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笔下的寒山拾得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7877057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家笔下的寒山拾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名家笔下的寒山拾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名家笔下的寒山拾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名家笔下的寒山拾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名家笔下的寒山拾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家笔下的寒山拾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家笔下的寒山拾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家笔下的寒山、拾得寒山与拾得两位大师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诗僧。隐居浙江 天台山。两大士行迹怪诞,言语非常,处处寓意禅机。清雍 正帝封其为“和合二圣”。寒山与拾得是禅门中的散圣。所 谓“散圣”是指禅门中那些正统法脉之外,具有独特能力和 性格的人。这些人又往往是“应化圣贤”,如著名的布袋和 尚是弥勒佛的化身,丰干禅师为阿弥陀佛的化身。这里的寒 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拾得为普贤菩萨的化身。寒山、拾得 的禅门形象特征在宋代确立,后通过诸多的图像呈现出来, 这些禅画作品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独特的精神意蕴。中国 的寒山拾得题材的绘画历代皆有,丰富多彩。寒山拾得题材 画最早可追溯到唐末五代,而后经宋元明清至近现

2、代,一脉 相延,是绘画艺术家们最注重表现的佛教人物之一,千百年 来产生了许多极富艺术价值的作品。五代 贯休(传)写经 图又考为寒山拾得图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 蜀画僧、诗僧。兰溪人。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状貌古野 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 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 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罗汉写经图流传有序,辗转于 私人藏家之手,最近一次露面是在 2011 年 11 月的上海荣宝 斋拍卖会,成交价 2875 万元,加上佣金,超过 3000 万元, 现收藏于安徽合肥的“燕诒堂博物馆”。现有人考证,实为 寒山拾得图,应为目前所见最早

3、的寒山拾得图 宋代 李公麟风格 美国耶鲁大学美术馆收藏这幅被美国耶 鲁大学美术馆收藏的寒山拾得图亦是中国宋代早期仿李 公麟风格的白描画,也传为目前存世作品中最早的寒山拾得 图之一。从这幅早期的寒山拾得图中,可以看到寒山拾得的 形象与后期南宋梁楷及元代因陀罗所绘的寒山拾得形象有 所不同。 画面中,寒山持杖前立,拾得似躲在寒山身后, 含笑注视着右前方。面相憨厚,神态逼真。此画是传世的寒 山拾得图中较为细腻、工整淡雅的一幅。南宋 中国嘉德国 际拍卖有限公司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 南渡后流寓钱塘 。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写意人物 画的鼻祖,对后世影响巨大。他是一个行迳相当特异的画家

4、。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梁风(疯)子。 梁 楷传世的作品包含了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 仙人图等,但以泼墨仙人图最为有名。梁楷寒山拾 得图的笔墨铺陈较为具体,却粗细兼具,神采飞扬。这幅 杰作,画家以饱含水分的泼墨扫描出二仙童的散发,两痕凝 炼的淡墨细线代表了人物的肩臂和背部,粗大的破笔扫描出 衣袍的下摆和袖身,若断若续,似缀似连,勾勒巧妙,结构 准确,寓意无穷。南宋 刘松年 拾得图(又名醉仙图 福建华夏拍卖 2014春季艺术品大型拍卖会拍品。款 识:画院刘松年。题 跋:蓬岛春晴醉颜仙,一卷楞严书就还。 松年妙笔出尘想,悟真须向画中观。 鉴藏印:文渊阁宝、 奎章阁宝、商丘宋氏

5、珍藏、商丘宋荦审定真迹、商丘宋氏收 藏图书、安仪周家珍藏、小红鹅馆收藏、项墨林秘笈印、莲 樵鉴赏。作者简介:刘松年,宋代著名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于清波门,帮有刘清波之号。绍熙年间为画 院待诏。画学李唐,画风笔精墨妙,山水画风格继承董源、 巨然,清丽严谨,着色妍丽典雅。在技法上刘松年变李唐的 “斧劈皴”为小笔触的“刮铁皴”,人称“小景山水”。兼精 人物,所画人物神情生动,衣褶清劲,精妙入微。此作人物 描绘最为精彩,体态轻盈多姿,衣带飘逸,肢体语言颇为丰 富,蓬头长发增强了尘外之感。上翘的嘴角,高凸的颊骨, 宽厚的鼻梁,弯弯的双眉,布于两侧的一对大耳,整个一个 无忧无虑、活脱可爱的世外

