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爱圣地陵园景观设计说明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874573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恒爱圣地陵园景观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恒爱圣地陵园景观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恒爱圣地陵园景观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恒爱圣地陵园景观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恒爱圣地陵园景观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恒爱圣地陵园景观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恒爱圣地陵园景观设计说明(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恒爱圣地陵园景观设计 学 院 林 学 院 专业班级 园林专业2008级1班 学 号 0802103011 学生 王俊丽 指导教师 王 政 老师撰写日期: 2012 年 5月27 日引言21 概况22 项目定位23 规划设计依据24 设计理念35 总体规划35.1规划设计原则36 功能分区56.1管理区56.2园林景观区56.3墓葬区66.4景点设计67道路设计87.1道路系统(附图6)87.2安全设计88 植物种植设计98.1植物设计原则与设计依据98.2种植构思与立意108.3植物分类配置108.4公共休闲区的绿化118.5滨水区绿化118.6特

2、色植物区绿化118.7背景林带11参考文献12附图:13 / 恒爱圣地陵园景观设计王俊丽园林2008级1班摘要:本项目以中国“风水学”理论为依据,将现代园林设计手法和传统陵园规划设计相结合,以山体围合,以水系贯穿,山水相融,景赋于中。在道路交通、功能分区、绿化景观、雕塑小品、种植设计等方面,时时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和浓厚的人文气息。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美丽陵园,纪念公园,旅游胜地,艺术天地,教育基地,公益平台”与一体的中原独特的人文纪念公园。关键词:景观设计;陵园;人文;纪念;山水Constant love of the Holy Landcemetery landscape designAbst

3、ract:This project is based on Chinese “Feng Shuitheory”,Combination ofModern garden design techniques and traditional cemetery planning and design,Enclosed by mountains to the river systems throughout the landscape blending, the King conferred in.In road traffic, function zoning, green landscape, sc

4、ulptures, planting design, and always reflect the people-oriented, and strong cultural atmosphere mitted to create a set of beautiful cemetery to commemorate the parks, tourist attractions, art world, educational base, public platform and the unique culture and one of the CentralPlainsMemorial Park.

5、Keywords:Landscape design; cemetery; humanities; commemorate; landscape引言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这也就为园林绿化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而作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分支陵园规划设计,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陵园规划设计有其特殊性,但也要结合时代特征,除了风水学说之外,人文纪念园、公园化、生态化等设计理念被融入其中。 本项目是位于市宝丰县东部父城遗址南大香山擂鼓台上的恒爱圣地陵园景观设计,规划设计立足于建文化陵园、创陵园文化,顺应时代的发展,陵园有了新的属

6、性:公益性、文化性、纪念性、经济性。1 概况恒爱圣地地处市宝丰县东部父城遗址南大香山擂鼓台上。基地是宝丰县与市区的界山(见附图)占地350亩,距市区不到十公里。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陵园中结合市历代已故历史名人的事迹,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休闲、参观场所。宝丰县被称为观音的故里,是佛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浓厚的佛教文化气息,将陵园设在擂鼓台上,增添了陵园的文化底蕴。2 项目定位 本项目定位为现代生态人文纪念性陵园。规划设计坚持“以人为本,文化为根”的原则,荟萃古今众多的人文资源,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美丽陵园,纪念公园,旅游胜地,艺术天地,教育基地,公益平台”于一体的中原独特的人文纪念公园。丰

7、富的人文资源,浓厚的人文气息,将使恒爱圣地成为一块感悟城市历史,传承时代精神的教育基地和人文纪念公园。本方案提炼现代公园景观之精华,结合古典园林风格,将文化融入自然,将自然融入陵园文化;建筑与景观共生,环境与人文共升华,享受人生,感悟宁静,给生命画上圆满的句号。3 规划设计依据项目设计任务书以与相关的设计要求;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994年8月1日);城市山体公园规划设计规;现代陵园规划设计标准;国家山体建筑设计标准;国家与市相关公园规划、山地公园设计、消防等规结合与标准。4 设计理念本项目坚持“以人为本,文化为根”的原则,荟萃古今众多的人文资源,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美丽陵园,纪念公园,旅游

8、胜地,艺术天地,教育基地,公益平台”与一体的中原独特的人文纪念公园。丰富的人文资源,浓厚的人文气息,将使恒爱圣地成为一块感悟城市历史,传承时代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人文纪念公园。将人文纪念功能与陵园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既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祭扫先人、寄托亲情、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一个文明场所,又达到为青少年和市民游览休闲、欣赏文化艺术、接受教育的目的。两大功能的有机结合,既为社会提供精神文化效应,又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为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按照这一设计理念,恒爱圣地将建成一座有深厚文化积淀,有浓郁的艺术氛围,有特色的绿色人文生态公园,与西边的平安寺形成一个佛教文

9、化的顺延,共同形成一个重要的精神胜地。5 总体规划总体规划采用套环式空间处理办法,呈现“两环两轴三区-十景”的布局。有三点特色,一道路系统抽象出两区五县的格局,大气稳重。二是入口处,增加鹰形的雕塑,体现鹰城特色,紧扣鹰城的主题,三是墓葬系统分区,加入人文景观。创造集教育、观赏、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现代陵园景观。丰富的人文资源,浓厚的人文气息,将使恒爱圣地成为一块感悟城市历史,传承时代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人文纪念公园。5.1规划设计原则5.1.1陵园公园化的原则本项目旨在打造现代陵园,就要摒弃阴森、恐怖的感觉,要重新赋予她一种祥和、宁静的氛围。陵园公园化就是通过墓碑的合理摆放、园道的曲折、绿化

