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想法与宏观经济的软肋(精)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877020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金的想法与宏观经济的软肋(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金的想法与宏观经济的软肋(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金的想法与宏观经济的软肋(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金的想法与宏观经济的软肋(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金的想法与宏观经济的软肋(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金的想法与宏观经济的软肋(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金的想法与宏观经济的软肋(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金的想法与宏观经济的软肋(1) 对国家记录局局长的评论的数据出来了,DP前高后低,总体是%;但由于第季度是6.8%,因此这种迅速下滑的态势其实是非常令人忧虑的。但那位新会面的国家记录局局长的发言却不给人们敲警钟,引起警惕,反是在竭力地、牵强地为这些数据辩护,说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奉献为20,并说,中国有20万亿的城乡居民储蓄(意即:拉动内需是没问题的)。问题是:13.3亿人口,人均储蓄仅1.5万元;生一场病,开个刀要用几万元;子女大学毕业后在大、中都市留下,买一套房子需要-00万元;谁敢真的像美国人那样吃光用光呢?再说,美国人的做法就一定对吗?笔者绝不相信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的“内需”会在媒体的鼓

2、励下在中期启动。这一步,战略上是走不通的。除非你立即宣布,所有人看病免费,上大学免费,进城工作者有经济合用房住,老人有人管,没人会失业。前次去香港,一位经济学家就曾谈到:国家记录局重要是调查、发布经济数据的,但中国记录局长倒成了大经济学家,而其解释往往是牵强的、讲好话的,经济发展与她们讲的也不符,真搞笑。(2)四万亿投资效果如何四万亿投资,对此后几年中国经济影响很大,远有点像罗斯福新政;中有点像朱镕基的赤字财政,大修桥、路、发电站;近则像奥巴马的850亿美元刺激经济筹划。但是,还是不能就此放心。罗斯福从1929年起开始拯救经济,连出狠招,但美国经济危机阴影几年不散。后来是由于二次大战前的交战双

3、方备战,美国为双方生产战略物资,加之后来美国直接参战,加入了反法西斯阵营,经济前景才逐渐光明起来。对于国内的四万亿投资,笔者最紧张的是会有反复投资。无论是黑龙江还是新疆,必要的高速公路早已是四通八达,那么新建的这些重点投资项目,边际效用会否递减呢?此外,产能过剩的问题始终存在,会否发生新的更严重的产能过剩呢,那时经济再冷下来怎么办?(3)别信什么“放弃出口抓内需”的鬼话中国目前遇到的困难,是改革开放3年来最大的困难,人们一定要做好过几年苦日子的准备(它一定会影响到每一种家庭)。中国目前的困难,受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很大,重要是影响出口与外贸,这是0年来中国经济最强有力的引擎,但这次被美欧经济衰退

4、拖垮了。但这一块不能丢,千万别相信什么“放弃出口抓内需”的鬼话。出口阵地一定要抢回来。中国的商品仍然是世界上最价廉物美的;尽管世界经济一片萧条,但对中国衣食住行方面的便宜商品的需求是刚性的。人民币升值应暂停一段时间,出口还要继续努力,美、欧、俄、非、中东都要去。出口就是中国3000万家小公司的生命线,出口就是几千万农民工的就业之路,是社会安定的核心。() 劳动合同法应当完全中断实行劳动合同法一出台就备受争议,据说这是人民大学几种专家在有关部门的批示下,听取了全国几万条意见和建议后拟出来的。一年多来的经济大萧条,成千上万家公司倒闭、歇业、破产,相称多的公司领导不辞而别,广东.5万家公司的倒台,春

