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有关专业名词术语解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876440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有关专业名词术语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财政有关专业名词术语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财政有关专业名词术语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财政有关专业名词术语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财政有关专业名词术语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有关专业名词术语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有关专业名词术语解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政有关专业名词术语解释1、依法理财。是指依照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等的规定,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 行政手段管理国家财政,实现财政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2、一般预算收入。通常是指正常的预算收入,在报告中是指现行政府预算收支科目规定的 特定预算科目种类。这一特定科目的设立,是1996 年随着养路费等基金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为 有别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而确定的收入科目。一般预算收入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 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屠宰税、筵席税、关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牧业税、耕 地占用税

2、、契税、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 海域场地矿区使用收入、专项收入、其他收入等。3、财政经常性收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科技、农业支出 的增长幅度,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但由于前些年国家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口径没有 明确的界定,在实际工作中造成各地区财政经常性收入口径上的不统一。为此,2004 年年初财 政部与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共同协商,对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口径进行了界定,并 下发了关于统一界定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口径的意见(财预200420 号)。按照国家和省 有关规定,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口径,内容包括一般预算收入(

3、剔除城市维护建设税、行政性收费、 罚没收入、专项收入,以及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一次性收入),中央和省核定的增值税及消费税 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及出口退税基数返还,以及中央和省给予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等。4、政府性基金收入。是指依照法律、法规并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凭借行政权利或政府信 誉,向单位和个人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设立政府基金的目的,主要是支持某项特定产 业和事业发展。其主要形式包括各种基金、资金、附加和专项收费等。5、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年度预算执行的结果,即总收入等于总支出。若总收入大于总支出 为预算结余;总支出大于总收入为预算赤字。按照预算法的要求,我国省以下地方各级财 政实行

4、当年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方针,不得编制赤字预算,也不准许执行结果中出现预算赤 字。预算结余是财政后备的一部分。6、收入预算调整。根据预算法有关规定,对于年度财政体制调整等因素给预算收入带 来的变化,对收入预算进行调整,并将调整情况上报人大财经委。7、可支配财力。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机动地支配使用的财政资金。按现 行法规和财政体制,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由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上级税收返还收入、上级财力 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以及原体制上解中央收入或中央补助地方收入等构成。8、调入资金。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中为平衡一般预算收支,从预算外及其他渠道 调入的资金。随着预算外资金逐年纳入预算

5、内管理项目的增多、取消财政周转金以及费改税工 作的推进,调入资金呈越来越少的趋势。调入资金属于不稳定收入,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年 初预算安排应尽可能不作为稳定收入考虑并安排年初支出预算。9、上年结余。是指在各级总预算年终决算时,总收入大于总支出而出现的收支差额。其内 容包括:(1)本年度支出中因上级下达专项指标较晚等原因,需结转下年度按专项资金的管理办 法继续使用的部分;(2)根据建设规划和施工进度需要跨年度进行安排的建设项目资金;(3)该 年度由于增收节支而形成的净结余或因特定原因形成收不抵支产生的赤字。10、支出结构。按国家职能分类,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管理支出、 国防支

6、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等。财政支出的基本形式是无偿拨款。11、一般预算支出。通常是指正常的预算支出,在报告中是指现行政府预算收支科目规定 的特定的预算科目种类。这一特定科目的设立,是 1996年随着养路费等基金收入纳入预算管理, 为有别于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而确定的支出科目。一般预算支出主要是按功能划分的。按现行 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地方财政预算类级支出科目主要有: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地质勘探费、科技三项费用、流动资金、农业支出、林业支出、水利和气象支出、工业交通等 部门事业费、流通部门事业费、文体广播事业费、教育支出、科学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其他 部门的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

7、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国防支 出、行政管理费、外交外事支出、武装警察部队支出、公检法司支出、城市维护费、政策性补 贴支出、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海域开发建设和场地使用费支出、债务利息支出、专项支出、 其他支出、总预备费等。12、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包括工资、补 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 用。13、上解中央支出。包括原体制上解中央支出和专项上解中央支出。原体制上解中央支出 是指1994年实行分税制之前按当时确定的收入包干体制,地方财政应上解中央财政的体制支出。 1994年实行分税

8、制体制后,为顺利推行分税制改革,国务院在体制文件中确定原体制下的分配 格局暂时不变,实行原体制上解中央支出和分税制体制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补助双轨运行的 办法,过渡一段时间后再逐步规范化。由此在现行的地方财政收支平衡表中继续体现原体制上 解中央的指标。专项上解中央支出是指由于国家出台改革政策引起原来应由下级财政负担的支 出转移到中央财政负担,由此需要下级财政专项上解中央财政一部分支出。如由于国、地税分 设,国税部门经费需要由地方专项上解中央,由中央财政负责对国税部门的经费。此外还有地 方举借债务到期,如国债转贷资金、世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农民基金会借款等需专项上解 中央偿还支出等。14、政府

