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873772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案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实验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案例一、教学目的:为了适合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以及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于是我采取了以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自学自悟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充足的空间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已达到学生各种水平的提升。二、教材分析:月光曲是选自语文注提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体现了他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但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

2、情感。文章不但语言美,而且意境美、情感美,极富感染力。三、学生情况分析:情感体会方面,学生通过伯牙绝弦的学习,初步体会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但对音乐艺术感受尚浅。内容理解方面,学生有一定的概括理解水平,但提取信息,抓取重点,有效质疑方面仍有欠缺,在本课学习中可侧重于信息提取及质疑解疑的训练。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艺术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2、引导学生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五、教学重难点:1、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3、、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意境。六、教学方法: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把语文学习的过程真正变成促动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水平发展的训练场,我认真地分析、研究,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水平,有机地把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倒叙教学法、以读促讲、读中感悟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糅合,展开了本课的教学。 针对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的要求,我指导学生采用课前预习法、课堂质疑问难法、合作学习法、课后延伸法、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学习课文。七、课前准备:1、学生能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多媒体课件,音乐播放器3、音乐月光曲4、学生习作本八、教学过程:(一) 、复

4、习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什么?或者说说你学到了什么?预设:生1:我知道了月光曲的作者是贝多芬;生2:我知道了月光曲的创作背后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生3:我知道了贝多芬是德国有名的音乐家,被称之为“乐圣”;生4:我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生5:我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有:盲姑娘,皮鞋匠和贝多芬。 同学们说的真好,一节课就学了这么多知识,老师很高兴。俗话说的好:每一件难忘的事情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同学们月光曲的诞生背后也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个感人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师

5、:同学们,接下来打开课本,按照老师出示的阅读要求实行自学1、是什么让贝多芬感动以及产生了创作月光曲的灵感?从课文中那些句子能够看出?之后说一说自己读后的感受。2、月光曲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画面?找出相关的句子并且思考这段话中贝多芬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三)、直奔文章主题,感受月光曲的美:1、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交流一下,第一个问题,是什么让贝多芬感动以及产生了创作月光曲的灵感?从课文中那些句子能够看出?谁来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句子1: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师:同门学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看看有什么感受?预设:生1:

6、从这个句子中我感受到了盲姑娘特别喜欢贝多芬的音乐。生2:从这个句子中我感受到了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和痴迷。生3:我体会到了兄妹俩家境平穷,但他们很热爱音乐,这让贝多芬很感动。生4: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盲姑娘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她还是依然坚持练琴和弹,并且他们很热爱贝多芬的音乐所以他们的举动深深的打动了贝多芬的心。师:是啊,盲姑娘的贫穷以及他们兄妹俩对音乐的热爱和痴迷令贝多芬感动,所以贝多芬走进了茅屋为兄妹俩弹奏了一曲。(这就如贝多芬所说:“我的音乐理应只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个点,该是多么幸福啊”)让我们也带着对音乐的热爱一起朗读这个句子吧。 师:还有什么让贝多芬产生了创作的灵感?句子2

7、: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不会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听 师: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来什么?预设:生1:我体会到了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听的都入了神。生2:我从纯熟、感情多深关键词句体会到了盲姑娘会欣赏音乐,懂音乐,并且通过音乐就能判断出这是贝多芬,所以贝多芬此时此刻很激动。所以有了创作曲子的灵感。生3:从这段话中我体会到了盲姑娘是贝多芬的忠实粉丝,和知音。这让贝多芬欣喜若狂,感动,激动。(多让学生朗读句子)师:同学们,谈的真好。贝多芬不但被贫穷的兄妹俩所感动,而且在这小镇上还遇见了自己的知

8、音,贝多芬是多么高兴,激动,幸福啊,所以再次给兄妹俩谈起了曲子,好,让我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这句。2、同学们,贝多芬借着明亮的月光。他又弹起了第二首曲子,这就是月光曲,那么月光曲有什么样的旋律呢?此时贝多芬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呢?谁来说说。句子:皮鞋匠静静的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天水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的雪亮的浪花,一个连着一个朝着岸边涌来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他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师:句子找的真准确啊,那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吧。(师生一起读

