地有“飞来峰”之称,关于其形成过程正确的是()A向斜沉积断裂B向斜断裂沉积C向斜侵蚀断裂D向斜断裂沉积侵蚀解析:从岩层弯曲形态上看,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飞来峰两侧岩石年龄不同,说明出现了断裂;另外较老的岩层位于较新的岩层之上,必然出现了别处较老岩层到此处沉积现象;图示飞来峰呈尖顶形状,应该受到外力侵蚀作用。答案:D9造成山峰两坡坡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 B降水C地壳运动 D人类活动解析:图中飞来峰东侧较陡,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受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故影响坡度差异的因素是降水。答案:B下图示意宁夏中卫(38N,105E)旅游区局部位置和景观。读图,回

5、答1011题。10图中黄河河水()A逆时针流动 B顺时针流动C东侧水流较西侧急 D南侧水流较北侧急解析:河流曲流处因流水的惯性原因,往往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而且主要沉积区在河流凸岸,偏下游位置形成河漫滩,可判断河流顺时针流动。图示河段南岸为凸岸、北岸为凹岸,南侧水流较北侧缓;西侧河段较东侧河段狭窄,故西侧水流较东侧急。答案:B11图中的四地有羊皮筏平稳渡黄河、陡坡急降滑沙、搏击黄河漂流、汉朝古瓷窑遗址观光等项目,其对应的位置最可能是()A BC D解析:处河道狭窄,水流湍急,适合漂流;处位于河流凸岸,泥沙堆积作用明显,既可以为古瓷窑提供原料,同时也因不易被侵蚀而得以保留;处河道宽阔,流速变缓

6、,适合羊皮筏平稳渡黄河;处位于河流凹岸,河岸较陡,适宜滑沙。答案:B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读图,完成1213题。12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丁聚落的形成及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聚落有河流经过,取水最方便,发展最快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形成最早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形成最早D丁聚落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利,规模最大解析:图中显示丁聚落位于河流下游而航运条件好,且地势较开阔、平坦,利于城市发展,所以规模最大,故D项正确。甲聚落位于河流上游而水量较少、航运能力差,地形狭窄,不利于城市发展,故A项错误;不能判断乙聚落形成时间的早晚,故B项错误;同理,也不能判断丙聚落形成是否最早

7、,故C项错误。答案:D13若图中A河流定期改向可能的原因是()全区全年高温,蒸发稳全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A附近区域地势平坦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少ABCD解析:在地势平坦,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的背景下,河流易发生洪涝灾害,从而使河道发生改道。答案:C14下图中两地貌类型与密西西比河不同河段对应正确的是()Aab BbdCac Dcd解析:从图中可知,为V形谷,多分布在河流上游地区;为山前洪(冲)积扇,多分布在河流流出山口处。a位于密西西比河上游山区,形成V形谷;b位于密西西比河山区和平原过渡处,易形成洪(冲)积扇。答案:A15下图为秦岭北坡陡峭的断崖示意图,形成秦岭北坡断崖的地质作用是()A流

8、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C地壳水平运动 D地壳垂直运动答案:D二、综合题16科罗拉多大峡谷穿过美国科罗拉多高原,大峡谷山石多为红色,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从寒武纪到新生代各个时期的水平岩层,层次清晰,色调各异,并且含有各个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大峡谷地区的岩石,按成因来分属于_岩。(2)景观1中,位置以_(外力作用表现形式)为主,位置以_(外力作用表现形式)为主。(3)景观2中,石拱门的形成以风化和_(外力作用表现形式)为主。(4)描述景观所在地的气候特征。解析:第(1)题,从题干中的“水平岩层、层次清晰、生物化石”等名词可知大峡谷地区

9、的岩石为沉积岩。第(2)题,景观1中位置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位置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第(3)题,景观2中,石拱门的形成以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为主。第(4)题,从图中可知该地气候干旱,气温日较差大。答案:(1)沉积(2)流水堆积流水侵蚀(3)风力侵蚀(4)干燥、气温日较差大。17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D_、E_。(2)从地貌上看,C处是_,形成原因是_。(3)泰山的成因类型与图中_处一致,地震多发地带位于图中_处。(4)如果该地打算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铁,则地铁隧道工程地址应选在_(填“C”或“D”)处,并简述理由。(5)如果该地有丰富的石

10、油资源,那么一般储存于_(填“C”或“D”)处,为什么?解析:正确识别地质构造类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第(1)题,D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E处岩层发生断裂错位为断层。第(2)题,从形态位置上看,C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从地貌上看,比两侧地势高,为山地,即向斜成山。第(3)题,泰山属于断块山,为断层处上升的岩体(地垒),即与A处一致;地震多发生在断层线附近,即图中E处。第(4)题,隧道应选择在背斜处,背斜岩层向上拱起符合力学原理,较为牢固,因此地下隧道宜建在背斜处,而不宜建在向斜或断层线附近。第(5)题,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背斜中的不透水层能够防止油气的挥发和渗漏,利于油气的富集。答案:(1)背斜断层(2)山岭向斜槽部因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从而成为山岭(3)AE(4)D背斜构造中岩层向上拱起,能起到支撑隧道上覆岩层的作用,又能使地下水顺岩层向两翼渗流,减小渗漏。(5)D背斜中的不透水岩层能够防止石油、天然气的挥发与渗漏,使地质时期的油气逐渐富集。精品地理教学资料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