6、仙灵。南宋 马远 寒山子像马 远字遥父,号钦山。原籍河中(今 山西永济附近),侨寓钱塘(今杭州)。 南宋画院待诏。初师 李唐,却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兼画人物、花鸟,作人物 有轩昂闲雅之气。与同时的夏圭,号称“马一角,夏半边”, 他善作平视或仰视构图。南宋 法常 寒山拾得图法常,号牧溪,宋末元初之画僧, 无准禅师的弟子。四川人,生卒年不详。法名法常。于宋末 理宗、度宗时(12251270),在杭州西湖长庆寺为杂役僧。 性情英豪,嗜饮酒,醉则寝,觉则朗吟。擅长画佛像、人物、 花果、鸟兽、山水、龙虎、猿鹤等,题材广泛。画风继承石 恪、梁楷之减笔画与中唐以来之逸格山水画,风格壮阔,自 由放逸。是对日

7、本画坛影响最大的中国画家之一。南宋 法常 寒山拾得丰干图 宋末元初 颜辉 寒山拾得图 日本东京博物馆藏颜辉所 绘寒山拾得图,寒山躬身作揖,拾得拄扫帚而立,二人 皆张口大笑。人物神情刻画得细致生动,诙谐之趣跃然纸上。 人物衣纹用笔粗壮,实源于南宋山石之画法。颜辉,字秋月, 生卒年不详,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一作浙江江山人。宋 末元初时人物画家,擅人物、佛道,亦工鬼怪,兼能画猿。 其造型奇特,用笔虽见刻露,却笔法怪异,有生动传神之趣, 在画法上喜作水墨粗笔,用笔劲健豪放,笔法粗犷,有梁楷 遗法。元代由于山水画、文人画兴起,作为人物画家的颜辉 在中国画史埋没无闻,由于其作品流传日本较多,颜辉在日 本

8、受评甚高,对日本室町时代的绘画有较大影响。传世代表 作有钟馗雨夜出游图,蛤蟆仙人像,李仙像,猿图。宋末元初 颜辉 款 寒山拾得图中国嘉德国际 拍卖有限公司2014 年拍品宋末元初 颜辉 (传)寒山拾得图 2015 年台北宇珍 国际春拍因陀罗禅机图短简寒山拾得图 日本国宝,东 京国立博物馆藏这幅元代画家因陀罗所作的寒山拾得图 最负盛名,被日本奉为国宝。此图为纸本水墨画,在画面最 左边,题有楚石梵琦写的赞:“寒山拾得两头陀,或赋新诗 或唱歌。试问丰干何处去,无言无语笑呵呵。”这幅画,描 写寒山与拾得两位仙人席地坐于一株古树下,背依石丘,相 对谈天说地,一副逍遥自在的样子。画中的寒山拾得蓬头光 脚笑

9、颜,一人双手相握,一人俟身向前。虽寥寥数笔,但傲 笑自若的禅僧形象已跃然纸上,流露出一种超脱物累、大智 若愚、狂放不羁而又活泼、诙谐的精神。因陀罗,元代画僧, 一名壬梵因。自古以来,以其传记无存,无法确知生平事迹, 且我国无“因”姓者,自古即被视作天竺僧;然于其所绘之 寒山拾得图上,留有款记“宣授汴梁上方佑国大光教禅 寺住持佛慧净辨圆通法宝大师壬梵因”,其中,汴梁系指元 代在开封置治之汴梁路,由此推测,师应为元代僧,住持于 大光教禅寺,授有大师号。元 因陀罗寒山拾得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此图上有“华 顶沙门某某”等题的像赞,跟天台极有渊源,惜流落他乡。 元四睡图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日本重要文化财

10、本图名为 “四睡图”,描绘了酣睡在溪流岸边双松之下的丰干禅师以 及老虎、寒山、拾得的姿态,体现了人、动物、自然和谐相 处的场景。整副画面都采用白描的细密笔法,这是元代特有 的浓淡强烈对比的表现手法。图上有元代禅僧平石如砥、无 梦昙噩、华国子文所题的画赞。昙噩禅师为元景德年间天台 国清寺住持。天台博物馆藏有昙噩禅师书写的元天台宝华寺 石碑。元 佚名 四睡圖东京前田育德会藏本四睡,即丰干、寒山、拾得和虎在一起的睡姿,寓有禅意。无款寒山图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明 商喜四仙拱寿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中四位仙人凌波 渡海,拱望寿星南极仙翁驾鹤淩空。其中趺坐在三脚蟾蜍上, 似为全真教五祖之一的刘海蟾;脚踏拐