5、节数以千万计的民工提前返乡是时候对这个不合时宜的法下个结论了。即,这是一种不合时宜的、使公司成本急剧上升了335的、在人民币升值、出口大减时使公司雪上加霜,使劳动者失业剧增的法。凡事应从战略上、宏观上看。从具体条款来讲,都是为了劳工好。但公司成本高了,从微利到亏损了,被越南、马来西亚公司打败了、关门了,业主逃跑了,工人失业了,究竟是过去那种热火朝天的东莞好呢,还是目前冷冷清清、民工回家的状况好呢?中国工人是弱势群体,但变化这种状况得靠发展经济,经济形势好了,工人稀缺了,业主怎敢对工人不好?其实,中国的中小公司家也是弱势群体。一种水龙头在中国卖50元,在英国换个标签就可卖到5英镑,中国公司大多数

6、是薄利多销,人民币一升值,劳务成本一提高,立即亏损,只得咬咬牙关门。一旦成了法,很难改,但经济规律是不可抗拒的,看看90年代的宴席税(300元以上一桌要交税),目前哪个省还在执行?(5)房地产市场至关重要其实,真正要启动中国经济就得靠房地产市场。但房地产市场状况非常微妙,上海、广州、深圳跌20-3%后,全国其她都市也跌了10-15%,此后就不跌了,但整个成交量很小,处在僵持状态。诸多中小都市开始动用多种政策救市,城建部也说不能大起大落,有救市迹象,使得房地产商不肯降价(降价也会遇到万科遇到的退房潮)。但北京、上海市领导又明确反对房价上涨,加上个完全没有全局观的社科院研究员易宪容老在唠叨,这房市

7、就上下两难了。交易的清淡使得房地产市场奄奄一息,钢铁、水泥等40几种产业怎么启动?“经济合用房”完全不适合中国目前的国情。在中国都市中最缺房的是一年进城55-610万的大学生,她们人年均收入会低于50元(经济合用房入住原则)吗?尚有1500万民工(她们不是正在做着城里人祖父、曾祖父辈曾做过的事么?)。在一种亿农民正在进城的大国,靠财政补贴,搞经济合用房,完全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的。并且,某些以权谋私的状况也会应运而生。更重要的是,它把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总体信息搞乱了,何时是底,何时可以买房?台湾房地产跌了35%止跌,经济又光明起来了;日本房地产跌8%,经济起不来!(6)基金经理们在想什么近期中国

8、股市越走越好,它居然置世界各国股市大跌于不顾,银行股则置汇丰银行大跌天于不顾,坚持温和向上。据悉,在此行情发动前,基金经理们开了会,觉得的吃饭、工资就看这一波了。由于:第一,中国目前货币政策极为宽松,2达到了17%以上(注意,央行在走极端);第二,各公司报表。由于前三季度还好,因此年报还可以不怕;第三,第一季度报表很差,但要等到四、五月才出来;第四,新股目前还没发行;第五,创业板还不敢立即推出;第六,的确有某些股票超跌了。于是,她们决定抓住这几种月炒一把。银行抓深发展,保险抓中国太保,权证抓海通。中小公司板再一起来,行情就此产生了。想想,也对,灵活机动,积小胜为大胜吧。但近来看到某些报道公募、

9、私募基金的文章,不禁对某些基金经理们的做法感到很不解。绝大多数基金亏了钱,她们也不容易啊!两位3-5岁的基金经理还自杀了。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坚持,不早日解散呢?(特别是私募)。一家月2日就A股清盘的基金,何以在香港又亏损了18.8%呢?还自我安慰说:同年恒生指数跌8.3;国企指数跌51%;意识是“战胜了大盘”。我不禁要问她:你何不在初跑出来后就休息了呢,买点100元的01010国债或69元的葛洲坝债券,或国资委批准的套利品种呢?(也有1%的收益啊!),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巴菲特是美国25年经济上涨周期中浮现的特殊产物,没有普遍性,但中国基金经理们还在模仿她。后来各大银行万万别推销基金了,把银行信用全破坏了。多少银行经理被客户每天追着问:何时解套?总之,牛年有机会,牛年也有风险。新春佳节,祝股友们幸福、快乐!(注:本文未谈及货币政策,这方面很有问题,下次再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