10、的自然遮掩、园林小品的有机结合,把陵园做成一个大公园。让我们的前辈和故人安静地置身于这样一个花园中,每逢祭扫之日,后人可踏着和风,迎着煦日,来缅怀他们。进入陵园,首先看到的不是“排排坐”的墓碑,而是草坪、鲜花、河流、与之相协调的生态景观建筑(艺术雕塑中心、业务房)、园林小品等,园区的音乐箱,飞鸟虫鱼等元素,消除了传统意义上陵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抑感。5.1.2因地制宜的原则总体采用梯田式布局,增强山体稳定又节省土方工程。山体中一处沟渠设计成一条水系,贯穿山腰上,因势造景。5.1.3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原则入口处有现代化钢结构的大门和雕塑,艺术停车场,休憩小公园和现代景观建筑,公园采用自然式的规划布

11、局,整个空间丰富多变,并结合喷泉水池,假山跌水,疏林草地,艺术观景台,营造出一种置身世外,去俯瞰远处繁华的都市,却没有一丝的喧嚣的意境。西面山顶上是观音祠堂,因此在园区的西面做一个佛教文文化顺延地,观音雕塑采用现代雕刻手法阐述古典文化,达到古典与现代的统一。5.1.4风水学的设计原则总体来说,陵园背山面城,位置优越,相当于整个城市的镇城之地。道路设计按风水学“曲则顺”、“直则冲”的原理,设计成弯弯曲曲的小径,有利于景观设计,丰富景观空间层次,达到景观要求。5.1.5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考虑到来客扫墓、祭扫的需求,在布局上、绿化上、人员流向和车辆流向等诸方面作充分的考虑。例如总体布局上,采用套环式

12、道路系统,四通八达,避免道路死角。绿化上摆脱传统陵园的松柏类为主,尽量采用乡土树种,既避免压抑感又体现生态学原则。同时注重彩叶树种的运用,美国黄栌,红叶石楠,以与红花继木。由于园区建在半山腰上,临着悬崖的地方,都设置景观防护栏,既保证人的安全又增添景观效果。5.1.6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陵园的建设与一般的房地产建设不同,是以“逐步建设、滚动开发”的模式运作的。这样可保持陵园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设一块,销售一块。将地区位置相对较普通的区域先进行开发,逐步形成区域形的大规模,再将拥有规模优势的较好区域作开发,这样既避免了一哄而上浪费土地资源,同时也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本项目的设计与建设也遵循了这一可持续

13、发展的原则,先将基地外围的土地进行开发。这样若干年后将形成以中心水体景观带和周边墓区的格局,此时再对中心水系景观区作开发,将获得高利润的回报。6 功能分区6.1管理区陵园管理区分为入口大门,停车场,和接待管理中心。6.1.1大门大门以太极为设计灵感,提取太极元素,两个流线型屋顶折叠组合而成。象征太极守护着这片陵区,让逝者安息。选材上,以现代材料和钢结构建造。外形上简洁,流畅,飘逸,气势磅礴,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又不失时代感。6.1.2接待管理中心(附图9)建筑背靠山坡,顺应山势。粗糙的山石和光滑的石墙的对比,竖向线条和横向线条的对比,轻盈出挑的屋顶在透明的玻璃之上,如同悬浮一般轻盈。与现代建

14、筑大师赖特的流水别墅有异曲同工之妙。简洁现代的建筑风格,融入环境,使整个陵区更加宁静、肃穆。6.1.3停车场停车场位于入口处景观大道一侧,设计成生态停车场,是一种具备环保、低碳功能的停车场,高绿化、高承载,使用寿命也比较长, 绿化面积大于混凝土的面积,同时透水性能强。6.2园林景观区主景观区、景观延伸轴线、山地围合区、休闲活动区四个区域。主景观区,位于园区主干道环绕的中心水景区, 景观延伸轴线由主景观区向墓葬区延伸,休闲活动区分布在各葬区组团间,北部山地围合。外围组团与部空间关系,设置的有组团之间开放交流活动的软质场所和活动场地,客户接待、群体聚集交流场所,以与老人活动的林荫场地,儿童游戏的半

15、封闭场地,以这样的空间形式把整个园区围合为一个典雅,细腻,秀美的现代公园。6.3墓葬区是个煤矿业发达的城市,聚集煤矿工人、知识分子和周边农户,文化结构多样,信仰各异,针对以上情况,对墓区划分了不同的主题。6.3.1艺术墓区艺术墓碑既是纪念墓碑,又是一尊尊高品位的艺术品,给后人以舒心的视觉享受。用园林手法表现、设置墓位比较随意、活泼,自然展现为一座特殊的公园。艺术墓区可依职业、身份的不同划分为不同区域。本项目根据项目需要划分了为教师等高知分子设计的文星园、苑,为英勇的烈士们设计的英烈园,以与童稚园,和以植物命名的玫瑰园、丁香园、月季园、枫林园等。采用艺术的形式展现丰富多彩的艺术墓区景观是集祭扫、纪念、游览、瞻仰于一体的园林。6.3.2树葬区为了推进生态园林建设,园区设置了节地葬法,以树葬墓园代替立墓树塔是当前殡葬的新风尚。利用新建园区四周坡地环绕的树林,发展树葬墓区业务,也可满足热爱自然的一类人群的需求。6.3.3草坪葬区草坪葬是节地葬的另一种形式,“草坪葬”整片墓区全部铺设草皮,种植春鹃,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