11、杖、身系葫芦者为李 铁拐;另外二人,一足踏竹帚;一足踏蕉叶,应为狂颠禅僧 寒山、拾得。明 尤求 寒山拾得图尤求,字子求,号凤丘(一作凤山), 工写山水,兼善人物,尤善白描。此图中左边蓬发者为拾得, 右边为寒山。一着淡墨,一似白描,以战笔和铁线描写衣纹。 淡墨渲染背景,引出古树枯藤蔓雪之景。明丁云鹏 寒山拾得图丁云鹏(15471628)明代画 家。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安徽休宁人。书法学钟、王。画 善白描人物、山水、佛像,无不精妙。明 徐渭寒山拾得图徐渭(1521 年3月12日1593年),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 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等。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 剧、书

12、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 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 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 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 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 人”。明 蒋贵寒山拾得图 (美)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蒋贵,生卒年不详,号青山,仪真(今江苏仪征)人。 师吴伟,人物画细致逼真,山水画亦重写实。此图画唐贞观 年间高僧寒山与拾得二人。寒山亦称寒山子,居天台始丰县 寒岩,好吟词偈,状似疯癫。拾得是孤儿,寺僧拾而养之, 故名拾得,在寺

13、执炊涤器,与寒山友善。元明清画家多喜以 此为画题,此图中左边蓬发者为拾得,右边为寒山。一着淡 墨,一似白描,以战笔和铁线描写衣纹。淡墨渲染背景,衬 出古树枯蔓覆雪之景。图中右部署有“青山”,为蒋贵号, 并钤有印。这是目前所知蒋贵唯一署名的作品。清 丁元公四睡图 西泠拍卖品丁元公字原躬,浙江嘉 兴布衣。后为僧,名净伊,号愿庵。善画,山水淡远,佛像 怪伟。本图中绘丰干、寒山、拾得与一虎,四者俱酣睡,画面 静寂,显现禅之意境。卷后有同时人黄晋良、朱轩、黄日起等 人的诗跋,外签为近人唐云所题,是丁元公的真迹无疑。元 公画传世极少,此卷保存完好,极难得。清 华喦寒山拾得图题识:东园生写于与高堂。钤印:

14、华喦、秋岳 ,吴湖帆 (1894-1968) 裱边题识:华新罗画 和合二仙真迹。绎之先生珍藏。巳卯 (1939年) 夏吴湖帆 题于双修阁。鉴藏印:郁兰堂珍赏华岩(16821756), 作华嵒,字德嵩,更字秋岳,号白沙道人、新罗山人等,老 年自喻“飘篷者”,福建上杭人,后寓杭州。工画人物、山 水、花鸟、草虫,脱去时习,力追古法,写动物尤佳。善书 能诗,时称“三绝”,为清代杰出绘画大家,扬州画派的代 表人物之一。清 东皋心越寒山拾得图东皋心越(公元 1639?1694 年) 姓蒋名兴俦,字心越,别号东皋。清初浦江人。工诗文,善 书画,精篆刻,擅长音乐。他是自唐鉴贞东渡以来,对日本 文化有重大影响的

15、杰出人物。清 罗聘寒山拾得图 罗聘(1733-1799)纸本设色78.3*51.4 罗聘(1733-1799),字遁夫,号两峰、花之寺僧, 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 在文化艺术盛行的清 乾隆年间是艺术界的风云人物,也是享誉当时的著名画家。 寒山拾得图是其人物画中的佳作, “奇而不诡于正,真 高流逸墨”。用笔大胆粗犷,线条流畅爽利。图中寒山右手指 地,谈笔风生;拾得袒胸露腹,欢愉静听。两人披头散发,憨态 可掬。借鉴了宋代画家梁楷的简笔画法,把唐代两位不愿拜 见官吏的诗僧“笑傲而去”的形象勾勒得活灵活现,具有很 强的艺术色彩。清雍正以后,寒山拾得化身“和合二圣”,形象也成了两个胖乎乎、憨态可掬的孩童,一人持荷,一人捧盒,形象更趋世俗化了。(资料来源网络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