9、句子。)师:同学们从这段话中,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画面?预设: 生1:画面一,月亮刚刚升起,海面洒满银光。 生2:画面二,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了微云。生3:画面三,海面波涛汹涌,高低起伏。师:同学们,老师找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三幅画面. 生:分角色朗读(至少两组)师:通过朗读我们看见了美丽而壮观的三幅画面。其实这三幅画面就是月光曲的旋律,接下来就让我们听听月光曲,闭上眼睛听,看看它有什么样的旋律?生:闭眼听音乐师:音乐听完了,那么月光曲有怎样的旋律呢?生1:我体会到月光曲很有节奏。师:那你试着来读一读这个句子。生2:月光曲很美,它的旋律先是柔和、舒缓,后来很激烈、高昂的。师:那谁想读读这三个句子

10、。谁还想读?生3:音乐的旋律从低到高。师:那谁还想试一试?谁还想想读一读这三个句子?生:读三个句子。师:同学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音乐的旋律美,假如,你是贝多芬,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生:有平静到激动 ;心情很兴奋,很高兴;是啊,贝多芬此时的心里无比激动,让我们带着音乐再次朗读这段话。师:同学们从你们的朗读中让我们体会到了月光曲的旋律美,体会到了贝多芬激动的心情。接下来我们试着背一背这段话。生:背诵师:同学们这段话写的非常美,景象也写的非常的壮观,那么作者是如何写出来的?生:作者采用了想象的写法,将课文写的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准确,所以在以后的习作中也要使用到想象以及

11、联想的写法,这样你的文章才会更加具体,生动,形象,更吸引观众的眼球。(四)、归纳总结,拓展训练: 同学们,就这样月光曲诞生了,但是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晚年却失聪了,他面对着困难,始终坚持不懈的工作,终于创作了第五交响乐,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听着音乐,用自己的话自己的笔,写出对这位人民音乐家的尊敬和敬佩?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26月光曲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穿过微云)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缓和 欢快 激烈、高昂平静 激动、感动 十、作业设计:1、有感情的朗读月光曲,回家把这个传说故事讲给父母听。2、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 诊断性评价教学活动前,老师以

12、复习导入的方法实行,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水准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对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实行的测定性评价2、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活动中为了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实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学反思】月光曲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即兴创作“月光曲”。文章溶传说、美景、深情于一体,文学美、情感美、意境美。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感触:一、课前导读自然大方,衔接紧密。 课前,通过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整合与使用。为第二课时的顺利实行奠定了基础。二、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朗读训练,

13、引导学生感受“美”。月光曲一文因为语句生动优美,特别是第九自然段,要求背诵,要求学生要美美地朗读课文。只有美美地读,才能读出味道,才能有此感悟,所以,根据教材这个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课文的朗读,体现在(1)读的形式多样,有自由读,个别读,有分组读,齐声读,有配乐朗读,还有老师范读等等;(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其方法是,先播放音乐,让学生从乐曲中感悟到月光曲节奏的变化,音量的高低,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所感所悟,读出月光曲的节奏,旋律的变化,有时候,学生读一次不行,再读一次整节课,我指导学生分层次朗读,后读整段话,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月光曲的旋律,感悟月光曲的优美。通过强化朗读训练,效果很

14、好。在课堂上,学生不但把课文读通读顺,而且能读出语言文字的优美,读出大海景色的美丽,读出月光曲旋律的优美。课文第九自然段,主要是写穷兄妹俩听着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时候产生的联想,而兄妹俩联想的内容就是“月光曲”。也就是说,优美的月光曲是凭借兄妹俩的联想和想象彰显出来,兄妹俩美好的想象是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描述出来的,所以,这节课,陈老师下了较大的功夫指导学生读好联想和想象的句子。学生在一节课里能美美地朗读课文,这是本课成功的一半。三、教师使用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重点中突破难点,落实教学目标。这节课重点是协助学生理解兄妹俩的联想和想象,难点是引导学生从他们的想象的内容中

15、进一步想象月光曲旋律的优美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其实,联想和想象对小学生来说本身就有困难,这个节课却要求学生根据相关的文句联想和想象月光曲的美,那难度不言而知。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就需要老师很好的引导,给力。那么,教师如何给力?我觉得她能够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情景,依靠情景教学协助学生展开联想,放飞想象。总来说之,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景,就是把语言描绘与音乐相结合,将文美、景美、音乐的美融为一体,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强化。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作用于学生视觉和听觉,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陈老师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完成了教学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