9、性基金支出。是指以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的支出,具有政府性资金和专项资金的 性质。15、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的支出。是年终滚存结余的一部分,即当年支出预算受某些因 素影响(如由于上级下达专项资金过晚),按项目支出管理要求,尚未完成的支出项目,需转到 下年度继续安排和使用的项目支出。16、政府债务。是指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其它组织,以政府的名义向国内外或境内 外承借或担保的,负有直接或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通常包括以下三部分:一是政府直接显性 债务,即按法律和合同规定政府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二是政府或有显性债务,即在特定 事项发生情况下,政府才需要支付的债务;三是隐性债务,即一些有可能转化为政

10、府直接债务 的债务,如地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企业债券、中国银行转贷的外国政府贷款和未经财政部门 担保的中国进出口银行转贷的外国政府贷款等。17、预算法。是保证国家财政计划顺利实现,调整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上下级预算 管理机关及各经济组织之间,在有计划地筹集和分配预算资金过程中所发生的预算关系的法律 规范的总和。从法律角度上看,预算法是国家调整预算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属于财政法规 体系中的基本法。我国的预算法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统一。18、预算草案。是指未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政府、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年度收支 计划,通常指未经人大批准的某一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收支计划。中央各部门根据国务院的指示

11、 和财政部的部署,具体布置所属单位编制预算草案,并负责汇总,编制出本部门的预算草案, 报财政部审核。财政部审核汇总中央各部门的预算草案,编制出中央预算草案。地方各级财政 部门根据同级人民政府的指示和上级政府及财政部门的部署,具体布置本级各部门和下级财政 部门编制预算草案,并负责审核、汇总编制本行政区域的预算草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 财政部门审核。19、现行预算管理体制。即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是根据国务院的决定,从1994年1月1 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主要是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合理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 范围;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

12、享税, 并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科学核定地方收支 数额,逐步实行比较规范的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和健全分级预算 制度,硬化各级预算约束。2002年以来,为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等项改革,对原按企业隶属关系 划分的企业所得税、原作为地方收入的个人所得税、原作为中央收入的利息所得税,实行了中 央地方按比例分享的办法,从而对1994年以来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20、部门综合预算。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是指政府各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 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 机

13、关审议批准的全面反映部门各项收支活动的综合财政计划。21、预算调整。是指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中央预算和经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批准的地方本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使原批准的收支平 衡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者使原批准的预算中举借国内、国外债务的数额增加的部分变 更。22、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 划。23、行政单位预算。是指行政单位根据其职责和工作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 划。24、决算。是指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编制的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预算收支的年 度执行结果。它反映和总结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是社会经济活动在

14、财政上的综合反映,是预 算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决算草案由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年度终了后按照 国务院规定的时间编制。25、非税收入。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社会团体和企业主管部门、 政府或行政事业单位委托的机构(以下简称部门和单位),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 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或依靠国家资产(资源)和国家投入而收取、提取、募集 的,除税收以外的各种财政性资金。其范围具体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含各种 基金、附加、专项资金、专项收费)、罚没收入、主管部门从所属单位集中的资金(含管理费 收入分成、基层上解资金)、具有行政职能的社会团体会费

15、、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 (含土地出让、转让、出租、抵押、估价入股,海域场地矿区有偿使用、房屋出租、场馆及公 园门票收入等)、捐赠收入、广告收入、彩票资金、社会力量办学收费、幼儿园收费(包括部 队所属的园所)、银行利息收入等。按财政管理方式,非税收入分为:一是纳入预算管理的行 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专项、附加)收入;二是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收入。26、税收。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特定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 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目前我国的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大体为95%左右。27、增值税转型。中央11号文件确定,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实行装备制造业等8大行 业增

16、值税转型政策,即由原来的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是指在计算企 业应缴增值税时,不扣除购进固定资金所含进项税,课税对象相当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 额,纳税人税负较重。消费型增值税,是指允许企业对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税 金予以抵扣,纳税人税负较轻。实施增值税转型政策,将进一步降低制造业成本,有利于鼓励 资本向购置生产设备等方面的投资,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和加快发展。28、国库。是国家金库的简称,是1985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后 修改的名称,在此之前称金库。国库是负责办理国家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机关,是国家预算执行 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预算执行的基础。各级国库在实现国家预算收支任务中,主要起 到执行、促进、监督和反映的作用。29、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主要是我国针对现行以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财政资金存 款账户为基础的分级分散收付制度而实施的一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这项改革是涉及财政 资金收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